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芹
[摘 要]成都大學藥學與生物工程學院為了提升藥學專業畢業生在未來藥品行業中的工作能力,擬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進行改革與創新。對藥學系近8年畢業生、主要藥品行業用人單位進行問卷調查并統計分析所得結果。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應該以實用性為中心,適當側重對學生工業大生產中提取分離和純化技術運用能力的培養,加強傳統中醫藥理論的介紹,用現代的天然藥物化學知識闡釋傳統中醫藥理論精髓,繼承和弘揚祖國醫藥學事業,讓學生更適應行業需求。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應加強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內容的實用性,加強現代藥物化學理論與傳統中醫藥理論的融會貫通。
[關鍵詞]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問卷調查
[中圖分類號] G642.0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3437(2017)11-0036-03
天然藥物化學是藥學專業課程體系中重要的必修課程之一,是在有機化學、分析化學、有機化合物波譜學、生藥學等課程基礎上,通過教與學讓學生掌握各類天然藥物化學成分(主要是生理活性成分或藥效成分)的結構特點、物理化學性質、提取分離方法以及主要類型化學成分的結構鑒定知識的重要課程。此外,也涉及主要類型化學成分的生物合成途徑等內容。它是運用現代科學理論與方法研究天然藥物中化學成分的一門課程。目前,對該課程教學主要以現代醫藥理論為指導,重點講授提取、分離、結構鑒定三個方面。但是,畢業生的就業崗位有涉及中藥、中成藥等傳統方劑的研發、生產和銷售,也有植物提取物或化學單體合成分析,因此,就業需求應該是多樣化的。為了更好地了解用人單位和畢業生的實際需求,避免教學內容與實際工作的脫節,筆者進行了問卷調查,以期為藥學專業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提出建議,讓畢業生更適應行業需求。
一、調查與統計
為了使教改建議更加具有合理性和實用性,我們以畢業生和用人單位的需求為指導,充分聽取藥品行業的從業者和管理者的聲音,通過統計分析,進行教學改革與創新,體現藥學本科教育為藥品行業發展服務的宗旨。
調查對象:①藥學專業近8年畢業生,通過以往建立的班級聯系群,發放調查問卷,調查學生均為從事醫藥領域相關職業者,其中藥品生產和研發占20%,藥品銷售占60%,藥品貯藏管理占5%,零售藥房占5%,生藥種植栽培或藥用動物養殖管理占5%,提取物生產和管理占5%。②用人單位向畢業生所在單位發放調查問卷,其中藥品生產企業占60%,藥品銷售企業占35%,中藥飲片和動物藥生產企業占5%。
調查問卷設計:針對調查對象分別設計了相應的調查問卷,即《藥學專業畢業生就業情況及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建議》和《用人單位對藥學專業畢業學生能力評估和培養建議》。
調查問卷收集:獲得200份針對畢業生的有效調查問卷,獲得40份針對用人單位的有效問卷。
調查問卷結果統計:將調查結果輸入Excel表中進行數據統計分析。
二、調查問卷結果及其分析
(一)畢業生調查問卷結果及其分析
1.就業情況與工作性質
在就業區域調查中,畢業生為四川本地生源的主要集中在本省較發達城市,如成都(50%)、綿陽(10%)和樂山(5%),為外省生源的大都回當地省會城市就業。其單位性質多以企業為主,主要為民營企業(60%)、外資或合資企業(15%)以及國有企業(15%)。從事藥品行業的工作性質主要以銷售為主(65%),其次是生產研發和行政管理(35%)。生產和銷售藥品的類型主要以中藥、中成藥為主(72%),其次是化藥和提取物(23%),較少從事生物制藥領域工作(5%)。
從畢業生所從事的亞專業領域來看,多數從事與天然藥物或中藥相關產業,因此,天然藥物化學課程體系的內容和設計對畢業生就業和未來工作能力的提升十分重要。
2.天然藥物化學的實用性和畢業生面臨的有關困惑
有75%左右的畢業生認為天然藥物化學對職業發展有促進作用,這主要與大部分畢業生從事與中藥、中成藥的生產研發和銷售有關。有34%的畢業生曾在工作中自學或以其他方式繼續學習有關中醫藥理論知識,這部分畢業生主要集中在中成藥的研發和生產領域。談到與專業知識有關的困惑,參與調查的畢業生列舉了幾個生動的例子,發現他們的理解能力不如中藥學專業畢業學生。比如在中藥新藥質量標準制定過程中,需對能代表處方功能主治的有效成分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但如何選擇和確定所分析的成分是他們常遇到的難題。一般我們會選擇處方中的君藥、臣藥、起主要藥效作用的活性成分、類別成分或組分、貴細藥及毒性藥材中的有效成分、有毒成分進行含量測定。由于中成藥處方是在中醫藥理論指導下形成的復雜體系,這對在現代醫藥理論體系下完成培養的藥學系學生來說確實是一個問題。再如,在中藥復方制劑的工藝研究中,涉及中藥的藥對與配伍以及在中藥炮制過程中涉及的炮制工藝的優化和炮制品質量標準的建立等問題,他們常表現出中醫藥知識缺乏的現象。
3.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的建議
畢業生希望通過天然藥物化學獲得的實用知識依次為:中藥、復方中藥制劑的有效物質的提取分離方法(73%),主要提取物的提取純化方法(22%),化合物的化學結構鑒定(2.5%),先導化合物的追蹤發現及結構優化(2.5%)。可見,畢業生更希望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具有實用性,減少對工作中不太需要的內容的介紹。
畢業生認為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最應該加強和改進的地方是:加強與中醫藥理論的介紹和結合(45%),加強在工業大生產中提取分離純化技術的介紹(35%),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并增加實踐教學環節(20%)。從該結果中可以看出畢業生的需求,也是我們未來教學改革的主要方向。在目前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內容中,主要側重于有效成分的追蹤和分離,結構鑒定,非常重視新化合物的發現,先導化合物的結構優化等內容,這與畢業生的實際需求完全不一致。同時,由于在我國大多數天然產物的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都與傳統中醫藥理論有關,所以應更加重視聯系工作實際,在教學過程中多體現如何用現代的醫藥理論闡明傳統中醫藥的理論精髓,搭建中西醫結合的紐帶和橋梁,使學生所掌握的天然藥物知識更加實用和全面。endprint
(二)用人單位調查問卷結果及其分析
對用人單位的調查能反映藥品行業對從業人員的需求,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更具有指導作用。本次共收到40份用人單位有效調查問卷,這些單位對我院畢業生的滿意度達到95%以上。他們更希望學生具備的知識和專業能力依次為:專業技術的運用和操作能力(90%),傳統中醫藥理論知識(45%),現代醫藥理論知識(43%),藥事管理知識(20%)。
三、教學改革的方向與措施
教學改革的方向應以行業需求和就業崗位需要為導向,充分了解畢業生和用人單位對天然藥物化學教學的意見和建議。在課程建設中,從教學大綱的撰寫、教材的選用、培養目標的凝練等各個環節中體現專業性和實用性,以期滿足學生和社會的需求。[1][2]從本次調查問卷的結果來看,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改革應主要重視以下兩方面內容。
(一)聯系大生產的實際操作技能培養
1.增加對適用于工業化生產的提取分離純化技術的講解
在天然藥物化學的講授過程中,主要是介紹如何獲得有效部位、有效成分或新化合物,其采用的方法多是一些適宜于實驗室的技術與方法,這與中成藥的去粗取精的實際大生產工藝設計理念不一致,因此需要加強天然產物的工業提取精制工藝的介紹。如講到黃酮類成分時,除介紹單味藥中單一黃酮成分的提取、分離和結構鑒定之外,也講述適合工業生產的總黃酮提取物的制備方法。多介紹在工業大生產中常用的大孔樹脂、離子交換樹脂、膜過濾、超臨界流體萃取等提取分離技術方法。可以適當減少生物合成、化合物結構鑒定等內容的講解,通過開設專題的方式,給學生進行每一種技術的介紹。明確劃分掌握、熟悉和了解的內容,以生動的實際大生產的案例加深學生對實際技術的理解。
2.增加綜合型實驗的開設
目前開設的實驗主要為針對天然藥物中所含的不同的主要結構類型物質的提取分離和鑒識,如黃芩中黃芩苷的提取、分離和鑒識(黃酮類),黃柏中小檗堿的提取、分離和鑒識(生物堿類),絞股藍中總皂苷的提取、分離和鑒識(皂苷類),大黃中蒽醌類成分的提取、分離和鑒識(蒽醌類)。其目的是通過對不同類型的化合物的提取、分離和鑒識的學習,讓學生掌握該類型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和鑒別方法,以及其中涉及的提取分離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提高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水平。由于多數中藥的提取分離手段有許多相似之處,學生容易失去學習興趣和主動性。大多數學生仍然只是“照單抓藥”,缺少主動思考和設計,缺少對實驗中涉及的每一個提取分離步驟多問幾個為什么,缺少對不同分離純化技術的運用和掌握能力,教學效果不佳。針對這些情況,筆者對實驗內容進行調整,在原有實驗內容的基礎上增加一些技術方法的應用。如在黃柏中小檗堿的提取實驗里,可以加入離子交換樹脂對總生物堿進行分離和純化;在黃芩提取黃芩苷的實驗中,加入聚酰胺色譜法的運用;在絞股藍提取總皂苷的實驗中,加入大孔吸附樹脂對總皂苷的純化工藝等。這樣不單以化學成分類型進行實驗教學,還可兼顧不同的提取分離手段,讓學生不僅掌握了不同類型化合物的理化性質和鑒識方法,也加強了對不同提取分離純化方法的掌握和運用能力。
3.鼓勵學生參與教師科研,加強創新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合理、有效、安全的天然藥物活性成分、部位的提取分離和質量控制方法研究是中藥現代化發展的關鍵內容之一。有意識地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對理論知識的靈活運用能力,是天然藥物化學教學中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3][4][5]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適當講解自己所參與的科研的內容與體會,激發學生對專業知識的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參與到科研項目中。鼓勵學生從查閱專業文獻,到實驗方法、工藝流程的設計,再到親身實踐,協助老師完成科研任務,這樣可以更加有利于提高課堂教學效果,使理論知識與實際運用相結合,促進學生創新和實踐能力的提高。
(二)加強傳統中醫藥理論知識介紹,促進中西醫理論知識的融會貫通
藥學專業課程體系與中藥學專業不一樣,學生沒有學習系統的傳統中醫藥理論知識,在未來從事與中藥、中成藥研發生產和銷售領域的工作時時常會遇到一些問題,而該領域又是學生主要的就業方向之一。在西醫理論體系下的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更加側重于新化合物的追蹤與發現,天然提取物的提取和精制等內容,這與提取物或天然產物分離和合成方向的就業需求是一致的。為了適應不同的就業需求,在天然藥物化學的教學過程中應適當讓學生掌握一定的中醫藥理論知識。從教材的選擇上,主要以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由吳立軍主編的《天然藥物化學》為主,同時讓學生參考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由匡學海主編的《中藥化學》。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從中醫藥理論的角度對天然藥物進行介紹。比如當講完生物堿類成分的結構類型、酸堿特性、提取分離和鑒別方法后,可以介紹一些麻黃、洋金花、苦參等常用生物堿藥材,介紹它們的藥材品種、道地產區、功能主治、性味歸經、臨床應用,以及與其性、味、功效有關的化學成分和現代藥理作用,從現代醫藥學的角度解釋傳統中醫藥理論,讓學生觸類旁通,感受中醫藥文化。由于部分學生可能從事中藥飲片的生產,因此可適當從天然藥物化學的角度對傳統炮制理論進行一些介紹。比如在介紹生物堿時,可舉例中藥附子,并介紹其炮制方法和原理,以及炮制過程對其化學成分、毒性、功效的影響。由于學生的未來工作會經常涉及中成藥的研發、生產和銷售,因此可適當加入中藥復方的介紹,讓學生了解中藥方劑的組方配伍規律,闡述中醫理論與中藥復方的關系以及中醫方劑君臣佐使的組方原理,引入一些實際案例,介紹中藥復方物質基礎和質量控制研究,讓學生了解如何用現代天然藥物化學的理論知識闡明傳統中醫組方理論,分析傳統方劑,使學生掌握整體與辯證的思維方法,逐漸養成中西醫結合的思維模式,完善學生的知識體系,使其更適應未來的工作需要。
四、結語
天然藥物化學課程是成都大學校級、市級精品課程,一直以來我院藥學系天然藥物化學教研室的教師都在為該課程的改革和完善而努力。筆者通過對畢業生和就業單位的調查,為該課程的教學改革尋找到了方向,而具體的改革方案和措施,如課堂教學內容的分配和細化、課堂教學模式、教學效果評價體系建設等內容還需要進一步完善。我們將聽取在校學生的意見,注重學生實踐和創新能力的培養,讓天然藥物化學更好地服務于藥學、中藥學學科的發展,在我國創新性新藥的研發和產業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同時通過不斷改革創新,培養出更符合新時代要求的藥學行業工作者。
[ 參 考 文 獻 ]
[1] 黃紹國,聶慧芳,魯耀邦.中醫藥院校藥學類大學生就業現狀分析及對策——以湖南中醫藥大學藥學院為例[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62-263.
[2] 王璞,王亞旭,王嘉倫,等.中藥學專業方劑學教學改革問卷調查和分析[J].中醫教育,2015(2):18-20.
[3] 陳艷麗.《天然藥物化學》課程綜合教學改革思考[J].現代教育,2015(10):62-63.
[4] 徐鵬程,董玉,杜曉鵬,等.基于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J].內蒙古醫科大學學報,2015(S2):204.
[5] 曹蔚,張雅,王四旺.天然藥物化學教學改革的幾點體會[J].基礎醫學教育,2011(2):133-135.
[責任編輯:龐丹丹]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