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思想政治教育這一社會活動由來已久,在其發展的過程中,積累了許多寶貴的經驗與方法。但隨著時代的變化和社會的進步,各種信息不斷更新,新的情況和問題層出不窮,新時期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也就成為了我們無法回避的重大問題。本文認為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及其未來的發展趨勢,有利于我們在面對新情況新問題的時候能夠做出及時的預判和正確的對策。
關鍵詞 思想政治教育 方法 創新 發展趨勢
作者簡介:彭楊,華中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思想政治教育碩士。
中圖分類號:D64 文獻標識碼: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7.07.110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關于工作方法,毛澤東同志曾有過這樣的論述:“我們的任務是過河,但是,沒有橋或船就不能過。不解決橋或船的問題,過河就是一句空話。不解決方法問題,任務也只是瞎說一頓。”方法得當,工具先進,才能順利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任務,促進目標的實現。隨著這條“河”的形貌不斷改變,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要時實更新、勇于創新。
(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
1.社會化大生產促進了人群多樣化的產生。在過去傳統的經濟體制下,社會化大生產還并不普及,行業分工并不像如今這樣細致,因此,人與人之間的差異較小。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后,分工門類越來越多,行業、企業數量也原來越多,跨國公司也發展迅速,同一行業甚至同一企業里的人們,在生活地域、教育背景、宗教信仰、風俗傳統、生活習慣等方面可能存在千差萬別的情況。主體的多樣化,呼喚著教育方法的多樣化。在這樣的背景下,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十分激烈,客觀地要求我們改變舊式教育千篇一律、刻板生硬的教育方法,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注入新的血液。
2. 等價交換催生了人們的公平競爭、自主選擇意識。“等價交換”是市場經濟一個極為重要的特征。和傳統的經濟體制不同的是,它摒棄了政府不必要的行政干預,使許多行業的生產經營者開始了“自主選擇、自主決定、自主經營、自主負責”的生產經營模式,各式各樣的消費品也使人們的個性需求得到了充分的滿足。以舊式教育方法對人們進行缺乏民主的灌輸和壓制不僅沒有實效,而且會打消人們為社會主義事業努力奮斗的積極性,導致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排斥甚至抵觸,這不僅不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目標的實現,更違背了我們思想政治教育的初衷。
3. 利益關系調整模糊了人們的價值取向。自市場經濟體制建立以來,伴隨著社會利益關系的重大調整,出現了一系列矛盾和錯綜復雜的問題,對受教育者的心理、心態以至價值取向、理想信念等產生重大影響,也使思想政治教育面臨更加復雜的環境。從國際方面來看,市場經濟體制的確立,使得整個市場體系更加開放,大大密切了我國與其他國家的聯系。西方社會思潮也或多或少地進入我們的視線,對一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對象的思想造成了一定的干擾甚至誤導。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人主義等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背道而馳的思想對人們產生了一定的腐蝕和異化。這些變化都使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發展成了必然。
(二)人本主義思想呼喚人的自由全面發展
“以人為本”,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體現了科學發展觀的核心,更符合思想政治教育規律的客觀要求。早在古希臘時期,智者普羅泰戈拉就曾提出“人是萬物的尺度”,蘇格拉底也提出了“認識你自己”。可見,人類很久以前就開始意識到“以人為本”的重要性。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里,思想政治教育以教育群眾、團結革命力量、保證革命勝利為主要目標,這一時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多的是強調政治性,而較少關注人的心靈健全與全面發展。而如今我們生活的時代變了,思想政治教育不再是為革命做宣傳的武器,而是在教育者與受教育者之間搭起的橋梁,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力求促進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
(三)大數據時代加劇人們思想行為的變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我們進入了一個“大數據時代”。我們的思維方式、交往方式、社會活動和捕捉到的信息量和過去相比,都有了天翻地覆的變化。過去因為技術水平不高,研究條件受限,我們只能做靜態的觀察與研究,大數據時代根據捕捉到的信息形成的動態數據鏈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實踐活動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選擇提供了實時創新的可能。因此,借助大數據的實時信息處理和分析技術,把握受教育者思想信息的動態脈搏,動態調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將會極大地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
在內外環境風云變幻、信息更新日新月異的背景下,為了適應實踐的發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必然要有所創新。正確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才能緊跟時代的腳步,防患于未然。
(一) 由手段單一向多樣性發展,突出藝術性
不同的受教育者在文化水平、思維方式、生活習慣等方面有著極大的差別,即使是同一人,在不同階段也會有各種各樣的思想政治問題和不同的精神需要。因此,擺脫單一的教育方法,倡導多樣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發展的大勢所趨。
早在革命戰爭年代,黨的領導人就格外注重通過文學作品來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毛澤東同志就非常擅長運用詩詞、書法等藝術形式來進行思想政治教育,不僅鼓舞了廣大黨政軍民,也為當今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重要資源,對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掘有重要的啟迪意義。而今,文化產業的迅速發展,為人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也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提供了許多機遇。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階段,人們的溫飽問題已經解決,更高層次的精神境界,成為了我們永恒的追求。我們所期待、需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是多種多樣、富有文學性藝術性和吸引力的。
(二) 由說理灌輸向雙向性發展,注重疏導性endprint
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單純的“我說你聽,我打你通”的過程,更不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獨角戲”。教育與自我教育相統一,是思想政治教育過程的基本規律。這一客觀規律要求在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應做到有的放矢,不能脫離受教育者的思想實際。必須結合受教育者的精神發展需要、思想實際、行為習慣等,采取民主的方法,多聽取他們的想法和意見。
說理教育這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以講道理、擺事實的方式來展開工作,它與一味灌輸和說教不同,與強硬壓制相對立,具有極大的優勢。我們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就注意通過說理教育來做思政工作,這一傳統教育方式,具有存在的合理性。但是,隨著歷史條件的改變,說理教育的弊端也逐漸展現出來。心理疏導與說理教育存在某些內在聯系,但二者卻有著根本的區別。如果說說理教育旨在“以理服人”的話,那心理疏導則更突出“以情動人”,更加注重以受教育者的情感問題為核心來進行疏導,幫助其消除情緒上的困擾,跳出情感的泥潭。可見,心理疏導方法改變了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單一刻板的局面,改變了單向教育的模式,促進了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和實踐的進步。
(三) 由傳統教育向信息化發展,走向現代化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教育者一般與受教育者處在同一工作環境或者生活環境中,一般是通過平時的觀察來發現受教育者存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問題,基本的教育方式也就是講授思想政治理論、談話談心或者開展實踐活動等等。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人們對網絡的依賴逐漸增加,接觸的新鮮事物更多,容易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受教育者活動空間也比以往更大,思想與行為總是變動不居、極不穩定的。通過現代的網絡技術和最新的數據信息,我們可以打破時空的限制,及時監測到受教育者的思想動態。尤其是青少年群體,正處于心理急劇變化、生理迅速發育的階段,他們大多喜歡隱藏自己的思想狀況,不愿將自己的“秘密”暴露出來,在這種情況下,傳統的教育方法便無法奏效。通過大數據,我們可以觀察到他們在網絡上的一舉一動,了解到他們所關注的信息類別,和他們在網絡上所發布的消息,從而精準地把握他們思想上的起伏和行為上的偏差,提前制定對策,防患于未然。
三、結語
不論是將思想政治教育看作一項社會工作還是一門學科,我們都不能忽視其方法的選擇與更新。在新的時代條件下,只有牢牢把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趨勢,做到因時而動、順勢而為,才能切實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進思想政治教育學科的建設發展,在意識形態的斗爭中立于不敗之地。
參考文獻:
[1]毛澤東選集:第1卷.北京: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2]崔建西、鄒紹清.論大數據時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創新.思想理論教育.2016(10).
[3]陳茂榮.我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創新的必要性和發展趨勢.勝利油田黨校學報.2008(6).
[4]趙浚.大數據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探析與應用.州社會科學.2016(3).
[5]佘雙好.從說理教育到心理疏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發展.思政教育.2011(00).
[6]張耀燦、陳萬柏.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