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清松??
摘要:小組討論是合作學習的關鍵環節,在課堂教學中越來越受到廣大教師的推崇,逐漸成為新課程教學實踐中一種重要的學習方式。初中思品課教學有效開展小組討論,能激發學生參與展現課堂的熱情,喚醒學生的主體意識,提高思品課的教學實效性。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由于理解不到位、操作不當等原因,常會出現“不討不論、討而不論”或熱鬧無序、討論離題等現象,弱化了小組討論的功能,容易造成小組討論活動低效或無效現象的發生,成為課堂教學中不和諧的音符。
關鍵詞:思想品德;教學;討論
下面,我結合“名師送教”活動及部分公開課、展示課研討,談談初中思品課教學有效開展小組討論的幾點看法。
一、 小組優化組合,有效分工合作
我在一些校級、片區的公開課教學研討活動中發現,有的老師喜歡這樣安排小組討論活動:要么籠統地以自然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討論只限制在同桌或前后桌之間,缺少互動環節,常出現冷場的現象;要么小組討論表面看似熱烈實際喧鬧,真正讓學生發表見解時,聲音廖廖,答非所問,小組討論低效且流于形式。可見,科學合理的分組是有效實施小組討論的前提條件之一。
安排學習小組,不能簡單地以一個自然小組為單位,一般以4~6人為宜,要對不同層次的學生進行優化組合。由2至3張桌子拼合在一起,學生坐成一個“同”字形,保證每位同學都能面對講臺。同時要選出有組織能力的小組長,負責小組討論的召集,保證小組討論的秩序。組內要有記錄員,負責記錄整理討論結果,確定好發言人順序,一段時間后角色互換,讓每個成員都有機會參與合作學習。
二、 明確討論內容,分層設計問題
有些老師課前對討論問題缺乏精心的設計和思考,對討論的問題表述不明確或討論內容太難,課堂上容易造成學生無從討論或討論無導向等現象的發生。由于組內成員知識水平的差異性,教師在設置問題時,要體現問題的層次,難易結合,做到“因材施教”。設置小組討論的問題要具有討論的價值,把一些開放性、創新性、探究性的問題,作為小組討論的內容,便于問題分層設置,體現梯度。
比如:《禮貌顯魅力》的“優課”視頻,黃老師在播放“高空拋物”的公益廣告后,設置以下問題:談一談——你身邊有哪些不禮貌的現象?不文明現象有何危害?思辨——文明禮貌是否是個人的私事?比一比——禮貌用語大搜索!黃老師將容易產生認識沖突、具有開放性的問題,進行分層設計,由小組合作討論完成,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話可說,學生討論積極性很高,達到提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 指導討論方法,調控討論過程
有序的小組討論是有效合作學習的保證。在“推門聽課”的一些常態課教學中,有的老師在布置小組討論任務后,或簡單巡視一周,或站在講臺上只管自己準備下一個環節的內容。課堂上任由幾個學生圍在一起,有的湊熱鬧、瞎起哄,有的自己顧自己的事,老師不做任何有效的指導和調控,小組內的交流很少,基本上停留在獨立學習的層次上,達不到分組討論的效果。
在一次市“名師送教”活動《學會合理消費》的觀摩課上,實驗中學鄭老師與學生一起完成“請你推薦——你說我說——生活演練——集思廣益” 等活動后,設置小組討論活動:怎樣做到合理消費?鄭老師要求組內成員先獨立思考,寫出自己的辦法,然后再以小組為單位討論。在這個時候,老師也參與到學生中去,關注學生的參與,適時指導。有時以學生的身份適當參與討論,提出合理化建議(按消費前、中、后角度),這樣,既有效避免了喧嘩無序的假熱鬧討論,也沒有出現離題、跑題討論等問題的發生。
四、 展示小組成果,適當激勵評價
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展示,是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源泉,也是小組討論成果展示的重要環節。有的公開課教學,學生在完成小組討論任務后,主教者為節省時間自己搞“一言堂”,漠然于學生的躍躍欲試,老師包辦了所有的問題,學生的展示空間受到限制,缺乏對學生小組討論的評價,小組討論形同虛設。
在一次縣“名師送教”活動中,陳老師在《對不良誘惑說“不”》的示范課中,要求學生對“不良誘惑是能夠戰勝的,戰勝誘惑的法寶有哪些?”這一問題進行小組討論,然后由各組選派代表上臺展示學習成果,進行小組競賽,學生非常踴躍,意猶未盡,效果很好。在展示小組學習成果時,老師要適時給予評價,珍視學生討論中的每一個“成功點”,學會傾聽,同時為課堂留白。
五、 積極價值引導,應對動態生成
好的課堂應當是彈性預設與動態生成的有機結合。課堂需要預設,但僅有預設是不夠的。因為在課堂教學中,有許多意外是無法事先預設到的。動態的生成,需要教師的教學機智,合理把握動態生成,做到應變自如,能為課堂錦上添花。如果討論內容簡單化,學生論之無味,生成問題質量低,便有畫蛇添足之嫌。
成功的課堂需要生成,預設和生成是使課堂教學精彩的一對翅膀,而好的生成則如畫龍點睛之筆。我聽過一位有經驗的課改老師上課,利用最后一個環節“暢談收獲、解疑釋惑”來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因為有前面有效開展小組討論的鋪墊,學生常有意想不到的想法和見解,令人耳目一新。老師也想方設法挖掘學生生成性的教育資源,并做好積極的價值引導,思品課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在對話與交流中動態生成。
新課改理念倡導以學生為主體,要求轉變教學方式,創新課堂教學模式,小組討論的學習方式無疑適應了這一要求。一個充滿活力的思品課堂,有效的小組討論活動必不可少。小組討論作為一種學習方式與手段,其師生互動式的教學給課堂帶來了創新與活力,也使初中思品課堂煥然一新。加強小組討論的策略研究,針對問題找方法,激發學生參與課堂探究求知的熱情,創設和諧高效的課堂氛圍,是十分必要的。采用小組討論這一教學方法,還需要我們不斷地進行探索,真正使小組討論在初中思品課堂教學中發揮應有的作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