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國君
【摘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壓力也逐步增大,許多人都有一定的負面情緒,而這種負面情緒則通過種種渠道流傳進了校園內,給學生帶來了極為不好的影響。在這當中高中階段的學生所受到的影響最大,這是由于高中階段相對于義務教育階段的學生有著更為健全的人格與更為廣泛的信息來源,但由于其缺乏相應的判別能力,在實際生活中容易受不良信息誘導而產生負面情緒,嚴重者會有故意傷害或施虐的欲望,影響了社會穩定與學生個人的發展。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教育與培養,而在這一過程中語文學科應當承擔起較多的生命教育責任,這是由語文學科的人文性所決定的。本文從高中語文教育角度出發,對高中語文教育中的生命意識培養進行系統化探究。
【關鍵詞】高中語文;生命意識;教育培養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從生命意識的嚴格定義上來講,高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自我發掘教學,使學生能夠在高中語文課堂上發掘自己生命的自覺意識。但在實際生活過程中這是遠遠不夠的,學生天然缺乏一種對生命的敬畏與尊重,受社會不良氛圍的放大與引導更是發展出了種種不良習氣甚至是行為,極大地影響了學生自身的發展與社會的穩定。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就需要高中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培養教育時進行范圍拓展,不僅要使學生了解到人類具有生命,而其他動物或植物也同樣是擁有生命、具有生存尊嚴,這樣才能夠使學生建立起對生命價值的敬畏與尊重,從而幫助學生完善人格發展,進而推動學生的個人更好地學習進步。
一、構建生活氣息濃郁的語文教學生態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絕大多數的教師都只關心學生的應試成績高低而對學生的其他事項表示出了一種淡漠,這就使得學生在實際生活之中缺乏良性的生活引導。對于高中階段的學生而言,其三分之二的時間都要將時間放置到課堂學習之中,而在這一過程中高中語文學科有著比其他學科更多的教學時間,這就為教師給學生進行生命意識引導提供了物質基礎。但正是因為應試教育觀念讓教師對這一點缺乏必要的認識,使學生的生活壓力與求學壓力不能夠得到有效釋放,部分學生在特定條件下就會做出傷人傷己或虐待動物的事情,這顯然是誰也不愿看到的結果。因此,高中語文教師應當在教學過程中構建生活氣息濃郁的語文教學生態。而這一點正與新課程改革所要求的生活世界教育不謀而合。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借助生活化的教學生態為學生進行生命教育是可行的,這是因為高中語文教育撇開應試教育成分本身就具有高度的人文性與自主性,語文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教學時要重點關注課文篇目中作者所使用的語言、作者自身生活背景與其個人態度等,這些都是影響學生生命意識形成與建設的重要因素。
例如在教學《師說》這篇文言文時,我不僅依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對學生進行了基本內涵與應有的文言意義,更是為學生進行了生命意識的拓展教學。在這篇文章中韓愈表達了“人無尊卑貴賤,先達者即可為師”的一種生命觀念,我即為此進行了相應的教學,使學生了解到想要展示自己的價值與意義不應當以損害自身或他人利益及生命安全為代價,應當從知識范疇中去積極搜尋自己的價值,提高自身的知識內涵及知識儲備,為其他人的成長提供一種便捷,這才是生命價值的優越體現。而在這中間使學生意識到生命意識的重要性,從而主動投入到這一教學生態的建設工作中,以此來推動教學生態的發展與進步。
二、以小組合作學習為生命意識教育的媒介
在以往的語文教學工作中多數教師都缺乏對學生進行合理分組教學的意識,而由于應試教育的壓力,學生又缺乏相應的時間來與同學進行交流,這就造成了部分學生在畢業時甚至都無法認全自己同學的局面。這部分學生自然是缺乏相應的集體意識,而集體意識又是生命意識的支撐。因為從人類社會的角度來看,只有將個人放置在集體環境中,個人的生命價值與自我價值才有意義,當個人失去集體環境這一背景時,其個人價值也就無從談起。因此高中語文教師必須在教學工作中為學生進行集體意識的教育教學,而小組合作學習這一形式是最好的教學媒介。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進行編組必須要以“異質”作為小組分組的依據,這樣才能使學生感受到不同意識生命體的價值與魅力。例如在小組學習過程中需要有著明確的分工合作,學生在這一過程中可以發現不同的人有著不同的特長與見解,從而對其產生高度的認可,而這種認可也正是學生生命意識建立的一種體現。
三、對學生進行“小微生命教育”
在以往的高中教育過程中多數語文教師爭取對學生進行“宏大敘事”型的語文教學,希望學生能夠高屋建瓴的建立相應的學習意識,但這種教育是較為糟糕的,不僅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倦怠還會在某種程度上導致學生的厭學情緒。這就要求教師應當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小微生命教育”,從小處著眼使學生了解到相應的知識內涵與意義,這樣學生才能夠真正建立起高中語文教學應有的生命意識價值觀。
四、結語
在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對學生進行生命意識的教學培養,教師首先應當對自身的教學策略進行調整優化,以適應生命教學的價值意義。而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不應當將教學資源局限在語文課本上,應當對其有效拓展,這樣才能夠更好地為學生提供支撐。
參考文獻
[1]王方.武漢地區當前高職學生關于生命態度與意識的調查報告——以武漢航海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當代旅游,2011(5).
[2]李亙吉.讓生命之華章在語文課堂上奏響——談生命意識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滲透[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14(9).
(編輯:張馳)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