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英
摘 要:隨著新課改的實行,對學生自主管理意識與能力的培養得到積極的重視。而要想促進學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合理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是非常重要的。小組合作學習能夠促進學生團結合作能力的提升,也能提高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應該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的運用。所以,主要分析了如何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實施自我成長教育的合理建議。
關鍵詞:自我管理;自我成長;研究
作為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在新課程標準中受到了一定的重視。它既能促進學生合作能力的提升,又能發展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因此,筆者針對于此進行方法論的研究,對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培養自我管理能力進行分析,以此有助于學生獨立能力的增強,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一、培養學生自主管理與自我成長能力的策略研究
為了使學生能夠培養自身的自主管理意識,促進學生的自我成長,可以采取小組學習方式。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能夠形成自身的學習意識。但在小組學習中,應該運用民主推選的方式選擇小組長,合適的小組長能夠發揮榜樣的作用。另外,還要積極明確組長的職責,組長的作用能夠激起小組內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利用小組長的作用,明確分工每個組員的責任,從而能夠使小組學習更加有效,有助于學生自主管理能力的提升[1]。比如,在老師的協助下,小組長安排小組內學生不同的職責,有的是檢查委員,對學生的課前準備與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有的作為資料員,對課堂所用的資料進行搜集;還有負責糾錯的學生,對學生課堂或作業中的錯誤進行指正等,從而能夠增強組內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與能力。
二、合理認識每個學生的認知差異
對于體育班主任來說,應該積極利用自身的教學優勢,對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進行了解與掌握。積極運用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促進全班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與成長。所謂認知差異,主要是學生學習認知的前提的差異,如智力、經驗、能力等因素,主要表現為學習中對待問題處理方式的不同。而作為小組合作學習方式,能夠展現出學生的這種個性差異。因此,作為體育班主任來說,應該積極運用這種小組學習模式,能夠面向不同學生的認知差異,并適應這種差異,能夠積極提升學生的自信心,以此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與質量,增強學生的自主管理能力,提高學生的獨立思考意識與水平。
三、采用小組自治管理,促進學生在自主管理中成長
在小組自治管理中,能夠使學生的頭腦得到解放,促進學生潛能的開發,能夠提高學生的自主獨立意識與民主意義。對于每個小組中的組長都有一份評價表,這一評價表每周更換一次,而且還要具體到每天的評價。作為評價內容主要有,組員發言的次數、課堂紀律等。在課堂學習過程中,組長要帶領組員協商與確定自學的方式、反饋校正的方式以及討論的手段等;另外,組長也可以自行決定,并且以總結會、批評與自我批評會以及反思會的形式決定這些學習方式,將這些會議的時間定在每周五的班會中。另外,組內表現優秀的學生應該將其報告給班主任,并給予一定的獎勵。與此同時,針對小組內成員的整體表現情況,選擇出兩個優秀組。而組長還要選擇組中一名幫扶對象,并且與各成員決定幫扶措施,積極實施幫扶行動等,以此通過這種形式能夠激發學生的自我管理意識,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2]。
四、在體育鍛煉中促進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
作為體育班主任,在管理班級過程中應該積極發揮自身學科的作用。如在體育課堂中,老師也可以運用小組學習的方式,在體育課上安排一些小組學習的任務,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管理意識的提升。如,在體育課堂中通過排球的教學,教會學生合作的重要性,只有每個組員的相互配合,才能在比賽中取得勝利。積極向學生灌輸合作學習與自我管理的思想,并且要求學生在自我管理活動中制訂自身的學習目標,讓學生在體育課中能夠增強自身的學習興趣,并且以此為指導提升對各科學習的學習積極性。小組合作學習中,應該注重老師自身的引導作用,注重觀察每個學生的學習情況與活動情況,著重發展學生的獨立能力與自我管理能
力,以此能夠使學生在未來的發展中形成獨立能力與管理能力。
綜上所述,要想提升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促進學生的自我健康成長,在教育過程中應該積極利用小組學習的形式,積極轉變教師的教育管理與手段。而對于體育班主任來說,應該積極發揮自身的教學優勢,在體育活動中注重對學生獨立意識與自我管理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能夠在各科學習中積極發揮自身的優勢,能夠在學習中進行自我管理。
參考文獻:
[1]陳志萍.依托學習小組建設促進學生“互學”[J].教學月刊中學版(教學管理),2013(12):52-53.
[2]何弘明.讓每位學生都嘗試成功:小組合作學習的思考和實踐[J].語文學刊,2014(16):30-31.
編輯 李琴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