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晶晶
基于學生主體發展的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探究
邵晶晶
如今,我國的教育體系占據著重要的地位,尤其是高校學生管理中的學生主體管理,更是受到了廣大群眾和學者們的關注,作為一名教育工作者,在參與高校學生管理的過程中,應當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本文分析了學生主體發展存在的問題,并探究了基于學生主體發展的高校學生管理改革路徑。
學生主體發展 高校 學生管理 改革路徑
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不斷深入,對于“人”以及人的主體性問題研究逐漸成為了當代社會的熱點,而隨著知識經濟的到來,社會對于人才素質的要求也變得更加嚴格,尤其是作為人才素質本質屬性的主體性特征。如今正處于一個知識爆炸、價值多元以及變化多端的信息化社會,社會生活總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主體性和主體參與性,淫才在教育方面更要注重學生的主體性發函,從而滿足社會的需求。
(一)受預成性目的限制
學生的個人主體性是主體所具有的基本屬性,是個人成為主體的關鍵性因素,是人們在思想和行動中展現出來的自主性,因此高校學生管理應當充分注重學生的可教性和可塑性,重視起學生的個體性問題。目前我國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雖然一直在發展和進步,然而還是使用的傳統思想灌輸的方式,這種模式在學習和積累方面只是靜態的,缺乏了對于只是背后主體性的認識,學生并沒有充分參與到管理中,因此學生的個人主體性并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二)受管理模式的限制
人們對于事物產生興趣的關鍵性因素就是個性,而個性是人在動機、需求、興趣、特長和傾向性等方面認識的綜合性表現,而集體是由個體所產生的共性集合而成的,并不會影響學生個性的生成以及個性的發展。目前,高校在學生管理中使用的普遍是科層式全景監視的強制性監督管理制度,對于學生的行為有著極強的約束性,而學生在這種模式中,不僅需要受到科層制的限制,更是要受到高校學生管理人員的約束。可以說,我國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就是通過約束來實現整齊劃一的模式,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違背了現代教育的意義。
(三)受理性霸權的限制
人在自然生命和價值生命意義中的存在價值即指價值理性,而價值生命成為人類生存的關鍵性因素就是自然生命優勢價值生命的載體。過去,在我國的高校學生管理中,大多是工具理性的管理,講學生管理當成了政治工具,這種模式下培養出來的學生大多變成了政治人,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大多數的高校在學生管理中都將技能的培養和提高作為教學的重點,甚至將技能的學習當成自身發展和國家發展的唯一途徑,因此使得大部分的學生都被洗腦,將技術等同于自我主體的發揮和自我價值的實現,最終造成了學生只是為了欲望而學習。
(一)轉變師生關系
高校學生管理本質上其實是一種交往時間活動,在交往的過程中逐漸實現主體性的發展,因此在改革高校學生管理主體性發展的過程中,可以從師生關系方面探究,將高校學生管理回歸于本然的實踐狀態是目前我國高校學生管理的必然趨勢。對于師生關系的轉變必須又傳統的對象化關系轉變為主體問性關系,而基于學生主體發展的高校學生管理則可以從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是學生應當在和管理中介客體中展現出自身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是學生在和師生的關系中展現出主體問性。師生間的關系應當是平等的交往關系,因此應當由傳統的家長代理人轉變為學生學習和發展的督促者,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二)調整組織結構
高校不僅需要給予學生參與學生管理的空間,讓學生們在參與學生管理事物中學會自我管理、服務和教育,從而使學生的主體發展得到發揮,還需要不斷拓展組織結構中的咨詢、指導以及服務等功能,并依據高校學生管理職能的特點來重新組合組織結構,必要時還可以建立學生事務管理中心、生活服務中心以及咨詢指導中心等組織,提供更加專業化的咨詢、指導和服務給學生。
(三)改革管理制度
在改革管理制度的過程中,應當充分體現出兩個特點,即管理內容的廣泛性以及管理權的層次性。首先學生作為高校學生管理的主體,就決定了學生參與管理時內容的廣泛性,如高校高層管理決策、學生事務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教學管理等,其次學生的管理權主要是由淺入深的,因此具有較強的層次性,如初級的知情權、監督權、建議權、中級的行動權、咨詢權、評議權以及高層次的決策權、表決權、投票權等。
(四)建設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對于學生的發展起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因此在建設校園文化的過程中應當嚴格遵循直接影響機制與間接影響機制相結合的原則,營造出具有系統整體性和生態型的校園文化環境,從而引導和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而這不僅僅依靠于知識和理論的教學,更應當注重自身的生活實踐體驗。
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是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只有以人為本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才能夠有效推動高校的學生管理工作,并不斷創新發展,最終朝著更加廣闊和深層次的方向發展,因此提高學生的主體地位能夠使高校學生的管理更加具有創新性和實踐性。
[1]楊斌.以人為本的高校學生管理模式探究[J].青春歲月:學術版,2015(1):150.
[2]周亞楠.新媒體環境下高校學生管理工作機制創新研究[J].考試周刊,2016(11):147.
(作者單位:河北農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