董永剛
例談“學講計劃”背景下初中歷史教學
董永剛
推行“學講計劃”教學模式已經三年了,可以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根據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我們要繼續且深度推進“學講計劃”教學模式。隨著“學講計劃”的深度推進,課堂中學生積極性高,參與性強,學生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
初中歷史 學講計劃 教材 創新 學生 發展
我們推行“學講計劃”教學模式已經三年了,可以說取得了豐碩的成果。根據徐州市教育局要求,我們要繼續且深度推進“學講計劃”教學模式。筆者根據深度推進的要求,上了一節《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的公開課。上完這節課,新沂市教師發展中心孫冰山老師說這節課讓人耳目一新,心悅情怡。在給學生巨大的滿足之余,讓學生回味無窮,感慨萬千。筆者認為這節課成功的取得,與巧妙創設情景、精心設計教學思路密不可分。如學生喜愛三國,在他們思維中總跳躍著一個個鮮活的三國人物,假如照本宣科者純粹講故事,可能學生只會成為被動乏味的“聽眾”,如何能在學生面前展現一堂耳目一新、回味無窮的歷史課?筆者認為這節課有以下幾點值得在以后教學中不斷地引入和深化。
首先在遵循新課標目標要求之下,依據對教材的理解,并結合學生實際,筆者把本課除選學內容之外的兩大內容設計為“官渡之戰”、“赤壁之戰”、“三國鼎立”三大框架,便于學生按照歷史時序宏觀把握,也為層層深入做好知識鋪墊。其次在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的輕重進行重組,對重點內容進行延伸和拓展,如袁紹與曹操的性格特點。教學中也發現學生對拓展的新知識興趣盎然。當然,這需要歷史教師在課前有充足的歷史知識作為儲備,為更好地拓展這個知識點并巧妙講解作準備。課前,筆者反復查閱了裴松之的《三國志注》和陳壽的《三國志》,以避免造成史實與演義的混淆,而學生在課前也為本課更充分地敘述做了充分的準備,紛紛看起了易中天先生的《品三國》,這樣使得課堂中對教材的把握更為豐富,學生做到了“有話可說”,思維拓展也給予了更多的靈感和空間。
在此課前筆者也觀摩和學習了許多名師上本課的課堂實錄,有很多值得借鑒。但能否在他們的基礎之上做到新穎和獨特?筆者在觀看易中天《品三國》百家講壇節目中想到一個問題,為何他的品讀這么吸引人而又精準到位?是他把自己置身于三國那段歷史中。因此,筆者受到啟發:能不能把學生也帶進這段歷史,讓學生以“當事人”的身份親身體驗?由此筆者大膽設計了角色扮演、還原古戰場的方式,讓學生相互合作,通過氣氛的烘托,進入歷史情境,一個個鮮活的歷史人物出現在學生面前。再現三國波瀾壯闊的歷史畫面,在這個環節里學生情緒高漲。本課過后很久,筆者在與學生交流中發現,他們依然記憶猶新。這充分說明只有讓學生親自參與、親身體驗,他們才能留下深刻的印象。
本節課呈現的教學特色是“敘述與想象”。教師過渡語和結語的設計準確、流暢、自然,每一個字、每一句話都經過深思熟慮,簡潔、精練,并時時引領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材料的選擇與運用,依托歷史事實,在尊重事實的基礎上放飛學生的思維和想象。每一個活動都是圍繞想象中體驗和感悟歷史的情境設計的,凸顯“敘述與想象”的主題。
此外,通過了解,南方有很多學校把“歷史劇”作為學校一大特色活動進行展示,非常成功,筆者認為我們徐州歷史是不是也可以朝這方面努力,讓學生更多地參與歷史,成為歷史的主人?但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感覺不足的是課堂角色扮演有人數和時間限制,讓其他想參與卻未能參與的同學有些遺憾,假如再有此類設計,筆者一定會有更為周全的設計。
在這節課中,筆者僅僅是個引導者,學生在興趣的激發之下進行各種形式的互動。在合作、交流過程中,筆者發現有些學生自主學習的習慣還尚未養成,寄托于同伴或教師給出答案,這也讓筆者意識到,要使每個同學成為課堂的主人,還應當放寬眼界,注意到每一個學生,這樣才是真正為每一個學生的發展服務。而作為教師,在學生活動的同時也要宏觀掌控,不能脫離教學實際,否則課堂表演只是一個“花架子”,降低了實效。此外,不同班級的學生有不同的特點,作為教師對每個班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要有所把握,這樣的教學才能真正地把教與學有機結合,師生之間才能真正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作為一名教師,通過這節課,筆者認為不能把上課作為程序化的東西,而要用發展的眼光來對待不斷進步的社會和不斷發展的學生。要想做到與時俱進,只有做到學無止境。作為歷史教師要廣泛閱讀,博覽群書,當知識儲備到一定的程度,你的課堂必定會引起學生的興趣,也不必擔心歷史課枯燥乏味,而且還具有一定的深度。自己學了,境界提高了,能給予學生的自然也就多了。在學習的同時,筆者覺得還應該多思多寫。教師不能滿足現狀,還應該學會在質疑中思考,在思考中總結,在總結中不斷提高自己。比如平日讀書或教學時,多多少少會有一些思考和見解,及時積累和記錄下來,也許就是自己提高的過程。這并不是什么難事,貴在堅持,俗話說“天道酬勤”,一分耕耘,一分收獲。
隨著“學講計劃”的深度推進,課堂中學生積極性高,參與性強,學生將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筆者在以后教學中會繼續努力,不斷探索,真正成為一名學生喜歡的好教師。筆者更希望能有更多的歷史教師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為徐州的“學講之路”增光添彩。
(作者單位:江蘇省新沂市黑埠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