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琳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3)
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效果分析
周 琳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江蘇 徐州 221003)
目的:分析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50例腹股溝斜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在征得這些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在對本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對比觀察其發生焦慮、抑郁情緒的情況及生活質量。結果: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中度焦慮、重度焦慮、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理狀況評分、社會/家庭狀況評分、情感狀況評分、功能狀況評分、附加關注評分及生活質量的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焦慮、抑郁的心理及生活質量。
腹股溝斜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圍手術期護理
腹股溝斜疝(inguinal hernia)是指經由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內環處突出,通過腹股溝管向內下前方斜行,穿過腹股溝管外環形成的疝塊(男性患者的疝囊可降至陰囊內)[1]。在臨床上,疝修補術是治療此病效果最優的手術方案。研究發現,在對此病患者進行手術治療期間對其實施有效的護理,可顯著提高其臨床療效。本次研究主要分析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的臨床效果。
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均為2012年2月至2016年5月在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腹股溝斜疝患者。在這些患者中,有男性38例、女性12例;其年齡為50~70歲,平均年齡為(61.55±1.35)歲;其病程為5個月~1.5年,平均病程為(0.92±0.25)年。這些患者的臨床表現主要為腹股溝部出現腫塊(28例)、局部脹痛(17例)及慢性便秘(5例)。這些患者的納入標準是:1)年齡≥18歲的腹股溝斜疝患者。2)無血液系統疾病或凝血功能障礙者。3)對臨床治療及護理的依從性良好者。這些患者的排除標準是:1)合并全身嚴重器質性疾病者。2)有接受無張力疝修補術禁忌證者。
對本組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護理方案如下:1)術前護理。幫助患者完成各項術前常規檢查,評估其能否耐受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若存在便秘、排尿困難等可導致腹壓升高的癥狀,應及早對其進行對癥處理,使其腹壓恢復正常[2]。在術前,患者若對無張力疝修補術的療效及安全性感到擔憂,其生命體征可出現不同程度的波動,甚至可影響手術的順利進行。因此,護理人員在術前應準確地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為其解釋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消除其不良心理,使其以平和的心態接受手術治療。患者若出現較重的不良心理,可為其組織病友會,讓病情相同的患者之間進行溝通和交流,從而提高其戰勝疾病的信心。與患者的家屬進行溝通,讓其多陪伴、關懷和鼓勵患者。囑巨大疝患者臥床休息,盡量減少活動,若需離床活動應使用疝帶固定疝口,防止腹腔內容物從疝口脫出。絞窄性疝及嵌頓性疝患者常可發生腸梗阻,因此在術前應對其進行輸液、胃腸減壓、禁食及調節水電解質平衡等對癥處理。2)術中護理。在患者進入手術室后,為其詳細介紹手術室的環境、進行無張力疝修補術的操作步驟,使其安心接受治療。協助患者取舒適的體位,密切監測其生命體征,并在不影響手術操作的前提下用棉被遮蓋其裸露的皮膚,以免其熱量過快流失或發生較重的應激反應。3)術后護理。在術后患者返回病房后讓其平臥6h。在患者恢復意識后與其進行交流,使其了解術后可能發生的切口疼痛、排尿困難等癥狀及應對方法,消除其擔憂、恐懼等不良心理。囑患者在術后早期進行下床活動。在患者的胃腸功能恢復后可讓其進食高蛋白、富含纖維素的食物,禁食生冷、油膩、辛辣的食物,并戒除煙酒[3]。在患者出院前對其進行出院指導,囑其定期回醫院復診。
在對本組患者進行護理前后對比觀察其發生焦慮、抑郁情緒的情況及生活質量。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發生焦慮的程度。若患者的SAS評分<50分可判定其無焦慮,若其SAS評分為50~59分可判定其存在輕度焦慮,若其SAS評分為60~69分可判定其存在中度焦慮,若其SAS評分>69分可判定其存在重度焦慮。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評估患者發生抑郁的程度。若患者的SDS評分<53分可判定其無抑郁,若其SDS評分為53~62分可判定其存在輕度抑郁,若其SDS評分為63~72分可判定其存在中度抑郁,若其SDS評分>72分可判定其存在重度抑郁。采用生活質量評定量表簡表評估患者的生活質量[4]。
采用SPSS17.0統計軟件對本研究中的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用(±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中度焦慮及重度焦慮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1。
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2。

表1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焦慮情緒的比較[n(%)]

表2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抑郁情緒的比較[n(%)]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其生活質量總評分為(77.64±1.36)分,接受護理后其生活質量總評分為(88.37±1.43)分。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理狀況評分、社會/家庭狀況評分、情感狀況評分、功能狀況評分、附加關注評分及生活質量的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情見表3。
表3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表3 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前后其生活質量的比較(分,±s)
組別 生理狀況評分 社會/家庭狀況評分 情感狀況評分 功能狀況評分 附加關注評分 生活質量總評分護理前(n=50) 15.70±1.12 15.64±1.11 14.85±1.10 16.10±1.18 16.19±1.20 77.64±1.36護理后(n=50) 17.09±1.01 18.04±1.05 17.38±1.10 17.10±1.12 18.07±1.13 88.37±1.43 t值 8.365 8.430 8.433 8.421 8.387 8.654 P值 0.042 0.025 0.027 0.033 0.039 0.008
腹股溝斜疝的療法主要包括西醫療法(主要為手術療法)及中醫療法(中藥療法及針灸療法)[5]。目前,無張力疝修補術是 治療此病的首選術式。臨床實踐證實,在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治療期間對其進行有效的護理是保障其臨床療效的關鍵。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中度焦慮、重度焦慮、中度抑郁及重度抑郁的發生率均較低,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接受護理前相比,本組患者接受護理后其生理狀況評分、社會/家庭狀況評分、情感狀況評分、功能狀況評分、附加關注評分及生活質量的總評分均較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可見,對腹股溝斜疝患者進行圍手術期綜合護理可取得理想的效果,能顯著改善其焦慮、抑郁心理及生活質量。
近年來,隨著生物-心理-社會醫學模式在醫學工作中的確立,提高患者的社會支持度成為護理工作的重點[6]。本文未對腹股溝斜疝患者接受圍手術期護理前后其社會支持度的變化情況進行分析。將來,我們仍需在此方面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1] 王笑.加速康復外科理念應用于經腹腹膜前疝修補術的圍手術期護理[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6,10(2):146-147.
[2] 黃寶婷,羅選紅,周剛,等.腹腔鏡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的臨床護理分析[J].中國醫學創新,2016,25(21):67-69.
[3] 李小容.護理干預對腹股溝斜疝無張力疝修補術患者術后康復和心理健康的影響[J].黑龍江醫藥,2016,17(3):591-593.
[4] 張永梅,陳雪云,羅慧.優質護理方式在老年嵌頓性腹股溝斜疝無張力疝修補術中的護理效果分析[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 ),2016,25(5):393-395.
[5] 馬艷,白玉潔,段妍,等.局麻下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圍術期護理體會[J].解放軍醫藥雜志,2013,17(4):101-103.
[6] 湯榮梅,陳光彬,王桂,等.腹股溝疝無張力疝修補術圍手術期多元護理模式探討[J].中華疝和腹壁外科雜志(電子版),2014,24(2):175-176.
R47
B
2095-7629-(2017)14-0155-02
周琳,1974年4月出生,女,漢族,江蘇徐州人, 本科學歷,主管護師,研究方向:普外科臨床護理,工作單位: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普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