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
【摘 要】閱讀理解是英語學習的一項綜合技能。它能促進詞匯積累,培養語感,提高表達能力,也是中學英語教學的主要目的。綜觀歷年中考,閱讀在試題中占據了重要位置。可見,提高閱讀理解能力勢在必行。本文通過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障礙的分析提出一些應對策略。
【關鍵詞】初中英語;閱讀教學;障礙;策略
一、問題
英語閱讀作為語言技能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語言輸入的主要環節之一,在英語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閱讀理解能力的高低直接影響和制約著一個人的聽、說、寫幾方面能力的形成和發展.但是由于農村初中的復雜特殊環境造成閱讀教學普遍存在以下問題。
1.農村初中學生閱讀基礎薄弱,閱讀意識不強,閱讀習慣差
農村初中的學生一般都是從小學三年級開始接觸英語,加上農村小學生家長對于英語存在誤解,覺得英語不是主課而不關心,也不注重課外圖文閱讀。農村小學也是為了應付畢業考進行簡單的教學,更不用說閱讀能力的培養。
2.農村初中學生英語閱讀時間少、量小、面窄
農村初中由于教學輔助設施有限,學校很少有英語圖書資料,所以學生的閱讀時間僅局限于課堂,閱讀材料和信息也大多來自于教科書上的知識。
3.教師閱讀教學方法陳舊單一
農村學校大部分地處偏遠地區,教師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相對比較滯后。僅靠教師的一張嘴已經很難適應和滿足現在的英語閱讀教學任務。雖然現在的農村學校也大多安裝了多媒體等輔助設施,但是真正的利用還是不多。其次因為教育體制的束縛和評價體系的不完善,使大多數教師還是專注于應試教學,不敢過多嘗試新方法,也致使學生對閱讀毫無興趣可言。
二、策略
針對農村初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的以上問題,提供以下幾項對策:
1.幫助學生樹立正確閱讀觀,激發學生閱讀興趣,提高學生的閱讀積極性
閱讀選材的內容要豐富生動,以學生喜聞樂見的題材作為入口,挑選趣味性強、語言淺顯的文章讓學生自己閱讀,以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打開興趣大門,將閱讀作為一種積極的創造性的理解過程。當學生因為能夠用英語獲得新的信息而欣喜時,就體會到了英語學習的快樂,當然就會有更高的興趣去學好它。
2.課內外閱讀有機結合
閱讀離不開教師的引導與點撥,但更為重要的是要依靠學生課后自己大量的閱讀,課文閱讀只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定數量的閱讀范例,僅依靠有限的課堂閱讀是難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的,還應該在教師的指導下,加大課外閱讀量,作為有益補充。
3.教師更新英語閱讀教學方法
(1)使用多媒體等教學輔助工具,提高課堂效率。多媒體作為一種先進的教學手段被引入課堂,能優化英語課堂教學,加大課堂的知識容量;能根據現實生活,形象、直觀地展示教學內容,突出教學重點和難點。通過文與圖、動與靜的結合來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熱情,能有效地改進教與學的方式,使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氣氛中,高速度、高質量地獲取知識、發展能力、培養個性。多媒體對于傳統英語閱讀教學中出現課堂容量小,知識枯燥起到很好的緩沖作用。
(2)根據各年級閱讀要求,掌握閱讀技巧。培養學生閱讀能力是一個漫長而艱辛的過程,應采取循序漸進﹑有的放矢的原則,對每個年級的培養目標和教學要求做到心中有數。例如,初一年級的重點應放在激發學生閱讀英語文章的興趣上,選材以趣味性、故事性的文章為主。同時,還要逐漸培養學生猜測生詞的能力。初二年級的重點則是培養學生具備基礎的閱讀思維能力,如對文章細節的理解能力、對詞句的理解能力等。初三年級的重點放在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深層理解上,如培養學生對文章的推理能力、歸納能力等。
在注意廣泛選材的同時,還應特別注意對學生進行閱讀技巧的培訓,培養良好的閱讀習慣。好的閱讀技巧對提高閱讀效果起著事半功倍的效果。首先,我們指導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把注意力只停留在文字符號上,避免嘴唇的蠕動或低聲誦讀,以免分散注意力、減慢閱讀速度。據專家研究發現,正確的默讀,速度可以比出聲閱讀快三倍左右。其次,指導學生擴大視幅,減少回視。要培養學生從整個句子去理解,迅速地從前一個句子掃視到第二個句子,以避免頻頻回視、重復閱讀等不良現象。第三,重視閱讀后對文章的概括。一篇文章看后要能準確概括出文章的大意,弄清各個部分之間的關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
(3)增加學生的背景知識。初中英語教材的閱讀材料涉及許多文化背景知識,充分體現了“語言是文化的載體”這一重要理念,這也是近幾年中考試題所注重的一個方面。東西方風土人情、文化風俗存在很大差異,如果在閱讀中缺少必要的文化背景知識,對語言材料的理解往往就會造成一些困難。因此,在閱讀之前可向學生講授一些與材料相關的文化背景知識,既可以消除學生閱讀理解的障礙,也可以開拓他們的視野,擴大知識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