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增
摘 要:主要探討了在生物課堂教學中師生雙方構建心理契約的重要意義,主要從構建心理契約的作用、攻堅心理契約的策略等方面探究生物課堂教學效果的實現路徑,希望帶給生物教師新的啟示,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關鍵詞:生物課堂教學;心理契約;構建
一、生物課堂教學心理契約的作用
從現代教育管理策略來講,師生雙方都有實現自我和成就自我的愿望,這與學校發展目標是一致的,這為師生雙方建立心理契約機制提供了條件。
1.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契約是師生雙方愿景的互動、互助及
互評
在心理契約的履行過程中,師生雙方通過親身體驗與對方的期望值相符,學生學習的正向遷移因此得到強化,以更加積極的態度融入教師的課堂教學活動中去,與教師一起構建“學習共
同體”。
2.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契約能夠使師生雙方產生較深厚的忠誠感和依賴感
當教師和學生雙方關心并重視彼此的心理期望,最大限度地推動彼此心理契約得到滿足時,心理契約在教學實踐中的顯性功能就會發揮出來。
3.課堂教學中的心理契約能夠規范師生雙方的責任與信念
教師與學生之間按照教學流程完成課堂教學任務,雙方都以實現知識普及、提高學習成績以及增強學習能力為責任,能夠產生必需的精神動力,有效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實現知識和能力的提升。
二、生物課堂教學心理契約的構建策略
心理契約的構建方式是主體之間的交流互動效果,如果構建心理契約成功,能夠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生物的積極性、主動性以及創造性。按照心理學家的觀點:心理契約具有實用價值,構建課堂教學心理契約有以下策略:
1.傳遞真實信息,形成心理默契
師生心理契約是以契約形式規范雙方的心理期望值。由于生物課堂教學師生心理契約形成機制的復雜性,導致了學生心理期望的差異性和多樣性。特別是剛入學的學生,對于陌生的環境存在一種超出預期期望值的幻覺,這容易使心理契約被人為夸大功效。因此,學生不真實的心理愿望與實際的期望值產生較大差距時,就會產生挫折感,感覺被老師欺騙,從而造成違背心理契約情況的出現。
因此,教師應當在課堂教學中明確指出教學各環節中對學生的期望和要求,幫助學生正確了解教師的心理期望,促進學生加深對教學環境的感知,從而有效傳遞真實信息,調整雙方構建心理契約信息的非對稱性,加快形成心理默契。例如,教師可以匿名征集學生對課堂教學的想法、要求和愿望,幫助教師深入了解學生的心理期望,及時修正教師自身一些不合理的想法,促使教師依據實際情況與學生構建心理契約,并及時調整自身課堂教學的思路,從而形成教師與學生心理契約的同一性。再如,生物學是一門普及科學知識的基礎學科,涉及大量生理學知識,一些教師很難掌握教學內容的深淺。師生雙方構建心理契約能夠迫使教師實事求是地對相關人體生理情況加以介紹,形成相對真實的學習環境,傳遞真實可感的知識信息,使學生真正形成正確的認知,避免教師以朦朧、模糊或閃爍其詞等方式進行課堂教學。
2.加強有效溝通,注重精神激勵
在課堂教學中往往存在不可預見的諸多因素,這些因素可能會打破教師與學生之間固有的心理契約。一旦出現類似情況,教師必須加強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消除不可預見的誤解。通過有效的溝通,教師既能夠隨時動態了解學生課堂學習的心理期望,也可以促使學生全面了解教師對其信息反饋后所采取的應對措施。根據師生雙方的不同期望與各自存在的問題,找到妥善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消除不可預見因素對雙方固有心理契約所帶來的消極影響,重構師生雙方相互理解、默契融洽的互動關系。同時,加強溝通要注重精神激勵。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善于尊重學生,為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精神激勵才能落到實處。另外,精神激勵還應包括教師善于發現學生的優點和創新點,增強學生學習知識的成就感、實現自身價值的自豪感以及貢獻社會的榮
譽感。
3.積極進行調適,探究變化原因
有一項研究發現:心理契約的變化甚至違反,不一定導致情緒失控及其行為異常的變化,但對心理契約的變化、違反所做出的合理解釋及采取的調適措施是最為關鍵的。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為了片面追求升學率而采取機械化的模式方法,這與學生要求全面發展和個性培養相左,另外,某些教師的知識水平有限,與學生追求學到更多知識的愿望構成矛盾,這些因素是導致心理契約單方面違背的重要原因。當教師意識到學生違背心理契約時,他們應該盡力做出合理解釋和采取相應的補救措施,化解學生的誤解,消除學生消極的情緒反應,使師生雙方的心理契約得以延續。另外,教師要學會總結在課堂教學中進行心理調適的方式方法,并對這些心理變化進行深入探究,找出影響心理契約穩定發展的相關因素,在此基礎上進行心理干預和調適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袁振國.當代教育學[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4.
[2]林崇德.發展心理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編輯 謝尾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