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寧
摘 要:著名教育家李鎮西曾這樣說過:“我們的班級生活應該為孩子們留下溫馨的記憶。”這個問題真的可以說是直擊要害,是自我工作的評價,更是對班級教育過程的一個客觀的反思。
關鍵詞:班主任;班級管理;智慧
作為一名新手班主任,反思這一年工作中看到的、想到的、學習到的做一整理,為后續的班主任工作積蓄力量、積累經驗,使自己盡快成長為一名優秀的班主任。成長,我和我的孩子們一起來!
一、寬嚴并濟,反映的是一個優秀班主任管理的智慧
嚴師出高徒。嚴格要求學生,不是簡單粗暴地批評指責,是經過思考之后的引導,針對某種不良現象甚至僅僅是不夠好的現象的批評,其實是在構建一個班級文化的框架。一個新班形成初期,這種構建往往從小事、小角度著手比較好,既容易上手,也容易出成效,更重要的是,通過小事給孩子們形成一種觀念“細節決定成敗”,良好的班級文化是從小事開始的。如打掃衛生開始培養學生的班級習慣,多長時間打掃,需要打掃什么地方,需要打掃到什么樣的程度,需要哪些同學打掃。衛生打掃變成了一種媒介,通過它,鍛煉了學生的執行力,促進了同學們之間的協作能力,樹立的班主任嚴格要求的威信,更給班里的孩子們創造了良好的教室衛生環境。試想,一個窗明幾凈、布置典雅的教室與臟亂的教室相比,哪個更容易讓人身心愉悅呢?
做一個嚴師,可以保證所有措施得到有力的執行。嚴師會以無條件的愛的態度來看待所有孩子,但是也會以有條件的愛的方法來管教個別孩子。愛也是要通過努力才能獲得的。放松管理是對集體最大的傷害。嚴就是愛,對學生最大的關懷就是讓他從此過上自信而有尊嚴的生活。
成功的嚴格的班主任發起威來很害怕的,可愛起來很可愛,生氣起來橫眉冷對,開懷一笑時暖人心脾。寬嚴并濟的班主任,將自己的情懷、格局和浪漫色彩注入班級管理工作中,探索、踐行著更高層次的教育理想。
二、科學管理,培養班級習慣
創造更多的機會與平臺讓同學們之間有更多的接觸和交流,增進彼此的了解,形成班級的家庭氛圍。活動不需要多么復雜,就是日常的班級工作都可以讓更多的同學、更多的團隊參與進來,這樣才能流水不腐、戶樞不蠹,班級不是一潭死水。共同的班級理念,如:優秀是一種習慣。共同的活動組織,比如學習小組承辦班會、承擔衛生打掃、承辦板報等等。通過這些活動的歷練,孩子們之間從陌生變得熟悉,摸索著去更好地發揮每個人的特長,活動促進小組的融合,小組的融合促進了班級的融合,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良好的班風和學風逐漸形成,班級的正能量也成為班級的主旋律。
這樣的活動還可以包括班級風格的班會。我利用班會這個平臺,在班級里樹立榜樣,增強同學榮譽感,凸顯班級在某方面的領軍人物。每周班會不管是什么主題,我們班會前5~10分鐘一定要推出兩位同學,PPT播放這兩位同學平時或學習,或為大家服務等的照片,同時大家一起說這兩位同學的優點,值得大家學習的地方。表現特別突出的,以他的名字命名一種精神,如“緊追不舍刨根問底的崔××精神”“熱愛集體無私奉獻的鐘××精神”
等等。
班主任的用心就體現在這樣一件一件的常規工作中,只要用心,常想一二。
三、班風——“場”能量,班級正能量
“風”是什么?《新華字典》解釋為表現在外的景象、態度、舉止。班風就是一個集體所體現出來的景象、態度和舉止。風看不見摸不著,但卻能時時感受到它的存在,感受到班風對自己的影響。什么是“影響”?中國文字博大精深,“影響”兩字玄妙而又恰如其分。如影隨形、響徹寰宇,影響的巨大作用可見一斑。良好的風氣可聚不可散,可攏不可消弭。也許是朗朗的讀書聲,也許是班級綠色植物有人細心擦拭葉片澆灌,也許是休息時間里角落里埋頭用功的小學霸,也許是見到師長甜甜的微笑一聲道好,也許是上課時渴望知識炯炯有神的眼睛,一點一滴里匯聚班集體孕育的勃勃生氣,每一個同學既是這種“場”能量的注入者,又是獲益者。在付出與收獲間,在班主任的調教下,班級的共識逐漸形成。而班主任一定要用敏銳的眼光時時觀察班級的“風”、班級的“場”,加強正能量,及時消解不和諧或者不利于正“場”形成的事件或現象,因為學生也在觀察在看在探觸班主任的限度。這樣,在班主任細心的培育下,師生春風得意馬蹄疾,共創美好的未來。
從任課老師到班主任工作的調整,不僅僅是角色的轉變,更是一種心態的轉變。不當班主任的教師是遺憾的。的確是這樣,因為只有做了班主任之后,跟同學們有了更多的接觸,明白自己肩上所承擔的責任,才會促使老師從更高層次、更全面的角度去思考如何開展教育活動,如何讓學生的學習得到更大的提升。班主任不僅是班級的管理者,更是一只領頭羊,帶領著一群小羊朝著正確的方向穩步前進。班主任工作的核心是“愛”,是將學生放在心上去愛護和引導,天然形成的班主任與學生之間關系紐帶只是一個開始,如何經營、如何發展班集體完全是靠后天班主任和同學們的共同努力!
參考文獻:
[1]杜中蘭,甘岸獻.班主任班級管理工作之我見[J].管理觀察,2009(9).
[2]李冬輝.問班主任工作為何“務”:班主任工作漫談[J].學周刊,2014(16).
編輯 溫雪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