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鳳
[摘 要]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和知識經驗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在低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了解差異、善待差異、運用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節、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安排不同的體驗形式,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
[關鍵詞]課堂教學;差異性教學;教學環節;低年級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28-0037-01
低年級學生在學習情感、學習興趣和知識經驗等方面存在著明顯差異。因此,在課堂教學時,教師不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而是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設計出不同的教學形式,使學生都能得到發展。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基于學生差異的語文教學該如何實施呢?
一、了解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節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有些學生在學齡前已經儲備了許多與教材有關的知識經驗,他們對所要學習的知識并不是一片空白;而有的學生在學齡前并沒有多少儲備。因此,在課堂教學之前,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差異,并根據這種差異精心設計教學環節,為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奠定基礎。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四冊的《春曉》一課時,筆者先調查學生對《春曉》這首詩的理解情況。經過了解,筆者發現多數學生對這首詩已經熟讀成誦了,只有一小部分學生還不甚了解。基于這種現狀,筆者設定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對于能夠熟讀成誦的學生,筆者把教學的側重點放在有感情地朗讀古詩、體會古詩的意境上;而對于初次接觸這首詩的學生,則要求他們能讀準字音,熟練朗讀古詩,并嘗試背誦。這樣的教學目標,充分尊重了學生的差異,使每個學生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進步,提升了教學效果。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充分了解差異,并且依據差異設計了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這樣,既滿足了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而且還可以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都能得到提高。
二、善待差異,關注學生學習情感
在低年級教學中,細心的教師會發現這樣的情況。有些學生天生膽子小,教師一句稍微嚴厲的話就會受不了;而有些學生比較調皮,即使受到教師嚴厲的批評還是滿不在乎……這些不同的差異使學生需求的情感態度也不一樣。當學生發言時,教師要采取不同的評價策略,關注學生的學習情感,使他們在愉悅的氣氛中獲得新知,提升教學效果。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四冊《母親的恩情》一課時,為了使學生感受到母子情深,筆者提出一個這樣的問題:“孟郊告別了母親,獨自一人上路了。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又會想些什么呢?”聽了筆者的問題后,一個平時不愛發言的學生舉手了。他說:“孟郊心里想,如果我不出去就好了,就可以一直陪著母親了?!痹S多學生都笑了。有個學生反問:“怎么?不出門?永遠待在媽媽身邊,當個長不大的孩子啊?”面對不同的理解認識,尤其是那位不愛發言的學生,筆者耐心地對他說:“你的想法很好,要永遠陪著媽媽??墒?,人終歸是要長大的,終有一天要離開媽媽的懷抱,自由飛翔。那怎樣才能回報母親的愛呢?假如你是孟郊,做些什么呢?”這樣,以學生的差異為平臺,演繹了閱讀教學的無限精彩。
教例中,面對學生理解文本的差異,教師善待了學生的差異,并以此教學契機,巧施妙引,讓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認識更深一層。這樣,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情感的需求,關注了學生的學習過程,演繹了閱讀教學的無限精彩。
三、基于差異,安排不同體驗形式
在低年級閱讀教學中,教師要把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作為自己的主要教學目標。而要實現這個學習目標,鼓勵學生親自參與、積極體驗是有效的方式之一。在課堂教學時,教師要基于學生差異,安排學生進行不同的體驗,從而使每個學生都能享受到閱讀的快樂。
如,在教學蘇教版第二冊《烏鴉喝水》一課時,根據學生的不同個性特點,筆者采取了不同的體驗形式展開課文的學習。對平時愛動手的學生,筆者鼓勵他們親自用瓶子和小石子做一做烏鴉喝水的實驗;對善于朗讀的學生,筆者鼓勵他們用有感情朗讀的方法展開學習;對愛講故事的學生,筆者鼓勵他們用講故事的形式來學習。這樣,在不同的體驗學習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收獲到了語文學習的無限快樂,學習效果顯著。
在教例中,根據課文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愛好特長,教師鼓勵學生用不同的形式展開學習。這是基于差異、利用差異,進行因材施教的具體體現。這樣,使所有學生感受到語文學習是快樂的,從而有利于學生學習效率的提升。
總之,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面對的對象是剛入學的兒童,他們的知識、能力、興趣、愛好等都存在著一定差異。這些都是可貴的教學資源。因此,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差異,并利用差異,化差異為優勢,采取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
(責編 韋 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