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建新+安文滿
【摘 要】長期以來,大多數中學生對學習產生了厭倦乃至厭惡,影響了學習英語的積極性。為改變這一現狀,應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學習興趣的培養、人際關系的指導、耐挫能力的培養、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等方面,對學生進行厭學心理輔導。
【關鍵詞】厭學;輔導;培養;教育
厭學心理是對學習產生厭倦乃至厭惡,從而逃避的一種心態。調查表明,大多數孩子的厭學與他們是否聰明沒有多大關系。厭學心理產生與發展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和成績,甚至會危害他們的身心健康,厭學情緒產生的原因分析:
一、學生自身原因
(1)學習成績跟不上,受到來自老師、家長和同學的壓力、責怪和鄙視。沒有正確排除煩惱的方式,是中學生不能正確對待外界壓力的另一因素,這些煩惱憂愁的積淀,最終形成了不可排除的心理障礙。
(2)與人際關系差有關。由于性格原因,有些學生人際關系差,經常與同學們吵架甚至打架,最后同學們都不喜歡他,感到在學校沒意思,產生了厭學心理。
(3)學生沒有樹立真確的學習動機。有些學生不知道什么是學習,還以為是為父母而學。當看到社會上一些沒讀書而賺了大錢的人時,他們更是迷茫,覺得讀不讀書無所謂,這樣自然而然就對學習沒什么興趣,甚至厭學。沒有樹立正確的時間觀、人生觀、價值觀,更談不上什么遠大理想,這是中學生不能擺脫外界影響,產生心理壓力的一個主要原因。
(4)自控能力差。自習課上,相當一部分同學明知是學習時間,卻不能約束自己,而從去做一些與學習無關的事情,比如:低聲私語,看小說甚至吃零食等,而當他們事后意識到自己的錯誤時,只是一味的追悔莫及,而不是想辦法改正,下次依舊是“老毛病”照犯不誤。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使中學生沒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思維品質。可以想象得出在這種重負下學習,是很難取得良好效果的。
二、社會、學校的因素
(1)缺乏正確的教育方式。在創高升學率:這一指揮棒的指揮下,有部分學校、部分教師采取了不正確的教育方式。學生學習負擔過重,產生逆反心理。
(2)應試教育的大環境。由于應試教育,學校時間安排太緊張,學生幾乎沒有自由支配的時間;使學生感到學校生活單調、枯燥,進一步產生厭學情緒。盲目追求升學率。
(3)為了讓孩子上一個好學校,老師和家長拼命給學生施加壓力和學習任務,以致學生完全不能承受,他們很反感老師和家長這樣“無理”的對待自己,于是越來越對學習感到厭倦。
三、對學生厭學情緒的輔導方法
(1)情感教育。一個人的情感是構成人格穩定而獨特的心理因素,通過情感教育可以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經驗,促使他們健康人格行成。其主要內容為:培養學生良好的情緒自制力、良好的品德、高尚的社會情操。幫助學生了解自己的潛能,認識自己身體上、智力上、人格上的有利于不利方面,以便揚長避短,確立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
(2)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激發學生有效的內在動機,俄國作家托爾斯泰講過,“成功的教學所需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應該把學生的學習觀念從“要我學”變成“我要學”。在英語語言教學中,把語言教學的內容,貫穿到生動活潑、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之中。通過教唱英文歌曲、猜謎語、講故事、做游戲、表演喜劇等形式,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從而達到教育目的。
(3)輔導學生提高學習能力。通過這方面的指導,讓學生學會如何學習,掌握具體的學習方法和技能,并掌握有關的學習心理知識,依據學習規律組織活動,提高學習效率,開發思維潛力,提高思維能力,尤其是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加強對學習動機的培養和激發等。糾正不良習慣、養成有組織的學習和工作的良好習慣,提高學習效率。注重學生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學習中逐步掌握閱讀的方法,記筆記的方法、記憶的方法。掌握集中注意力的策略、思維的策略、問題解答的策略。引導學生發展出一套適合于個人的獨特的學習方法和策略。
(4)人際關系的指導。青少年非常重視同學間的友誼,也渴望得到師愛、父母之愛。良好的人際關系有助他們的健康成長。其基本內容為:培養健康的交友態度,有較強的人際關系知覺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
(5)耐挫能力的培養。耐挫能力包括怎樣辯證地看待挫折,對挫折的容忍力和超越力。培養學生學會處理挫折的技巧和方法。使學生具備吃苦精神和自強精神。
(6)良好性格的培養。性格是一個人個性中最重要的心理特征,良好的性格對學習、生活具有更大意義。教育內容包括:培養學生對自己、他人、集體的良好態度,培養良好的性格,情緒、意志和理智品質,矯正性格上的某些不良品質。幫助學生確立適合與自己的學習志向水平。
(7)自我心理修養的指導。心理教育過程不僅僅是教育者對受教育者進行教育的過程,而且是受教育者自我教育的過程。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形成不僅僅是一些心理知識的掌握,更重要是具備一定的自我心理修養能力。自我心理的內容包括:認識方面的自我心理修養、情感方面的自我心理調控以及意志、性格等方面的培養塑造。
(8)老師與家長注意批評的尺度。多贊揚鼓勵學生,培養學生自信心理。
總而言之,我們在對學生進行教育是應牢記這樣一句名言,“一切的成就,一切的財富,都始于健康的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