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樂
校園專區
淺析當前形勢下高校學生社團建設
康 樂
學生社團是大學中一種十分重要的組織。目前,學生社團已逐漸在高校的現行管理環境中不斷提升自身的自治水平,學生社團自治有利于塑造學生社會主體性,引導學生參與學校管理以及輔助大學通識教育,對建設大學創新文化起到了推動作用。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學生社團
目前,高等教育不斷發展。作為大學中的重要組織,學生社團承載著高校文化建設的重任,它們在繁榮學校文化、提升學生的知識面與興趣愛好等方面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盡管如此,高校的社團文化建設卻不盡如人意,因此,針對當前的社會形勢,結合高校教育發展的具體目標,積極探索高校社團建設的新思路、新方法,盤活社團建設,使之能夠在高校文化載體中的作用更加突出。
作為大學中一種必不可缺的組織,它的出現由來已久,幾乎伴隨著大學的出現而出現。世界上第一個大學的雛形可以上溯到11世紀意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當時的博洛尼亞大學是以學生為主體進行組織管理的大學,被稱為“學生型”大學。縱觀大學的發展歷史,幾乎沒有什么大學是不設置社團的。從社會發展的歷史來看,大學發展的每一步都離不開學生社團,它們共同合作,承載了大學文化的校園建設,也創造了大學的發展歷史。通過對西方大學歷史發展過程的了解,我們可以知道,早期的大學社團已經參與到學校的管理,并且在推動校園文化建設,培養大學生獨立的人格以及崇尚自由、自強的性格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從而也客觀上推動了西方的學術發展。
在我國,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社會發展的不斷進步,高校的管理者也逐漸意識到學生社團的作用,加大了對學生社團的支持力度,學生社團也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活動領域也逐漸擴大,由校內走向社會。但是,目前還存在一些影響社會發展的不利因素,社會環境有待于改善,因此,為了更好的推動學校的進步,以及學生的全面成長,重點在于帶動學生社團的發展。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高校改革也迎來了發展的春天,高校社團也因此出現了迅猛發展的態勢,已經成為高校第二課堂的重要組成部分,學生社團的建設與發展也因此面臨新的機遇。
(一)高校學生社團已成為實施大學生素質教育的有效途徑
高校在實行大學生素質教育的過程中要重視學生社團的作用,因為學生社團自身所具備的的獨特優勢:自發性、大眾性、主體性、同一性和時代性,這就決定了學生社團在學生中所能發揮的影響力——激發學生潛能,張揚個性,提升能力等,因此高校社團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的必然之路。學生社團的定位也已經發生了變化。以往學生社團是一種個別學生自發的活動,帶有偶然性和個體性。但是在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生社團已經成為一種必備的手段,一種創新的噶站需要,因此學生社團前景一片光明。許多高校相應國家號召,積極落實《團中央、教育部、全國學聯關于實施“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意見》(中青聯發[2002]14號)的精神,推進“大學生素質拓展計劃”的實施,紛紛出臺各種有利于社團發展的措施,比如:加入社團與學分掛鉤等方法,極大了調動了學生加入社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從而推動了社團的發展。
(二)高校學生社團已成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學分制的實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以往的班級觀念,傳統的以班級為單位或者以學科為主的模式已經不能適應發展的需要,學生社團則以其靈活的組織形式更加受到學生的認同。因為它在發展過程中不分性別,不論年齡以及政治面貌,打破了舊式的條條框框,逐漸成為校園中一道靚麗的風景線。大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參加各種形式的活動,可以學到書本上和本專業不能學到的知識,通過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可以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提高思想品質,鍛煉交際能力和創新能力。因此,高校學生社團已成為進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陣地。
(三)高校學生社團已成為促進大學生就業成才的重要平臺
教育改革的深入,高等教育已經不再是高不可攀的門檻,許多人獲得了讀大學的機會,教育由精英教育變成了大眾教育,高校求職的條件也愈來愈苛刻,許多人面臨“一畢業就失業”的窘境。許多大學生逐漸認識到扎實的基礎知識和綜合的個人能力的重要性,作為學校和社會之間的紐帶,學生社團所發揮的作用是不容忽視的。學生社團定期開展各種形式的活動,許多大學生可以自愿、自由的參加,這就給大學生提升自我創造了良好的平臺,為自己的成長之路做好了鋪墊。
針對當前高校學生社團建設與發展中存在的問題,高校應該認真分析社團發展的情況,積極完善各種管理體制,為社團的發展盡可能的創造便利的條件,營造適合的環境,從而保證其健康、可持續發展。
(一)建立有效的社團領導機制
高校社團的發展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以往的教育模式中過多的重視對書本知識的強化,忽略了學生的整體素質和校園文化建設,這就使得學生的整體發展受限制。為了彌補課堂中的不足,推動學生的健康、全面發展,這就需要借助社團之力。可以說社團發展的好壞直接影響到了學校的發展,學生就業情況的好壞。從學校的角度出發,學校需要對社團有足夠的重視,定期召開關于社團的會議,研討社團的發展思路,以及面臨的各種情況,尋找發展的新思路、新方向。同時,完善社團的管理制度,實行團委、社團聯合會、社團共同管理和合作發展。
(二)構建合理的社團管理模式
新的社會發展形勢下,學生的發展出現了新的特點,而高校在社團的發展建設中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抓大放小,爭取做到全面搞活,遍地開花。一方面,具體分析各個社團的不同情況,對其進行適當引導,充分發揮社團的特色,實現資源共享,逐步淘汰沒有發展前途的社團,實行強強聯合;另一方面,充分發揮院系和專業的優勢,爭取做大做強,鼓勵社團在幾個院系或者專業之間進行整合,建立交叉性學科社團,既可以拓展人脈,又可以交流知識,促進共同發展。
(三)培養高素質的社團學生干部
學生干部是社團的策劃者、組織者,也是社團的骨干和脊梁,如果沒有高素質的社團干部,只會導致社團走下坡路。因此,要做到以下幾點:第一,在學生社團中要加強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學生干部的道德修養和政治理論水平。第二,有計劃的開展社團干部的業務培訓,讓學生干部進一步深入了解社團的情況(理念、運作模式、管理等)。第三,鍛煉社團干部的交際能力和社會責任感,強化其健全的人格,引導社團的健康發展。
(四)加大對社團活動的扶持力度
學校要加大對社團的支持力度,不僅要在資金、管理等方面予以支持,在人員等方面也要給予足夠的幫助,為社團的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校內,設立各種專項資金,用于對社團的扶持,同時實行學分和社團掛靠制度,這樣可以帶動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定期對社團的主要干部進行培訓與指導,提升社團的內部實力,爭取打造品牌社團。還可以鼓勵社團成員實行勤工儉學,不同層次的參與學校的管理,各個院系根據本專業的情況給與不同程度的優惠和幫助。校外,積極實行“引進來”和“走出去”戰略,既可以把外校的社團或者知名校友、企業家來引進來做講座,用事實講話,增強說服力,又可以把本校社團帶出去與兄弟學校的同類社團進行交流和聯系,這樣就可以看到自身的不足與優點,又可以互相吸收,實現共存共贏。
[1]郭萬牛,李朝陽.大學生社團開放性建設研究初探[J].金陵職業大學學報,2002(04).
[2]霍宏.科學定位,加強建設,促進大學生社團蓬勃發展[J].改革與戰略,2005(s1).
[3]王敏堅.高校學生社團建設中的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沙大學學報,2006(04).
[4]鄒海貴,唐純林.新形勢下高校學生社團可持續發展探析[J].教育探索與實踐,2005(19).
(作者單位:陜西學前師范學院)
本文系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17年校級課題:高校校園文化活動品牌化的建設與管理(項目編號:2017YBRS038)研究成果。
康樂,女,陜西咸陽人,碩士研究生,陜西學前師范學院專職輔導員,助教,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