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蓉
【摘 要】傳統教學模式是老師教授知識,學生被動學習,這種做法雖能使知識成體系,卻很容易造成學生參與性差,思維方式單一。鑒于傳統教學的利弊,我嘗試讓學生走上講臺,用生教生的方式教授相對簡單的課文,既活躍了課堂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又讓我在學生身上找到自己的不足,從而反思教學上的得失。
【關鍵詞】“三”的妙用;生教生;參與度高;反思課堂教學得失
一直以來就認為“三”是一個奇妙的數字。三足鼎立使得國家長久安寧,三陽開泰換來盛世和平,三顧茅廬得到忠志之士……就連數學中也是三角形最穩定,更別說小說、議論文等文體也經常說到三要素。三是如此神秘又是如此神奇,能不能把三也運用到我的課堂教學中呢?如何讓學生愛上課,給予他們新鮮感同時又讓他們體諒老師上課的不易呢?一個念頭在我的腦海中閃現——對了,就讓三位同學來合作講授簡單的課文。
這個想法一出現,我就莫名的激動。可是新的問題來了,到底讓哪些人打頭陣呢?萬事開頭難,可好的開始又是成功的一半,第一次的課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思索了很久,終于課文和上課的小老師確定下來了。
一、《心聲》——首戰告捷
九上第三單元是小說單元,我想上好小說就必須抓住三要素即情節、人物、環境。可是每篇課文又不必要面面俱到,可以側重于某一點,把重點內容講深講透。于是乎《故鄉》我側重于人物的剖析,《孤獨之旅》更看重環境的渲染,《我的叔叔于勒》我則把目光投向情節和懸念的設置。有了前面三課的鋪墊,我認為時機較成熟了, 這個單元的最后一課《心聲》情節相對簡單,又很貼近實際貼近學生心理,我就準備放手讓學生來講授。
陳思琪思維嚴謹,鄭巧心思細膩,朱濤頭腦靈活,就讓這三名學生帶領大家完成這課的學習吧。
在我的課堂上,這樣的舉措還是頭一次,所以課前對這三位學生簡單的進行了指導。第二天,我滿懷期待的聆聽了這三位小老師的授課。果然不負我望,陳思琪同學從情節方面對文章進行了梳理,讓同學們從整體上感知了課文,再配上她詳盡的板書讓學生印象深刻(第二天的課文回顧,很多同學都記得小陳老師所講的知識,我覺得這就是她的成功)。最讓我感觸深刻的是這位同學準備的內容很詳實,條理清晰,難能可貴的是過渡竟然不著痕跡,自然流暢。透過她的課,我可以感受到她的精心;聆聽她的課,我可以看到她的用心;點評她的課,我可以感受到她的虛心。陳思琪確實是很有當老師的天賦,這次的課堂創新讓我重新認識了這個可愛的女孩。
接下來就是有著巧姐美譽的鄭巧同學帶領大家感悟李京京和程老師的人物形象。鄭巧同學采用讀——品——悟的方式,先讓同學們找出和人物相關的語句并有感情的朗讀,接著從語句的字里行間品味人物的性格特征,最后全方位感悟人物形象。透過這種方式,學生們在一次又一次的朗讀中感悟到人物的內心,和人物達到共鳴。鄭巧的自信,大氣,從容在她的課上展露無疑。她的聲音很有穿透力,能抓住人心,讓人不由自主的跟著她的步伐前行。透過她細致的分析,同學們都能較全面的認識了兩個主要人物。人無完人,再好的課也會有一些瑕疵,鄭巧的課也是這樣。她的課讓同學們疲于找語句,缺少靜下心慢慢品味。朗讀形式過于單一,只有個別朗讀,沒有集體朗讀,導致很多學生最后注意力不是太集中。但是這些小問題不能遮蓋她的光芒,她猶如一個精靈,點燃了同學們樂于學習的心。
最后就是朱濤分析環境再進行收尾工作。這個小男孩可能被前兩位優秀的女孩子上課的陣勢給嚇趴了,一開口就有些蔫了。可能是由于自己的不自信,說起話來有些含糊不清,在講臺上也不由得轉動著身子。我在臺下為他捏了一大把汗,好在有驚無險,他也順利的完成了他的內容,并且完美的結束了授課。其實仔細品味他的課,我發現了這個孩子身上有很多可貴之處,比如說臨場應變能力強,拓展的內容棒,總結的話語精……他的這么多的優點都被他的不自信給掩蓋了,給同學們留下最深的是他們含混的語句,真的很可惜啊。
隨著朱濤的《心聲》就上到這的話音落,我懸著的一顆心也放了下來。我開始慶幸這樣的安排,我的初衷開始一點一點的達到。可是對他們的影響不能就這么隨著課的結束而消失,下課后,我讓他們依次說了一下上課感受,再讓他們寫上課反思,最后還讓他們推薦下次上課人選。他們作為指導老師,可以對下一次上課的小老師有針對性的指點。在他們的推薦下,下次上課的人員也定了下來,他們分別是思維活躍的尹辰、溫文爾雅文爾雅的江汝、認真負責的衛夢煒。
二、《談讀書》續寫成功
下學期的課文統整性挺好,小說單元結束后就輪到議論文粉墨登場啦。在上完《事物的正確答案不止一個》、《應有格物致知精神》、《不求甚解》之后,想讓學生嘗試繼續上課的想法又在我的腦海中縈繞。心動不如行動吧,正好培根的《談讀書》比較貼近學生,而且篇幅又比較短小,層次較為分明,就選擇它了。
很快正式上課的時間就到了,只見尹辰從容淡定的走向講臺,用“知識就是力量”的名言導入課文及作者介紹,用潤物細無聲的方式把讀書的目的部分詮釋的準確教深刻。難得的是他在同學們出現難點的地方可以適時的進行提點和指導,給同學們的思路指明了方向。尹辰——孺子可教也!不過他也存在很多小問題,比如該板書的地方不寫板書,朗讀環節的缺失。他課后也第一時間感受到他的不足,相信再給他一次機會,他一定會有更好的表現。尹辰同學開了個好頭,極大的鼓舞了接下來上課的同學。
接下來看,江汝同學的表現吧。江汝是班級中男生學習NO.1,思維及其嚴謹,條理也十分清晰。他把他對閱讀方法部分的理解傳遞給了大家,同時他彌補了尹辰同學的不足,加強了朗讀的次數,使得學生們在讀中有了更深層次的感悟。可惜的是他自己說的太多了,導致學生主動思考的時間太少,感覺他有點像是知識的灌輸者。就是因為他的這種上課方式,他所負責的上課內容在短短的幾分鐘就完成了,很多同學意猶未盡感覺過于倉促。
接下來就輪到課代表衛夢煒繼續帶領大家談讀書啦,只見他不緊不慢,不慌不忙,不急不躁的來到講臺上,舉手投足都很有老師的范。他從論證方法、語句賞析、內容品析、主旨總結等角度出色的完成了他所負責的內容。學生在他的引導下對文體特征和內容把握等方面都有進一步的了解。他也是缺少板書環節,有些知識點解釋的不夠清楚明晰。不過他們已經完成的比我預期的要好很多,就連朱濤同學在課下都對他們的上課給予了很大的肯定,不僅沒能看成笑話反而對他們仨又刮目相看啦。
三、結語
通過這兩次的學生合作上課,讓我對很多孩子有了別樣的認識。上課的六位同學鍛煉了自己,透過他們上課,我發現以前我不經常提問的一些同學,有時也會回答的同樣精彩。透過他們我進行了很多反思,上課盡量給更多平時不夠關注的同學一些機會,讓他們也能發出耀眼的光彩。三位男生上課不愛寫板書或者是板書寫的隨意,有可能和我上課時的不正確示范有關。我有很多課文在憑借多媒體的幫助下,淡化了板書的功用,一些重要的知識點也只是在黑板上隨意的板書。看到他們讓我認識到老師的隨意性無意性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這樣看來我們真的是要更加規范自己的言行,學生的言行舉止是反射老師的一面鏡子,通過這次另類的課堂讓我收獲別樣的感悟。下一次的嘗試又該是誰呢?又該采取什么樣的方式呢?怎樣保持學生的新鮮感?如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小老師的上課經驗如何傳遞?用什么方式檢測小老師上課的效果呢?……這些都是我下一步要考慮的問題。期待班級的小老師越來越多,越來越成熟……
參考文獻:
[1]王開東.《我行我素教語文》[Z].教育科學出版社,2012.10.
[2]高萬翔,徐飛《優秀教師的30本案頭書》[Z]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1.
[3]王曉春.《今天怎樣做教師——點評100個教育教學案例(中學)》[Z],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