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翠平
(賀州廣濟醫院,廣西 賀州 542899)
舒適護理在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臨床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周翠平
(賀州廣濟醫院,廣西 賀州 542899)
目的:探討對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術后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間在賀州廣濟醫院進行鼻內鏡手術的11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5例)和舒適組(55例)。在手術結束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舒適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在護理結束后,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生活習慣依從性及飲食依從性的評分,同時比較其對護理的滿意度。結果:舒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生活習慣依從性及飲食依從性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實施舒適護理可顯著提高其用藥、生活習慣及飲食的依從性,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舒適護理;鼻內鏡手術;慢性鼻竇炎;治療依從性
目前,臨床上常用鼻內鏡手術對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治療。不過,在進行該手術后,患者還需要接受較長時間的鼻腔治療和護理[1]。因此,提高該病患者對治療的依從性對于提高其手術的效果具有重要的意義。治療依從性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療的過程中,嚴格地遵醫囑服藥、合理地安排飲食及生活作息。相關的研究結果顯示,對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術后舒適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用藥、飲食及生活習慣的依從性,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本文通過對賀州廣濟醫院近年來收治的11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的臨床資料進行回顧性研究,進一步探討對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進行術后舒適護理的臨床效果。
選擇2016年1月至2016年7月期間在賀州廣濟醫院進行鼻內鏡手術的110例慢性鼻竇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對象。將其按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舒適組,每組各有55例患者。在對照組患者中,有男16例、女39例;其年齡范圍為21~73歲,平均年齡為(54.59±5.29)歲;其臨床分型為Ⅰ型的有23例,為Ⅱ型的有29例,為Ⅲ型的有3例。在舒適組患者中,有男15例、女40例;其年齡范圍為23~75歲,平均年齡為(54.62±5.31)歲;其臨床分型為Ⅰ型的有25例,為Ⅱ型的有27例,為Ⅲ型的有3例。兩組患者在性別、年齡及鼻竇炎的臨床分型等一般資料方面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存在可比性。
在兩組患者手術結束后,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護理,比如進行鼻腔護理、病情監測及病房環境管理等。在此基礎上,對舒適組患者進行舒適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
1.2.1 進行心理護理 由于鼻內鏡手術的部位距離患者的顏面部和頭部較近,故其在術后易因擔心手術的效果而出現緊張、焦慮及恐懼等不良心理。這不僅可影響其手術的效果,還可增加其術后的疼痛感。因此,護理人員應結合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特點,耐心地向其講解手術的效果,用嫻熟的護理技巧和和藹的服務態度,幫助其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進而提高其對治療的依從性[2]。
1.2.2 加強病房巡視 鼻腔具有血管豐富的特點,故患者在術后易出現不同程度的鼻腔滲血。在患者手術結束后,護理人員應加強對其進行病房巡視。患者的鼻前部若有持續的血液流出或其口腔內有血液流出,護理人員應將其填塞止血的時間延長至48~72 h?;颊呷舫霈F打噴嚏、流鼻涕、鼻塞及呼吸不暢等癥狀,護理人員應立即報告醫生進行處理,同時按住患者的人中穴,以緩解其打噴嚏的癥狀[3]。
1.2.3 進行體位護理 在患者回到病房后,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選擇半臥位。這不僅可減輕其術后的疼痛感,而且有利于其鼻腔內分泌物的流出,從而降低其鼻腔感染的發生率[4]。
1.2.4 進行飲食護理 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多吃富含蛋白質、纖維素及維生素的食物,禁食刺激性及不易消化的食物,以增強其機體的抵抗力[5]。
1.2.5 進行口腔護理 術后鼻腔填塞使患者的呼吸方式變為經口呼吸,故其易出現口干舌燥的現象。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每餐后刷牙、隨時漱口,以免其發生口腔感染。另外,患者若出現鼻腔深部出血的現象,護理人員應指導其立即吐出血液,以免血液進入其胃腸道誘發惡心、嘔吐。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生活習慣依從性及飲食依從性,同時對比其對護理的滿意度。采用治療依從性調查量表調查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指患者是否遵醫囑按時服藥、是否擅自停藥等)、生活習慣依從性(指患者是否遵醫囑戒煙、戒酒、合理作息)和飲食依從性(指患者是否遵醫囑攝入富含膳食纖維、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每項的評分為10分,總分為30分?;颊叩脑u分越高,說明其依從性越好。采用自擬的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調查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并將結果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對本文中的數據使用SPSS20.0統計軟件進行分析,兩組患者的平均年齡、治療依從性的各項評分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用t進行檢驗,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用百分比(%)表示,用χ2進行檢驗,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舒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的各項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評分的對比 ( 分,±s)

表1 兩組患者多項依從性評分的對比 ( 分,±s)
注:與對照組相比,*P<0.05
組別 例數 用藥依從性 生活習慣依從性 飲食依從性舒適組 55 22.56±8.59* 21.49±8.29* 22.32±8.89*對照組 55 17.36±7.29 17.25±7.41 17.53±7.91
舒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81.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細情況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對護理滿意度的對比
鼻內鏡手術是臨床上治療慢性鼻竇炎的常用方法。該手術具有創傷小、術野清晰和操作的準確度高等優點,故受到臨床醫生和患者的青睞。不過,在進行鼻內鏡手術后,患者需接受較長時間的鼻腔治療和護理,且治護的過程繁瑣。這不僅給患者帶來較大的心理負擔,而且易使其發生鼻腔及口腔感染等并發癥。因此,對接受鼻內鏡手術的患者進行有針對性的護理具有重要的臨床意義。
在本次研究中,賀州廣濟醫院對舒適組患者進行了術后舒適護理,包括心理護理、病房巡視、體位護理、飲食護理及口腔護理。進行心理護理的目的在于增強患者治療的信心。進行病房巡視的目的在于預防患者發生鼻腔出血、鼻塞及呼吸不暢等并發癥。進行體位護理的目的在于減輕患者的疼痛感,促進其鼻腔內分泌物的流出,從而避免其發生鼻腔感染。進行飲食護理的目的在于增強患者機體的抵抗力,加快其康復的速度。進行口腔護理的目的在于防止患者發生口腔感染,增加其舒適感。
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舒適組患者用藥依從性、生活習慣依從性及飲食依從性的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舒適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96.36%)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度(81.82%),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可見,對進行鼻內鏡手術的慢性鼻竇炎患者實施術后舒適護理可顯著提高其對用藥、生活習慣及飲食的依從性,進而提高其對護理的滿意度。
[1] 甘滿芳.舒適護理在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中的應用[J].齊魯護理雜志,2011,17(26):52-53.
[2] 李洪路.激勵式護理理念在改善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手術前后自我效能感及情緒狀態中的效果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3,10(9):162-164.
[3] 丁麗英.護理干預對鼻內鏡鼻竇手術患者的遠期療效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3,35(3):219-220.
[4] 鄭瓊躍.手術治療功能性鼻內鏡鼻竇的護理研究進展[J].飲食保健 ,2016,3(5):79-80.
[5] 全海鳳.功能性鼻內鏡鼻竇手術后鼻腔沖洗護理現狀及研究進展[J].華夏醫學 ,2012,25(5):806-809.
R473.76
B
2095-7629-(2017)14-017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