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 琪
高師二胡教學中的“傳統”與“現代”的結合研究
景 琪
高師二胡教學中實現“傳統”與“現代”的結合極為必要,應當強化基本功教學,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高師 二胡教學 傳統 現代
在我國諸多傳統拉弦樂器當中,二胡是最具代表性、流傳時間最長以及影響最為深遠的一種。二胡將我國民族樂器特有的氣質與韻味體現得淋漓盡致,千百年來被廣泛應用于許多藝術形式或民族、民間音樂的表演當中,展現出強大的生命力。近代以來,劉長福、趙寒陽,宋飛、鄧建棟,華彥鈞、劉天華等多為藝術界的前輩先后為二胡藝術的發展做出積極探索與不懈追求,將之送入世界藝術殿堂。現在,二胡已經將傳統與現代特點融為一體,展現于高師教育的舞臺之上,成為世界音樂史上的一株風姿闊綽的奇葩。本文即圍繞高師二胡教學中“傳統”與“現代”的結合問題展開探討。
傳統教學模式下的二胡教學以教師一對一的單獨指導為主,以一對多的形式展開教學的情況比較少見。具體過程是,學生先識譜,之后在老師的指導下進行技法的練習,可以說學生的二胡學習都是始于對教師的模仿。鑒于此種情況,很多學生家長對于技法的掌握比較關注,少有要求教師對二胡的起源、發展和藝術表現力等相關內容進行講解者。因此可以說,傳統二胡教學所遵循的是一種先掌握技術后了解理論的教學模式。
應當說,此種教學模式對于我國二胡演奏技藝的發展水平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助推作用,但同時所存在的不足在于,部分學生經過多年學習之中仍然無法洞察二胡這種樂器的很多理論知識。長此以往,不利于其向深處拓展,因為只對演奏技藝通曉而無法體會曲子所蘊含的深意的話會使其藝術價值的表現大打折扣。
現代二胡教學從性質上講屬于系統正規的教學模式,主要被應用于高等院校。在學生考入高等院校進行音樂專業的學習之后,學校會充分使用多種教學方法與技術將二胡發展及演進過程、知名演奏家的代表作品等相關知識傳授給他們,使其充分了解自己所要學習的器樂。盡管二胡理論教學的必要性不容忽視,但此種教學模式存在過于重視理論教學、實踐教學較為缺失的問題,使學生在理論學習與備考方面投入的精力過多,技法練習不夠,最終不利于二胡演奏技藝的提升。
(一)強化基本功教學
與現代二胡教學相比,學生在融傳統與現代于一體的教學模式下學習更有利于強化基本功。主要表現在基礎性、風格性以及技巧性三個方面。一是基礎性基本功,包括對于姿勢、音準、節奏、基本手法等的把握,控制音質、音量以及震動的能力,以及揉弦、換把、兩手配合等方面的技藝,等等。需要經過反復和長期的練習才能掌握。二是技巧性基本功,比如快速換弦、換把,大跳弓、拋弓、輪指等,需要在反復演奏高難度樂曲的過程中逐步優化,短期內很難達到。三是風格性基本功,此點不僅容易被忽略,而且最難掌握。對此點進行著重強調的原因在于二胡有著極為廣泛的應用范圍,甌劇、江南絲竹、越劇、昆曲、甬劇、婺劇,尤其是民歌或山歌中都會大量使用。因此,學生只有掌握好二胡在諸多戲曲或民歌中的形腔韻律特點,才能將其獨特韻味充分展現出來。
(二)采用科學的訓練方法
以學生為主體,按照因材施教的原則開展多種形式的教學活動。比如,對于二胡演奏技藝水平很高的學生,學校可以通過舉辦個人演出、外出參加比賽以及進行示范等多種手段為其提供表演的平臺和提升的機會,從而使其認識不足、增強信心和興趣,對以后的二胡演奏技藝練習更為專注;對于那些在樂理方面比較精通的學生,學校可以鼓勵其參與樂曲創作或改編,使其在實踐學習中得到能力的提升。另外,根據學生特點制定針對性較強的個性化教學課題,使每位學生都能學有所獲。當然,對于所有學生,教師都需要從旁指導,隨時掌握其訓練情況,并不斷優化訓練方法。
(三)提升學生的綜合音樂素養
學校要積極設置精品課程,從而有效提高學生訓練方法的科學性。此點與分層教學是相通的。在豐富的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可以使肌體的協調性、演奏動作的穩定性都能得到極大的強化,能更好地控制心理、情緒以及氣息的變化,從而使舞臺表現力大幅增強,最終完善音樂綜合素養,實現自身的綜合化發展。
(四)使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
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越來越多的教學手段可以被教師應用于二胡教學之中,從而為其在教學管理和教學理念、手段以及方法方面進行大膽創新做了基礎性的準備。比如,在課堂上,教師不僅可以使用多媒體來訓練學生對二胡音質的敏感度,也可以將教學大綱、技巧指導、訓練習題、授課錄像等多種資源上傳到網絡上,實現資源共享。當然,還可以發揮現代音像設備的作用,融聽、看、表演等多種方式于一體,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果。
[1]鄢秀麗.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二胡教學[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13).
[2]高智怡.傳統與現代相結合的二胡教學[J].藝海, 2013(11).
(作者單位: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
景琪(1989-),男,漢族,本科,助教,現任教于甘肅民族師范學院音樂舞蹈系,研究方向:二胡表演、教學及理論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