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喜梅
【摘 要】本文論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課堂有效提問的實施步驟、具體運用策略,揭示有效提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教學功用。
【關鍵詞】高中語文 課堂提問 有效提問 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7)09B-0107-02
課堂提問是所有學科教學過程中的不可或缺的教學環節。課堂提問被廣泛應用于高中語文教學中,有效的課堂提問是師生之間進行互動的橋梁,是激活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熱情的有效手段。
提問的過程其實就是調動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的過程。有效的課堂提問,可以顯著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活動的積極性,活躍課堂氣氛,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增強課堂提問內容的開放性和趣味性
首先,有效的課堂提問必定是開放式的提問,因為傳統的封閉式提問無法有效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在傳統的課堂提問中,學生能回答的只有是與不是,對與不對,好與不好。在這樣的封閉式提問方式下,學生通常習慣于用猜答案的方式來應付老師的提問,很少會自己進行思考探究。因此,教師必須摒棄傳統落后的提問方式,對提問內容進行改進,切實增強提問內容的開放性,通過開放式的問題引導學生開展自主學習活動,讓學生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培養學生的個性化思維。
例如,筆者在講解人教版高二語文下冊《囚綠記》這一課時,向學生提出這樣的問題:“請同學們思考一下,你會用什么辦法將綠色囚起來?”有些學生回答說用畫畫的方法,有的學生說用相機將綠景拍成照片。這個問題并沒有統一的答案,具有較強的開放性,學生就不同的觀點進行交流爭論,從而提高學生的思辨能力。
除此之外,教師還應該重視高中語文課堂提問內容的趣味性。因為趣味性強的課堂提問必然比枯燥的課堂提問更能吸引學生,在激發學生求知欲,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方面的作用是枯燥的課堂提問沒法比的。
在具體實踐中,教師要充分掌握學生的認知特點和興趣愛好,設計符合學生心理需求的問題,從而有效地引導學生進入學習狀態。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一語文下冊《赤壁賦》這一課時,首先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吳宇森導演拍的電影《赤壁》的片段,讓學生觀看電影中的歷史人物和歷史場景。學生觀看完電影片段后,筆者再帶領學生閱讀課文,引導學生找出課文中描寫赤壁歷史場景的句子,此時,學生熱情很高。趣味性強的課堂可以有效調動學生的思考,提高學生的課堂學習效果。
二、結合全篇課文提問
教師在設計問題時不要局限于課文的部分詞句,而是要結合全篇課文內容,設計出具有全局性的深層次的問題,以便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整體脈絡,使學生能夠對課文進行整體性的解讀。
缺乏全局性和深度的問題無益于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感知,而且還會分散學生的注意力。這些淺顯的問題,學生往往自己就可以理解,不需要教師專門設計問題去探究。例如,筆者在教學人教版高一語文上冊《荷塘月色》這一課時,結合課文內容設計了這樣一些問題:(1)作者說“這幾天心里頗不寧靜”的原因是什么?(2)這篇課文主要包含了什么藝術特點?(3)課文中的描寫你最喜歡哪些?為什么喜歡?
這些問題具有較強的全局性,第一個問題結合了課文的第一句話設置疑問,引導學生去分析具體的課文內容,提高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整體感知,因為學生必須仔細閱讀全篇課文,才能找到“熱鬧是它們的,我什么也沒有”這樣隱含著作者情感的語句。如果學生解決了第一個問題,也就等于是真正理解作者的內心情感,掌握了文章的主旨了。第二個問題問的是課文內容所包含的藝術特點,和第一個問題不同的是,這個問題針對性較強,可以引導學生調動已學知識,通過反復閱讀課文,從中總結出文章最大的藝術特點。第三個問題問的是課文運用的具體描寫手法,這是對第二個問題的回應,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開展具體分析,因此,問題(3)其實是問題(2)的承接,而問題(1)又是其他兩個問題存在的前提。全局性問題引導學生去感受這篇文章中作者寫了什么,為什么要這么寫。由此可見,設計全局性問題,可以幫助學生掌握文章的主旨。
三、始終圍繞教學目標提問
任何教學都需要一個明確的教學目標,任何問題都應該圍繞這個教學目標展開。因此,教師不能只憑主觀意愿去設計問題,而是要結合課堂教學目標,設計出針對性強,尤其是針對教學重點難點的問題。因為,針對重難點設計的問題可以突出重難點,引起學生的重視。
例如,《荷塘月色》這篇課文的課堂教學目標可以劃分為這幾個: (1)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整體感知,使學生把握文章主旨。(2)引導學生體會課文中情與景相融合的寫作手法。(3)引導學生仔細品味課文中清新、優美的語句。筆者結合這三個教學目標,設計了這些問題:(1)課文中貫穿始終的感情是怎樣的?這個問題的作用就是實現第一個教學目標,引導學生體會(下轉第111頁)(上接第107頁)作者的感情,理解文章的主旨,這也是本節課的教學重點、難點。(2)請列舉出文章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景物描寫,這個問題的作用是實現后兩個教學目標,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去思考文章運用了什么寫作手法,體會文章中優美的語言。可見,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重點、難點設計問題,可以引導學生在問題所構建的情境中鍛煉語文能力。
四、把握時機提出問題
教師在提問時應該把握時機,做好問題的預先設置與生成。例如,筆者在教學《背影》這一課時,首先突出課文中濃濃的父愛,引導學生去感受這份愛,然后讓學生仔細閱讀文中描寫父愛的語句,并結合父親去給兒子買橘子這個場景,把握時機提出問題:我們怎么去理解“雙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努力的樣子……”這句話,你能從中感受到父親怎樣的情感,作者內心的感受是怎樣的?你自己的內心感受又是怎樣的?筆者引導學生從句子中的描寫動作的關鍵字來感受父親攀爬月臺的艱難,進而感受到一個父親對兒子深沉的愛。可見,我們對教學重難點的突破要注意用問題引領學生去思考, 更要注意提問的時機。
五、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合理評價
在課堂提問環節,教師千萬不能忽視對學生的評價,合理的評價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筆者在教學實踐中發現,學生非常重視教師對他們的評價。因此,教師應該注意優化自己對學生的評價方式。
如果學生的回答是正確的,教師不要吝惜自己的贊美,一定要給學生語言上的表揚。而當有些學生不能準確回答出問題時,也不要去嚴厲地指責或嘲諷,而是要用肯定和期待眼神鼓勵學生,幫助學生找出答案中的不足之處,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促進其語文學習能力提升。教師應該在提問中注意尊重學生人格,尊重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回答,尊重學生為解決問題所做的努力,以平等的姿態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通學生一起討論問題,解決問題,從而提升學生參與學習的熱情,活躍課堂氛圍,提升高中語文課堂提問有效性。最終提高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效果。
綜上所述,作為高中語文教師要想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過程中獲得理想的教學效果,就必須結合課文內容、教學目標和學生的心理特點,設計出趣味性、開放性強的問題,努力提高課堂提問的有效性。同時,教師在提問時心中要有學生,充分尊重學生,對學生的回答要給予中肯的評價。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使學生的語文水平進一步提升。
【參考文獻】
[1]喬立文.以“問”增“效”——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課外語文,2016(10)
[2]鄒從平.高中語文教學有效提問策略探究[J].語文天地:高中版,2015(12)
[3]張穎杰.高中語文課堂的有效提問策略[J].語文教學與研究,2015(35)
(責編 藍能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