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月姬??
摘要:隨著中國英語教育的不斷發展,小學英語教育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如何將課堂教學作為小學英語教育的主要戰場,如何提高小學生的英語水平等問題已經成為了教師普遍關心的問題,而達到日常溝通的目的才是英語教學研究與實踐的方向。根據小學生英語教學方式的現狀,本文進一步探討了小學英語生活化對小學英語教學的影響,為小學英語教學提供了一些建議。
關鍵詞:小學英語;研究;英語教學生活化
一、 引言
現如今,英語已經貼近于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作為一門語言學,最常見的功能就是與人交流和溝通,但是英語學習中也應該結合實際生活,讓其學習于課堂,運用于生活。教師要善于抓住學生的特點進行情景式教學,在課堂上不僅要講書本上的知識,更要從學生心理出發,教學生聽說讀寫的技能,使學生能夠全面發展。在小學階段,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興趣,如果沒有興趣學生怎么都學不好英語,所以英語更應該貼近于學生的生活,比如經常見到的東西可以用英語教會學生說出來。
二、 小學英語教學方法現狀
2001年,《基礎教育課程改革(試行)》明確提出了英文課程作為國家小學規定的課程,十多年后,小學英語教學在小學教學上取得了顯著成效。例如,英語教育的普及率大大提高,從原來的不到10%上升到80%,小學英語教育已經收獲了非常寶貴的教學經驗和實踐經驗,英語教學改進具備堅實的基礎支撐。然而,英語教學的弊端依然存在,如區域發展不平衡、缺乏教師、教學方法不當、教材選擇和時間分配不當等問題,即使在小學英語崛起之后,仍存在很多問題。
三、 課堂教學生活化對英語學習的影響
小學英語教學的生活化有利有弊,英語學習中,要經常運用于實際生活中,才能在掌握這門學科的過程中更加快速和扎實,我們的小學英語教材在實際的教學中,大量的知識點都是跟生活息息相關并且可以運用到其中的。
傳統意義上的英語教學,只是教會了孩子們簡單無聊的英語對話,比如小明說:He likes to eat noodles,但是并沒有交代前因后果,顯得非常的突兀。如果能夠將簡單的對話運用在長篇對話中,并且讓我們的學生時常表演、練習,而不僅僅是死記硬背,這樣會產生意想不到的影響。
四、 英語課堂教學生活化方式
(一) 聯系生活,豐富教室
小學生年齡尚小,對于知識的理解還處于初步階段,作為教師,我們可以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為他們制定特殊的教學計劃。可以考慮課堂上的情景對話練習,對對話、單詞、文章進行生活化的表演,讓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掌握新的知識點,以達到學習英語的目標。
(二) 圍繞教學目標,開展課堂活動
“活動化”課堂教學,活動既是手段又是目的。在選擇活動時還需要進行創新,如穿插英文歌曲,讓學生同時感受到英文音樂的美感,也增強了學習英語的信心,提升了學習英語的士氣。讓學生用英文進行自我介紹,讓學生勇敢地說出來,你也可以借此檢測每個學生掌握英語的情況,以及學生對英語學習的感覺。這些活動似乎與課本無關,但是經常和長期的活動必將讓學生增加對英語的認知。讓他們在學習時能更快、更容易地理解。由于教科書的內容全都來自生活,也可以讓學生編輯自己的教科書。題材取自學生的生活,鼓勵學生到現實生活中尋找英語知識。隨時隨地收集英文,然后讓他們帶到教室和大家分享知識。在確保小學生人身安全的前提下,小學英語教師應擴大課堂。學校應結合小學生的特點和課程要求,配合學校資源,注重英語教學的生活化。例如,適當添加中英雙語名人名言,基礎設施盡可能用英文標注。適當增加英語興趣組,以班級為單位,開展英語演講比賽。這將使學生在活動中體驗英語、在游戲中掌握英語、在實踐中展示英語,讓學生以英文發現為樂趣,喚起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獨立學習英語的能力。
(三) 語言來自生活,脫離現實生活的語言不存在。因此,我們的英語教學也應該與現實生活有關,設計學習任務為生活,所謂的生活,就是讓班級回到學生身上。這具有充分的實際意義和一定的價值。教學應放在有意義的場景中,理想的場景就是生活。大部分書籍都是抽象知識,這使得小學生難以掌握和理解。如果你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生活中學習,這其實就是一個理想的教學。新英語課程標準還強調“課程始于學生對學習、生活經驗和真實知識的興趣”。這表明現在的小學英語教學沒有達到相應的水平,教學仍以課本為主,學生在學習時還是在被動地接受和記憶。
(四) 為了有效提高英語課堂教學的效率,有必要改變語言課程的教學模式,努力在英語課堂上創造“真實”和“生活化”的語言環境。它不僅激發了學生的興趣,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能力。語境的創造必須以學生綜合語言技能的發展為基礎。為此,老師想要創造對話語境,不要把英語課堂移到社區,而是要把一些生活中的東西放在教室里,以便在課堂與學生進行交流,讓課堂成為一個口語溝通場景和場所。
五、 聰明的活動回歸生活,實現英文的價值
杜威說:“教育就是生命”。教育是“生命”,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所以教育不能失去生命。《英語課程標準》明確規定:“要注意學生的日常生活,培養學生使用語言的能力”。根據單位的教學目標,選擇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創造生活場景,設計生活教學活動,使學生積極參與、主動探索、大膽練習、合作創新并且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使學生能夠發展自己的語言綜合運用能力。培養學生減少機械學習時間,不能盲目追求活潑有趣的活動,不是為了活動而進行活動。在平時的教學中,詞匯教學是最關鍵和最困難的。教師在課堂上用卡片或黑板上的單詞,通過說明讓學生閱讀的機械教學的形式是很無聊的。這種無聊的方式容易分散學生的注意力,導致學生身心疲憊。還有一些其他的方式被大量使用,比如通過“猜”游戲教學生認識新的單詞,或者拿一些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圖像資料。起初學生很有興趣,但一直使用這種方法,沒有創新,學生失去新鮮感,影響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endprint
六、 課外作業進入生活,全面發展學生
愛因斯坦說過:“教育需要讓學生享受有價值的禮物,教育是要求學生享受的東西,而不是作為一種艱巨的任務來讓學生去承擔責任。”為此,如何使英語成為學生的需要,從而進入學生的生活?這一問題也引起了廣泛的關注,其實可以允許學生參考課本的內容進行相關的更改,然后讓少數人自愿組成學習小組,讓學生給其他人講一個小故事或者進行英語表演,對表現好的學生進行獎勵。即使是最差的學生也可以給予一定的鼓勵。這不僅讓學生能夠記住英文單詞,還培養了學生與人交流的能力。英語這門學科,由于學生的語言環境和知識積累較少,使得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夠。作為老師,要嘗試引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為了培養學生的探索精神和探究意識,可以讓學生進行一些課外活動,如尋找西方節日的起源和風俗等,這就能大大刺激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教育的共同趨勢是理論、技能和實踐相結合,學習不能與生活脫節。讓學生通過學習英語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消除了傳統應用教學的缺點:只注重書本內容。通過生活化教學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
學生沒有很強的控制力,只能憑著自己的知識、經驗、思維、靈感、興趣參與課堂活動,所以課堂教學不應該是封閉的系統,教師不應該堅持固定的程序來進行教學,應當設置現實生活的場景來刺激學生去溝通的欲望。在具體情況下學習新詞、新句,然后讓學生用于語言交流,使整個教學從生活中得到靈感。
七、 結束語
除了上述之外,還有許多方法可以使英語“生活化”和“活動化”。英語教學在國內已經實行多年,如何突顯小學生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是所有教師應當考慮的問題。總之,教師應當正確認識到英語課程的本質,英語只是一種語言,需要經常進行交流才能更好地掌握、如果只是當成一門課程來教學,那么效果是微乎其微的,特別是小學的英語教學,更要以興趣教學為基礎來進行情景設置,讓小學生感到有趣不枯燥,學生才愿意配合教師,教師只有注重英語與生活的聯系,學生才能更好地理解與接受,也能激發學生的興趣,小學生才能真正學到一門語言而不是一門課程。
參考文獻:
[1]王柏.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研究[D].哈爾濱師范大學,2016.
[2]劉晶晶.讓教學更生活: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研究[D].重慶師范大學,2016.
[3]鐘小玲.小學英語生活化教學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14.
[4]黃焱.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3.
[5]耿慧真.農村小學英語教學生活化研究[D].聊城大學,20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