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長江



摘要: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工作,不能看成是小學德育和初中德育的簡單相加。我們在實踐過程中應該充分發揮九年一貫制學校的優勢,用“一貫”的眼光來審視學校德育工作。在具體實施過程中,我們德育處根據學校的整體規劃和實際情況,使德育各項工作在各年級各有側重而又整體有序,體現出九年一貫制在德育方面的獨特優勢;同時,整合校內外的德育資源為學校德育工作服務,積極探索學校德育工作序列化策略。
關鍵詞: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序列化
一、 立足一貫,序列成線
成都高新濱河學校是一所九年一貫制公辦學校。這決定了學生要在學校學習生活九年,這期間學生成長年齡跨度特別大,學校的德育目標、內容和方法等肯定不能一成不變。如何根據學生不同年齡身心發展的特點,更好地貫徹執行《小學德育綱要》和《中學德育大綱》,更好地達成學校育人的目標,是廣大九義校長期探索的問題。
為此,成都高新濱河學校一直在探索實踐德育工作的序列化,力求使學校德育工作結構系統、分層遞進,形成適合于不同年級,各有側重的德育的品格教育序列。
二、 目標導向,激發興趣
根據國家相關文件、結合學校教育教學發展規劃,確立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德育工作總目標、德育隊伍建設目標、班集體建設目標。
學校德育工作總目標
以培養人格健全、身心健康、愛好豐富、個性鮮明,成為“求真崇敬”的好孩子、好學生、好公民為育人目標。以德育課程建設為核心,以德育隊伍建設為保障,緊密聯系學生、學校實際,引進品格教育,充分挖掘校內外德育資源,逐步形成具有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序列。
班集體建設目標
在先進教育思想和學校德育工作總目標的指導下,以班級特色為切入口,以優化班級文化為途徑,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地位,加強家校溝通協作,逐步形成具有積極向上、團結勤奮的班級風格與突出成果的優秀班集體。
德育隊伍建設目標
打造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有較高的師德修養,有扎實的專業基礎和復合知識結構,有較強的建班育人和研究能力,并能有效促進學校德育特色發展的高素質德育隊伍。
三、 內容分層,形成系列
德育工作貴在持之以恒,如果要建立長效機制,就必須使德育活動的內容分層化、課程化。結合各年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學校的育人目標、辦學特色定位,積極進行德育內容的進一步整合,加強德育工作的綜合設計,力求做到目標多元,內容豐富多彩。
每學期初各年級根據學校德育工作要求和學校行事歷,擬定年級德育工作方案,細致到每一周班隊會、朝會內容的安排。實施過程中由年級組交流研討,提高德育工作實效性,期末總結交流。
敬修身課程(品格教育)
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序+專注
對學生進行校規校紀和熱愛學校的教育——友善+守信
培養各種良好的行為習慣和生活自理能力,懂得關愛他人,強化常規教育——誠實+責任
加強常規管理、制度建設,樹立良好班風,正確的輿論,愛惜集體榮譽——愛國+堅持
增強學生自覺進步的需要,培養良好的意志品質,公平競爭,以誠待人,樹立健康向上的社會公德意識——主動+寬容
德育課程
每周升旗儀式、朝會、入隊儀式、節慶活動、“五走進”活動、1年級學生常規訓練、1年級開筆啟智儀式、“六一”愛心義賣、社會實踐、藝體科技競賽、夏令營以及其他主題教育課程。
家校建設
一年級入學家長培訓、家長資源庫建設、三級家委會建設、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代表大會、親子活動及其他形式的家校建設。
重視日常行為規范的鞏固。培養學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和人際交往能力,——勤奮+節儉
開展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良好習慣,喚醒向初三挑戰的意識——規劃+勇敢
抓好文明行為習慣的紀律教育,加強行為規范引導,熱愛集體、悅納自己、尊重他人——明辨+尊重
培養誠實、嚴謹、勤奮、堅毅的作風,提高道德判斷能力——智慧+感恩
德育課程
每周升旗儀式、朝會、7年級軍事夏令營、退隊入團儀式、節慶活動、“五走進”活動、成長典禮、畢業典禮、走進青春期課程、職業生涯規劃教育、社會實踐、藝體科技競賽、夏令營以及其他主題教育課程。
家校建設
6年級入學家長培訓、家長資源庫建設、三級家委會建設、家長學校、家長會、家長代表大會及其他形式的家校建設。
四、 理清思路,促進發展
(一) 架構設計,管理清晰
根據我校辦學理念及培養目標相關聯、相匹配、相銜接的因素,從可實施和可操作層面出發,制作了“成都高新濱河學校德育管理架構設計”,如下:
(二) 豐富載體,促進內化
在學生思想品德、行為習慣養成的過程中,讓學生不僅要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從而激發學生道德生成的自覺性。因此,要為學生創建校園內外的多種平臺,提供豐富的體驗(訓練)載體,讓學生知行統一。
1. 學科滲透,全員參與
學校的一切工作都包含著德育工作,每位教師都是德育工作者,都應該使教學過程成為學生高尚的道德生活體驗和豐富的人生體驗,學科德育存在于課程內容、過程、方式、活動之中,它和學科教學完全同步。我們應該把教材中隱含的固有的育人內容和因素挖掘出來,自然而然的呈現,讓學生體驗、感受,從而獲得價值認同。這需要教研組和學科教師,根據學科課程標準、教學大綱、單元教學和教學課時,對應梳理出學科德育節點,然后在具體的教學過程中顯性或隱性的傳遞學科育人的德育功能。
2. 專題強化,正向引導
學生外顯的行為緣于內在的道德情感,因此,關注學生生命成長中的需要,開展德育教育,是提高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手段。我們反對枯燥談理說教或苦行者僧式的訓練,提倡以興趣調動學生品德形成的積極性,要把“要求”和“趣練”相結合,充分利用國旗下講話(展示)、主題班隊會、朝會、年級組大會等專題教育形式開展品格教育,通過游戲、活動、競賽、繪畫、辯論、宣講、評比等途徑,不斷變換形式,促進良好品德的形成。endprint
3. 活動提升,潤德于心
學生思想品德形成的過程是在活動和交往的基礎上不斷積累起新的品質的過程,這個過程是學生道德實踐和道德再認知的過程。因此,我們通過愛心義賣、夏令營、節慶活動、社會實踐活動、藝體科技競賽等活動,引導學生通過情感體驗、實際鍛煉、情景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質。
4. 抓家校建設,用課題提升
近年來,我校完善了三級家委會的建設工作。定期組織開展家長代表大會和三級家委會例會,加強了家長和學校之間的溝通,使家校齊心合力地對學生進行全面教育,為學生的健康發展營造了良好的發展環境。在德育處和校家委會的牽頭下,完成了校服工作、實踐活動組織工作和愛心義賣(捐贈)等工作。邀請家庭教育專家對家長進行培訓,讓家長參與學校工作,這些舉措既有利于家長了解并支持學校工作,又有利于幫助家長掌握科學的育人方法,從而形成家校合力。
時代在發展、社會在進步,使學生和老師的思想都有很大的改變,這需要我們靜下心來研究如何更好地開展好德育工作。用課題研究和課題成果帶動教師育人水平的提高,以增強德育工作的科學性和實效性。
五、 多元評價、促進發展
管理中不能忘記評價的激勵作用,學校的評價應該著眼于學生的可持續發展,需要對學生的評價標準重新進行認真的“推敲和定奪”。借品格教育的東風,編寫學生評價手冊《品格銀行存折》。結合學生的個體表現、家長評價、同學評價、教師評價開展評選、評價工作。充分利用品格教育和品格銀行,促進學生良好品行的養成。對文明禮儀班級的評選和濱河五星的評定,都需要結合實際進行相應的調整,使其更加公平、合理,有依據、可操作。
回眸過去,學校德育工作在學生發展、隊伍建設、家校共建、活動開展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發展和成績,在家長、上級領導和同行之間有了較好的口碑。
展望未來,更該清醒地認識到德育工作的艱巨性、長期性。我們應該不斷思考,繼續實踐,形成更穩定和更完善的德育運行機制,形成具有九年一貫制義務教育學校特色的德育工作序列,讓濱河學校成為師生幸福人生的源泉。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國家教育委員會.小學德育綱要[E].1993.
[2]國家教委.中學德育大綱[E].1995.
[3]李榮榮.九年一貫制學校德育序列化的有效策略[J].生活教育,2014,22.
[4]周鳳林.學校德育頂層設計18問[M].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5.
[5]成都高新濱河學校五年發展規劃(2014-2018)[E].201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