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明彥
(海南省經濟技術學校)
《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已過去大半時間,會計行業人才培養取得巨大的成就,為今后會計人才培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但是,在人才培養進步的同時,經濟快速的發展,政府對會計行業監督的加強,以及單位領導對財務會計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社會會計人才需求缺口顯得更大更專業。作為會計人才輸出的源頭,會計人才培養的基地,各大院校對會計學生的能力培養定位、教學目標設置以及能力培養方向的正確性顯得尤為重要。繼學歷教育后的會計人才培養,社會應進行針對性的教育,引導會計從業人員結合自身成長和社會需要有選擇性的學習,才能高質量高速度的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人才。
置不統一,各自為政,人才培養偏離社會實際需求
目前,各類中高職院校會計專業部門,對專業人才培養定位一般會參考其他院校的經驗,但因各院校會計老師受自身能力限制,無法全面了解社會對會計人才能力方面的需求,同時也因接觸層面的限制,對于會計人才成長的銜接教育掌握不準確,大多對會計專業不同層次人才培養目標之間的聯系與差異缺乏研究,比較研究與銜接研究較少,因而也就存在著培養目標定位不準、模糊不清,課程設置混亂,教材不統一,人才培養目標過高或過低的現象。
會計從業人員的專業學習主要還是停留在應試階段,比如是為了考證或者是為了會計繼續教育學分。會計從業資格證取消后,缺少從業登記監督情況下,很多會計從業人員可能會放棄會計繼續教育,會計從業人員的會計學習只能剩下考證一種方式。而考證的學習資料,在一定程度上還是比較理論化的,與實際業務操作還是存在很大差距,也因此產生大量高證低能的人員。
當前官方對于會計學習的組織活動除了考證、指定的會計人員會議和繼續教育,針對全社會的會計人員培訓活動,特別是基層會計人員的培訓活動少之又少,而民間的會計學習活動更是鳳毛麟角。同時,會計人才能力培養方案中缺少會計人才層次的劃分,沒有對會計人才進行能力分層,缺少針對不同層次會計人才學習培養的方案。
從各種資料的查閱和企業調查中,不難發現有很多的會計從業人員喜歡堅守傳統,即學習前任會計人員的作法,缺乏工作的創新性。不求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做出突破性、發展性的改變。缺乏根據單位業務所需要的能力進行提升學習的精神,更多的還是抱著考證以提高待遇的心思。而在更加重視應用能力的今天,會計從業人員應根據自身成長的需要,結合自身所處的專業能力層次,進行有針對性的學習。所以,只單純參加考證的職業規劃并不科學,不符合社會發展需求。
1.掌握會計基礎工作業務處理,能夠勝任單位的會計基礎工作,具有助理會計師能力。會計基礎工作是會計工作的基礎,是會計后續工作質量的保證,是單位進行科學管理與正確戰略決策的關鍵。因此基層會計人員的會計基礎工作能力顯得特別重要。會計基礎工作能力主要包括根據單位實際情況科學設置賬戶,正確使用會計科目,按照單位規定審核原始憑證,準確編制會計憑證,按照法律法規規定記賬、結賬,準確編制財務報表,簡單的稅務申報工作等日常業務處理。
2.具備基本的參與管理能力。會計基礎工作人員是單位業務處理最緊密的跟蹤者,是單位會計部門對業務來龍去脈最為熟悉的人員,是最容易發現單位業務處理中存在問題的人員。如果進行會計業務處理的人員缺乏管理能力,將無法發現經濟業務存在的問題,所以培養會計人才具備一定的管理能力,將會大大提高會計信息質量,并能加強單位經濟業務監督。而基礎會計人員的管理能力主要體現在依照法律法規和單位制定的相關規定進行監督管理方面。
3.在會計基礎工作中持有高度的會計法律意識。會計工作受到《會計法》、會計準則等會計法律法規的約束。會計人員如果法律意識不強,將可能會給單位和自身帶來法律風險,給單位資產帶來危險,同時也會影響到會計信息的真實性。在會計業務處理中“客觀公正”、“堅持準則”、“不做假賬”是任何一名會計人員必須具備的職業素養。
4.具備中高職會計專業銜接繼續深造學習發展能力。
1.掌握日常會計業務處理能力,能夠勝任單位會計部門主管工作,具有會計師能力。
一是根據單位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會計核算方法的能力。比如,固定資產折舊方法、存貨期末計價核算方法、資產減值損失核算方法等。
二是相對復雜的會計基礎工作處理能力。比如合并報表、長期股權投資成本法與權益法的轉換核算。
三是比較復雜的稅務申報工作。比如視同銷售稅務處理、兼營業務的稅務處理、稅收優惠處理、土地增值稅稅務處理等,稅收抵扣業務處理等。
2.掌握財務管理能力。會計工作的重要目的之一是進行財務管理,會計中層領導應能夠根據單位的實際情況并與同行業的會計信息進行對比,發現單位存在的問題挖掘發展空間,提出合理化的建議。比如各項財務指標的控制問題,業務流程監督問題,單位日常業務決策管理等。
3.熟練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法律知識,具備強烈的法律意識和高尚的職業道德。比如企業組織管理、市場管理、宏觀調控、社會保障等法律體系。
4.具備一定程度的內部控制、投融資決策、企業并購、價值管理、戰略規劃、公司治理、會計信息化等高端管理能力。
5.初步具備會計研究能力。
高級會計人才的培養應注重發現問題與解決問題能力的培養??梢哉f,高級會計人才是會計專業技術發展的領頭人,是不斷改變會計落后技術的科學家。
1.掌握國內會計政策,熟悉國外會計發達國家的會計政策。熟悉國外會計發達國家的會計政策,掌握我國的會計政策,方能發現我國會計技術的弱點,結合實際情況探索我國會計發展方向。
2.掌握會計問題調查研究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研究型人才必須掌握調查的原則、方法,能根據調查有效資料撰寫調查報告,并能結合實際情況提出解決科學、合理、實際可行的解決方案。
3.具有國際視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能參與戰略經營和管理決策、把握行業發展趨勢、解決復雜經濟問題。
4.具備財務戰略、資本運營、公司治理、業績管理、風險管理、購并重組的業務能力。
會計人才能力層次劃分可以結合當前職稱等級劃分為初級、中級、副高級和正高級。而政府部門應對不同層次能力做出標準或范圍,以供會計人員參考、評定自身所處層面,有針對性的規劃學習。
各類院校因自身資源的不同,生源的差異,統一培養目標是不符合實際情況的,但同一學歷的會計專業學生應具備統一的基本能力,各院??山Y合實際情況有所調整,但不應過高或過低脫離人才培養的基本目標或要求。所以,制定統一的會計人才培養標準,嚴格控制會計人才培養目標極其重要。
1.盡管現在提出“任務驅動教學法”、“情境模擬教學法”等先進的教學理念,但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卻難以落到實處,更多的教師在教學中還是停留在以教師為中心,學生聽、記的層面。在教學中,主要的教學方法還是以劃重點、考點為主,嚴重脫離教材本身所傳授的業務處理原理,存在嚴重的割斷業務連續性。導致學生只會按照固定的模式解決教材中的問題,無法真正理解教材案例本身所反映的實際業務問題。
2.隨著計算機技術、網絡科技的發展,計算機與會計知識的結合,產生了大量的會計專業模擬培訓軟件,給會計人才培養提供了優質的教學資源。但限于教學時間的有限性,授課教師經驗的局限性,會計綜合模擬實訓課往往還是停留在片斷的業務處理上,未能真正達到實訓課程的目標。學生一旦到畢業后在實際財會工作中進行業務處理,則忽略單位的實際情況,教條化地進行業務處理,很可能偏離單位核算情況,更有甚者面對真實業務不知如何處理。
1.我國各地區因經濟水平不齊,科技、文化等存在差異,各地區的會計繼續教育平臺(網絡平臺)的質量存在很大的差距,甚至還有很多地區還沒有會計繼續教育網絡平臺,如果能夠共享平臺,將打開會計人員繼續教育的新局面。
2.會計繼續教育資源結合會計人才層次有針對性的進行劃分,引導會計人員進行有針對性選擇符合自身條件,有利自身發展的內容進行繼續教育。
會計人才培養應適應社會的發展,滿足經濟發展的需求,緊密圍繞《會計行業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2010~2020)》,在會計人才培養中遵循“厚基礎、寬口徑、高素質、強能力”的基本原則,在培養過程中注重“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結構優化”、“統籌推進各類別、各層級會計人才隊伍建設”等策略。
[1] 黃弢.中高職會計專業人才培養目標的比較研究.《職業教育研究》[J].2013(03).
[2] 周宏,張巍,宗文龍,楊霽.企業會計人員能力框架與會計人才評價研究[J].會計研究.2007.483-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