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莉紅 王鳴
摘 要:思想政治理論課是對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在教學吸引力、教學方法、學生重視程度,教師業務能力等方面還存在問題,必須在改進中加強,提高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的親和力和針對性。
關鍵詞:高職院校思政課;問題;改進;加強
高職院校肩負著培養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務,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關系培養什么樣的人,如何培養人、為誰培養人的根本問題,高職院校的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思政工作的主渠道和主陣地。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研究會上提出要在改進中加強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思想政治教育親和力和針對性,滿足學生成長發展需求和期待。目前,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中存在一些問題,如教學吸引力不強、教學方方法不靈活、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重視不夠等問題,必須在改進中加強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提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質量和水平。
一、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教學吸引力不強
隨著網絡技術的發展,人類進入新媒體時代,“教師和教材的權威性受到挑戰,大學生思維體系受到新媒體影響,表現出話語體系反權威性、去中心化的特點[1]。教師在教學中必須適應學生思維方式的變化,才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大多數學生認為思政課教材理論性強、可讀性和吸引力不足。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吸引力不足,不能滿足學生對課程的期待。部分教師照本宣科,教學內容缺乏吸引力,不能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教學內容與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相脫節,學生對思政課喪失興趣,抬頭率低,影響思政課教學效果。此外,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實踐教學課時較少,課外實踐教學能夠參與的名額少,而大多數教師對課堂實踐、校內實踐教學還缺乏探索,這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思政課的教學吸引力。
(二)教學手段缺乏創新
新媒體技術高速發展的時代,學生的學習方式、思維方式發生了巨大轉變。移動設備便攜的特點、移動互聯網海量信息及便捷的獲取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學習信息資源。他們也期待教師在教學方式方法上適應時代發展給予他們不同的體驗。然而,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中,傳統的單向灌輸、填鴨式的教學方式依然存在,師生之間缺乏有效的互動,課堂氣氛沉悶。另外,部分老師仍舊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無法借助現代多媒體技術增強教學的吸引力,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教師業務能力有待提高
高職院校思政課承擔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歷史使命。思政課教學的特殊性決定了思政課教師要有堅定的馬克思主義信仰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信念。然而,在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師隊伍中部分教師教學水平有待提高,存在職業倦怠;一些教師上課熱情不高,缺乏責任感。部分教師沒有扎實、深厚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功底,對一些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的把握不夠準確,不能引導學生正確認識和分析現實問題。此外,青年教師隊伍普遍存在學科背景多樣化和專業素養參差不齊的問題,高職院校中青年教師學習提升平臺和途徑相對短缺,“傳幫帶”體制機制有待完善。
(四)學生對思政課重視不夠
高職高專學生功利性心理強,大多數學生認為專業課和技能課對他們就業有直接幫助,非常重視專業課學習。在這種思想的影響下,他們認為思政課對將來找工作沒有直接作用,學習積極性不高。還有部分學生認為來上思政課僅僅為了順利畢業,出現在課堂上玩手機、打瞌睡、看別的書籍等現象。另外,高職學生學習自律能力較差,學習動力不足,客觀上導致他們對思政課學習缺乏動力,出現不愿學的現象,導致高職大學生對思政課理性認同和情感認同錯位[2]。
二、在改進中加強高職院校思政課教學
(一)提升教學內容親和力
高職院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要在改進中加強必然要提升教學內容的親和力。首先,教師要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優化教學內容。要將教材內容與大學生關心的實際問題聯系起來,讓思政課教學回到學生生活實際,將理論與實際相結合,回應熱點、講透難點,用學生身邊的事例來分析問題,拉近教學內容與學生的距離,引導學生“正確認識世界和中國發展大勢;正確認識中國特色和國際比較;正確認識時代責任和歷史使命;正確認識遠大抱負和腳踏實地[3]。”其次,加強思政課話語體系轉化。將學生認為高大上的理論用接地氣的話語加以闡明,用大學生喜聞樂見的話語表達風格講授思政課,掌握“生活話語”,運用日常生活中的話語開展教學;使用“對象話語”,學習大學生,盡量用他們的話語風格開展教學;了解“時代話語”,了解網絡時代中的網絡語言,提高教學語音的親和力[4]。當然,在話語體系轉化的過程中也要把握好度,避免把教學庸俗化。
(二)創新教學方式手段
在教學方法上,要“因時而進”“因勢而新”。伴隨網絡媒體信息技術發展、學生媒介素養提高,教師要主動適應形勢變化,利用好網絡媒體,運用“互聯網+”、移動網絡、微信等方式平臺,探索線上線下的互動模式,讓“思政課堂活起來,推動傳統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技術的融合,增強時代感和吸引力[5]。”通過課堂現場互動,讓學生把手機變成學習的工具,構建師生互動平臺,及時幫助解決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度。
(三)強化實踐教學
加強和改進高職院校思政課,要把握學生成長規律,遵循教書育人的規律。引導高職院校大學生認識思政課對自身成長成才的重要意義,不僅需要課堂上的理論闡釋還需要加強實踐教學,在實踐中檢驗和發展真理。因此,思政課需要整合現有教學資源,融合學校人才培養目標,建設一批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同時充分利用校內資源開展課堂實踐和校內實踐,彌補課外實踐覆蓋面不足的問題,讓學生通過社會實踐,深化對教學內容的理解和把握。
(四)加強教師隊伍建設
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隊伍建設提升思政課教學實效性的關鍵。首先、要教師要堅定理想信念,思政課教師對馬克思主義、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要真學、真懂、真信,才能自信地對學生進行黨的理論、方針政策的宣講。因此,教師自身要認真學習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加強自身理論功底;其次、加強教師培訓,提高教師業務能力。通過專題培訓、集體備課、參加學術會議、實踐研修等方式提高教師教育教學能力,幫助青年教師盡快提升教學水平、轉變部分老教師傳統的教學觀念,有針對性解決教師隊伍中存在的問題;最后、思政課教師與學校其他教師共同構建大思政格局。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上指出,高校其他各門課都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思政課與學校團委、宣傳部、學生處、系部、專業課老師等一起共同來完成“立德樹人”的教育任務。
總之,貫徹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的精神,加強改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是高職院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任務,也是高職院校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必然要求。需要各高校結合自身實際,不斷推進思想政治理論課改革,努力把思政課建設成學生真心喜愛,終身受益的課程。
參考文獻:
[1]金濤,劉智輝.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的背景和理論基礎[J].大慶社會科學,2016.01.
[2]韓憲洲.聚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在改進中加強思想政治理論課[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2.
[3]習近平.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EB/OL].2016-12-08.
[4]張根福,朱堅.親和力和針對性: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質量與水平的重要途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3.
[5]王炳林.教師是上好思想政治理論課的關鍵所在[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7.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