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秀清
DOI:10.16658/j.cnki.1672-4062.2017.13.019
[摘要] 目的 經過回顧性病例對照研究,①對大腸癌患者中存在糖尿病組與無糖尿病組患者的血糖、血脂情況進行對比;②合并糖尿病對腫瘤病理分期影響。方法①收集2011年1—9月在該院住院的結直腸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172例,男88例,女84例,年齡15~88歲。大腸癌的診斷通過電子結腸鏡下活檢病理以及手術病理結果進行確診。全部患者進行血糖、血脂等各項生化指標化驗,其中包括空腹血糖(FPG),血脂檢查包含了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②統計分析:用t檢驗糖尿?。╠iabetes mellitus,DM)對大腸癌血糖及血脂代謝情況的影響,采用χ2檢驗對比有DM組與無DM組的大腸癌腫瘤惡性程度、手術后出現并發癥、手術后合并感染的區別。結果 ①糖脂情況:CRC患者中,DM組比無DM組患者年齡、空腹血糖高;總膽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DM組患者比無DM組患者低(P<0.05)。②術后感染、術后并發癥:有糖尿病患者和無糖尿病患者對比手術后發生感染以及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情況,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③結直腸癌分期:CRC患者中,存在糖尿病患者病理分期晚期所占比例比有糖尿病患者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 結論 關于大腸癌患者中血糖、血脂的代謝情況,有糖尿病患者存在更明顯代謝紊亂;糖尿病與結直腸癌腫瘤分期相關。
[關鍵詞] 結直腸癌;糖尿病;脂代謝;腫瘤分期
[中圖分類號] R73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2-4062(2017)07(a)-0019-02
癌癥是當今世界一種主要的疾病,威脅著世界人口健康。癌癥的發病率逐年上升,大腸癌的發病率和死亡率也依然很高。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糖尿病患病率也呈逐年攀升趨勢。許多研究發現,糖尿病升高患癌癥的風險,同樣,在大腸癌中,也有許多大型前瞻性隊列研究發現,糖尿病會增加患大腸癌的風險。因此,該研究將分析大腸癌患者中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患者糖脂代謝情況及腫瘤病理情況。該研究收集了該院2011年1—9月收治的172例結直腸癌,結果表明,糖尿病患者代謝紊亂明顯高于無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與大腸癌的惡性程度存在一定相關性,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2011年1—9月在該院住院的結直腸癌患者172例,男88例,女84例,年齡15~88歲。排除標準:①無法行根治性手術的;②嚴重肝腎功能不全;③缺乏重要指標如血糖、血脂。
1.2 檢測方法
受試者空腹8 h,并抽血,次日早上在安靜的狀態,采用自動生化儀進行檢測,檢測項目包括空腹血糖(FPG)、總膽固醇(TCH)、甘油三酯(TG)、游離脂肪酸(FFA),白蛋白(ALB)。FPG、TCH、TG、FFA、ALB采用氧化酶法,HDL-C選擇性遮蔽法,LDL-C采用直接測定法,血紅蛋白(HGB)檢測采用ADVIA 2120和它的配套試劑。
1.3 診斷標準
①結直腸癌的診斷經經由電子結腸鏡鏡病理以及腸癌手術病理確立;結直腸癌的病理分期根據腸癌根治手術的術后病理結果明確,腫瘤病理分期采用TNM分期,標準根據美國癌癥聯合委員會(AJCC)2010年第七版。②術后感染應包括切口感染、腹腔感染、上下呼吸道感染、泌尿生殖道感染等等,應經臨床癥狀、病原微生物培養以及及影像學檢查確診。③術后并發癥包括了吻合口漏、吻合口潰瘍出血、切口愈合不良等。需經臨床癥狀、胃腸鏡、影像學檢查證實及開腹探查確診。
1.4 統計方法
應用SPSS 13.0統計學軟件,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x±s)表示,非正態資料用中位數(M)、第25百分位數及第75百分位數(P25,P75)表示。正態資料兩組間比較采用非配對樣本的t檢驗,并用(x±s)表示,非正態資料組間比較采用Wilcoxon秩和檢驗。組間率的比較使用χ2檢驗,并用[n(%)]表示,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大腸癌糖尿病組與無糖尿病組血糖、血脂及一般情況對比
在大腸癌患者中,DM組對比無DM組,年齡和空腹血糖更高;TCH、HDL糖尿病組比無糖尿病組低(P<0.05)。無DM組有77例男性,80例女性;DM組有11例男性,4例女性。見表1。
2.2 結直腸癌糖尿病組與無糖尿病組的手術后情況比較
在結直腸癌患者中,比較合并DM組與無合并DM組術后感染、術后并發癥差別,兩者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結直腸癌糖尿病組與無糖尿病組的分期比較
大腸癌患者中,將腫瘤TNM分期分為初期和晚期,初期腫瘤包括TNM分期Ⅰ期、Ⅱ期、Ⅲ期,晚期腫瘤為Ⅳ期。合并DM患者晚期的百分比較無合并DM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1)。見表3。
3 討論
DM及癌癥都是危害全球居民健康的疾病,目前已經有許多人證實DM可以升高癌癥的發生概率。結直腸惡性腫瘤是國內外較常見的惡性腫瘤,目前,國際上也有許多研究發現,DM可升高結直腸惡性腫瘤的發生概率。
在國外有一項大規模前瞻性隊列研究,證實DM患者比非DM患者更加容易罹患發展更迅速、進展更快的的結腸癌[1]。該研究中,大腸癌中有糖尿病患者,腫瘤更加晚期的患者較非DM組多。因此,該文認為,是否患有DM及血糖掌控情況對于癌癥的惡性程度存在一定的影響。在研究結直腸癌的術后恢復情況方面,許多研究發現DM不利于CRC術后恢復,可升高CRC患者死亡的概率。該文中,DM患者與非DM患者比較,手術后發生感染的概率和手術后出現并發癥的概率并沒有區別,但是在癌癥病理、血糖和血脂對比方面存在差別。endprint
糖尿病與結直腸癌二者之間存在關聯,對這兩種關系的可能解釋如下:①常見的危險因素:糖尿病和大腸癌患者中,通常會觀察到相似的不健康的飲食習慣、生活習慣包括缺乏運動、久坐,這些因素可能增加CRC和DM的發病概率。②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的高水平: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IGF-1)可促進細胞有絲分裂[2],胰島素樣生長因子- 1在糖尿病(IGF-1)水平往往高于一般人群。③高胰島素血癥:2型糖尿病患者的代謝特點包括早期表現為高胰島素血癥以及胰島素抵抗,而胰島素自身具有有促進細胞有絲分裂作用。
糖尿病患者多合并有血脂代謝異常,如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高密度脂蛋白降低。該研究中,在大腸癌患者中,DM與無DM組對比,DM組患者存在更低的總膽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研究發現,在大腸癌中,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與癌癥的遠處轉移存在正相關關系[3]。另外,還有一些血脂中其他成分與結直腸癌關系研究,脂蛋白(a)是一種特殊的脂蛋白,有研究發現在肺癌中,脂蛋白(a)水平越高,肺癌的分期越晚期[4]。游離脂肪酸是人體內TG的分解代謝中間產物,而游離脂肪酸亦能夠刺激癌癥的產生,原理是其可刺激癌癥細胞的生長和增生[5]。
該研究存在的缺陷如下:①存在選擇偏倚,未進行多中心研究,未進行前瞻性調查,未對患者進行術后隨訪。②患者之間飲食情況、糖尿病治療方案、糖尿病控制情況的等因素影響結果亦對結果存在潛在影響,該文未能納入分析。③兩組間血糖的對比只有單點FPG值,沒有納入HbA1c、HOMA等相關指標。
綜上所述,該研究認為結直腸癌有糖尿病與無糖尿病對比,DM患者更易產生糖脂代謝異常,DM患者結直腸癌分期較晚期。糖尿病與結直腸癌之間存在密切聯系。有待以后進一步大規模、前瞻性研究進一步證實。
[參考文獻]
[1] Hu FB, Manson JE, Liu S,et al. Prospective study of adult onset diabetes mellitus (type 2) and risk of colorectal cancer in women[J].J Natl Cancer Inst,1999,91(6):542-547.
[2] Weinstein D, Simon M, Yehezkel E,et al.Insulin analog-ues display IGF-I-like mitogenic and anti-apoptotic activities in cultured cancer cells. Diabetes Metab Res Rev,2009(25):41-49.
[3] Notarnico M. Altomare DF,Correale M,et al.Ma strosimini A.Serum Lipid Profile in Colorectal Cancer Patients with and without Synchronous Distant Metastases[J].Oncology,2005(68):371-374.
[4] Hai-hua Yang, Xiao-feng Chen, Wei Hu.Lipoprotein(a) level and its ass ociation with tumor stage in male patients with primary lung cancer[J].Clin Chem Lab Med,2009,47(4): 452-457.
[5] Hsu IR,Kim SP,Kabir M,et al.Metabolic syndrome, hyperinsulinemia, and cancer[J].Am J Clin Nutr,2007,86(3):867-871.
(收稿日期:2017-04-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