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月平
摘要:本文淺要談了少先隊員如何建立網絡德育主陣地,希望能有助于少先隊員的身心發展。
關鍵詞:少先隊員;網絡德育;主陣地
中圖分類號:G6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7)08-0092
電腦互聯網的發展是20世紀科技發展的標志,21世紀甚至被認為是互聯網信息時代,信息技術對生產力的發展、人的素質的提高、社會的全面進步,都起巨大的推動作用,特別對青少年創新精神的培養,學習觀念和學習方法的更新、學習主動性、積極性和學習能力的提高,都有巨大的積極影響。
網絡是傳播信息的“高速公路”,也是實施素質的重要陣地,如果我們的主流文化不占領這一陣地,那么少先隊員從何融入我們的主流文化陣營?網絡是一個宣傳的陣地,但不能很功利地去看待,網絡主流文化應該和社會主流文化的價值體系一致的。我們對少先隊員的教育完全可以通過網絡“潤物細無聲”般地進行,如同大量的商業廣告,看上去不灌輸什么,但是一些形象、理念已經深入人心了,網絡的多樣性使網絡上開展道德教育成為可能,我們可以在網絡上宣傳時事政治,可以在網絡上開展學術交流,通過網絡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建立網絡德育主陣地。
一、德育目標的調整
少先隊員并非像海綿吸水那樣無節制地獲取信息,而是主動地有選擇地接受。一方面,主體運用其內部結構對客體進行構建,它產生關于客體的知識,另一方面,主體在于用內部結構構建客體的同時,并作為構建活動的結果,也對其自身的內容結構進行構建,它形成新的認知結構。針對網絡的不可人為操控性和少先隊員的成長關鍵期,我們廣大輔導員教師更要在這種新的挑戰中做出反思,加強少先隊員的自主性道德教育體系的建構,自覺摒棄傳統他律道德教育的目標與方法,以培養能自己做主、自己負責、自己管理的道德主體為目標。但獲得道德認識必須有個條件:其一,少先隊員與外部道德主體(父母、教師、同伴、其他的重要他人、群體、社會)發生相互作用,在這種作用中,隊員有機會接觸外部道德規則;其二,少先隊員與外部道德主體要有一種情感或情緒上的聯系,諸如隊員對外部道德主體的親愛、畏懼或尊敬的情感。
二、道德模式的創新
在網絡信息時代,對少先隊員進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的創新,實現由單一、封閉式的說教模式向多元、開放式的教育模式轉變,做到共產主義方向性和社會主義現實性相結合;知行統一;集體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等,力求教育和自我教育相結合,加強網絡文化建設,優化網絡育人環境;其次,對少先隊員進行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創新,實現由情感式教育向素質式教育轉變。傳統心理健康教育的重點是消極的,即著眼于心理咨詢與心理治療等矯治性層面,以解決或矯治隊員的心理問題或心理疾病,幫助他們適應環境,本世紀初以來越來越多的學者呼吁心理健康要向預防性和發展性層面推進,即此種教育應能促進隊員身心健康,形成健全人格,充分發揮潛能,漸臻自我實現,如可開設網上心理咨詢指導,建立家校聯系電子信箱。最后,對少先隊員進行法制教育必須創新,實現由認知式教育向踐行式教育轉變,雖然知識的獲得,道德認知能力的發展對于“數學化生存”這種生活的理解和質量有重要影響作用,但其本身還不是道德生活。杜威曾指出,“從別人那里聽來的知識也許能使人產生某種沖動你……這種知識不能培養個人的主動性和使他忠于他人的信念”,而“在一個有目的,而且需要和別人合作的作業中聽寫到的和應用的知識,乃是道德知識,不管有意識把它視為道德知識,還是無意把它視為道德知識”通過模擬法庭、律師等實踐體驗,能深刻地讓隊員警惕到網絡犯罪的危害性。
三、輔導員意識的更新
要回應網絡時代給德育帶來的挑戰,就要求少先隊工作者具有網絡意識,首先要有信息資源意識,輔導員必須對當代最新的信息知識,有全面的了解和獨特的見解,只有這樣才能將少先隊員引入門徑并啟發,引導他們向縱深發展;其次,要有網絡技術意識,如果輔導員自己不會電腦,不會上網,就很難使自己的教育有用,從現實看到,一些少先隊工作在認知技術變革所引起的教育革新和改革方面,往往相對滯后或者只持觀望態度;再次,要用網絡教育意識,教育工作要有政治意識、民族意識乃至全球意識,把握正確的政治方向,以開放的視野融合一切合理的被實踐證明是正確的、有效的、對我們有所幫助的教育思想、理論修養和方法(包括優秀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教育),以提高自我防御能力。
少先隊員良好品質的形成與德育環境是分不開的,事實證明,良好的德育環境其潛移默化的暗示效果,往往是一些明示性的德育所不能比擬的,德育環境涉及的范圍和內容極其廣泛,其中的關鍵問題是隊員不論在哪里,其周圍與其相關和無關的各種事物、情境、氣氛,都能使他們不知不覺地受到“潤物細無聲”的良好的暗示影響,這就是需要學校和輔導員有意識地選擇、創設這種德育環境。如在網絡上建立中華環境,大力宣傳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應對因特網上的“文化霸權”對中華民族文化的挑戰。
總之,我們輔導員在進行信息道德教育的時候,必須以正確的價值觀為引導,以理性化的道德準則為依據,逐步形成他們內在道德需要,增強他們的自身免疫能力和對偽科學的辨別能力,培養他們的健康心理,使少先隊員達到個性的全面和諧與發展,以促進其正確的人生價值觀的形成,培養他們的協作精神和社會責任感,使他們學會管理,自我控制,自律律人,嚴格按照社會主義的道德去做,并能在一定范圍內影響別人,能理智地幫助他人使用各種信息技術和資源,在給別人以溫暖的時候,自己也能從中感受快樂,從而促進社會的文明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