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新課標的不斷改革,教育體系不斷完善,高中英語在各個學科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閱讀是英語中重要的一部分,學生學好英語閱讀不僅可以提高學習成績,還可以提高英語水平,掌握更多的英語知識。因此,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老師的教學方法很重要,要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關鍵詞】高中英語 閱讀教學 批判性思維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7)45-0138-01
在高中英語教學中,閱讀是很重要的內容,學生可以通過閱讀來了解更多的英語知識,從而擴展知識范圍。在英語閱讀中運用批判性閱讀,不僅可以提高課堂教學質量,還可以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批判性思維就是讓學生對所學的知識進行思考,判斷知識的理論、背景,從而做出合理的決定,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能夠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能力[1]。
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必要性
在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在上課時老師應該鼓勵學生多思考、多提問,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讓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獨特的個性,讓學生擁有自己的想法。如果學生經常用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會提出不同的想法,能夠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此外,老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提高學生的創新能力。創新是教育的根本關系著國家的發展,創新能夠使學生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能夠啟蒙學生的思想,從而讓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方式,讓學生獲取更多的知識。創新就是批判性思維形成的首要條件,因此,英語老師不僅要向學生傳授語言方面的知識,還要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使學生全面發展適應社會上的需求。
二、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挖掘教材內容
批判性思維不是在一節課中就能完成的,它需要一定時間的積累過程,因此,老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對學生有意識的引導,讓學生養成逐漸養成思考的習慣,辯證的看待問題。因此,在英語閱讀課堂教學中,老師要充分的挖掘出教材中的內容,尤其是有利于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方面的內容,老師進行靈活的運用,以潛移默化的方式引導學生形成思考的習慣[2]。
比如,在學習“Festivals around the world”這一單元時,教材中主要講世界上各個國家的節日,現在很多年輕人都喜歡過外國的節日,如圣誕節、情人節等,卻對中國傳統的節日缺乏一定的認知。因此,老師在課堂上,可以積極的引導學生分析中國的春節和外國的圣誕節有哪些相同點和不同點,強化學生對中西方兩種節日和文化的理解,并讓學生進行回答,學生可以得出答案:其一,中國的春節主要是一家人在一起吃飯,重視家庭團聚,強調的是家的氛圍,而西方的圣誕節主要是營造一種歡樂的氛圍,重視精神上的交流。其二,可以適當的借鑒西方的節日來豐富中國的春節,一家人在一起不應該只重于物質生活,還要適當的進行精神上的交流,從而提高我國的整體文化水平。運用這種方式挖掘出教材中的內容,豐富英語課堂內容,提高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二)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在傳統的教學中,老師只是在課堂上對學生傳授知識,讓學生掌握必要的知識,忽略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失去了思考的能力,只是一味的按照老師的要求去做。因此,要想改變這個問題,老師就要積極的鼓勵學生提出問題,說出自己的想法,增強提問能力方面的訓練。在英語課堂教學中,老師可以先設置幾個問題,再讓學生閱讀完課文后回答問題,學生閱讀課文的效率就會大大提高,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學習英語的主動性,還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英語閱讀主要是對文章進行逐步分解,把其中的知識轉化為自己的認知過程,通過提問的方式,能夠讓學生發散思維,進行自由的發揮,說出自己的想法,提高學生的思辯能力[3]。因此,老師要提高學生的問題意識,多鼓勵學生進行提問,使學生在英語閱讀中逐漸思考、進步,實現英語教學目標,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鼓勵學生突破定式思維
批判性思維的一個主要特點是學生要有獨立的思考問題的角度,也就是要突破定式思維,打破墨守成規的方式,進行思考、分析,學生如果突破傳統模式的限制,將會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老師要獲得先進的方法,根據不同學生的需求使學生掌握大量的知識,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此外,老師在英語課堂教學中還要鼓勵學生敢于評價老師講的內容、敢于懷疑老師的觀點,提出自己的想法、敢于分析課文中的思想,學生向傳統的教學方法提出質疑就是批判性思維的一種展現。
(四)營造思辨氛圍
在英語課堂上,老師要營造一種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積極的發表自己的想法。比如在講“Travelling abroad”這節課時,文章中主人公有很多困惑,寫信向朋友尋求幫助,老師可以對這一問題展開提問,讓學生閱讀文章,找出主人公有哪些困惑,并讓學生思考在學習中自己遇到哪些困惑,以小組的形式進行討論、交流,從而得出不同的答案,并讓學生說出自己的答案和想法。在這個思考的過程中,不僅培養了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還營造了思辨的課堂氛圍,進而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五)抓住培養批判性思維的契機
在英語課堂教學過程中,老師不僅可以利用教材上的內容進行講解,還可以借助社會熱點問題和事件進行講解,與學生的實際生活相聯系,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例如,在講“Living Well”這節課時,老師經常會用海倫卡勒、霍金這樣的殘疾人來鼓勵學生好好學習,雖然這些人身上都有堅持不懈的品格,但對學生來說,這些人離他們的生活太遠,起不到很好的激勵作用。所以,老師可以選擇社會上的一些熱點人物,以他們的事跡為例,這樣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讓學生產生情感共鳴,這種主動性的批判思考會比道德說教更有說服力、感染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三、結語
在英語教學中,閱讀是英語中的重要一部分。因此,要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批判性思維不是學生與生俱來的,需要老師落實到實踐教學中進而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
參考文獻:
[1]張同銀.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培養[D].山東師范大學,2013.
[2]郭豆豆.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培養的應用研究[D].山東師范大學,2016.
[3]雷雅琨.高中英語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批判性思維能力的實證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作者簡介:
張志常(1975-),男,教科主任,中學高級教師 ,被授予全國優秀教師、臨沂市教學能手、勞動模范等多項榮譽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