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永彬
摘 要:物理課程一直是初中教育領域中非常重要的一個課程,而且對學生來說難度比較大,要求學生具有較強的邏輯思維和善于思考、動腦的習慣。而現在部分教師仍然比較注重知識的傳授,但是在新課程背景下,新課標對教學方式以及學生學習的有效性比較重視,因此,文章嘗試對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有效學習進行了重點分析,對教學效率的提升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有效學習
初中物理的學習主要是對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以及探索能力等進行培養,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教學質量。同時,還應該在物理實驗中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動手能力,并養成積極探索的學習習慣。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要求教師轉變教學方法,提高學生學習有效性,從而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提高自身的學習能力。基于此,文章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有效學習的措施進行了詳細分析。
一、 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可以促進學生有效學習
興趣是學生最好的老師,也是調動學生學習動力的核心內容,只有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興趣,他們才會全身心地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能提高自身的學習有效性。要想提高學生在學習物理時的有效性,一定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其學習動力,從而更好地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在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事物等來展開,比如,在進行八年級物理《熟悉而陌生的力》第一節《力》的教學時,教師可以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進行掰手腕比賽,看看誰的力氣比較大,并在游戲的過程中不斷滲透關于力的知識和內容,讓學生對力有一個初步的認知和了解,在以后的學習中會減少一些難度。而且,通過掰手腕比賽,還能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中。比賽之后,教師可以提問學生:“在剛才的游戲中,為什么有的同學會獲勝?”學生會說:“因為他的力氣比較大。”這時教師可以引進本節課的學習:“對,是因為力,那同學們知道力都具備什么樣的特點么?”同學們可能會非常困惑,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做一些動作,如用手拍桌子,在詢問學生的感受之后引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從而激發學生的探索欲和獨立思考能力,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能夠提高自身在課堂中的學習有效性。
二、 注重物理實驗的組織和實施,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
有相關理論指出,處于初中階段的學生,他們還沒有形成相對縝密的物理思維,在學習時不能離開具體的事物,也無法通過假設或者是語言的描述來進行物理知識的學習。在平常的生活和學習中,雖然學生已經掌握了很多關于浮力的知識,但是這些認知存在一定的限制,如,學生通過觀察日常生活中物體下沉到水底,導致他們認為水沒有浮力,而這種認知是錯誤的,對于學生這種認知一定要進行轉變。所以,教師在實際的教學中要通過物理實驗為學生展示一些物理現象,讓學生明白其中的原理,從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有效性。在物理實驗的組織和實施過程中,教師要避免全部用文字進行講解,要引導學生動手操作,使學生產生真實的感受,這樣才會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學習能力。比如,在八年級物理第九章《浮力》第一節《認識浮力》的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關于下沉物體是否會受到浮力影響的實驗,在實驗中可以直接采取稱重法:首先,用測力計測出鐵塊的重量,讓學生記錄相應的數字,如果學生用手托起鐵塊,可以明顯看見測力計上面的數字變小,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鐵塊受到了手向上的托力;最后,可以將鐵塊放到水中并觀察測力計上的數字,發現數字也變小了,這就說明水也會對鐵塊產生向上的托力,即浮力。通過該實驗的開展,學生在操作過程中會真切地感受到浮力對下沉物體的影響,從而充分掌握相應的知識,提升自身的學習效率。再比如,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垃圾變廢為寶,在課堂上組織相應的實驗,教師在教學之前,可以讓學生在家收集一些易拉罐,帶到物理課堂中,利用其開展相關的實驗。“同學們,你們知道空的易拉罐有什么作用么?”這時學生會非常困惑,易拉罐都空了還能做什么。教師可以用棉線將兩個易拉罐連接在一起,形成一個傳聲筒,用來驗證固體可以傳聲的論點。另外還可以將易拉罐放在傾斜放置的木板上面,分別讓其豎著滑下、橫著滾下,并對兩種情況下易拉罐運動的快慢進行觀察,從而驗證相同情況下滑動摩擦和滾動摩擦之間的大小關系。通過這些實驗的組織和實施,學生不僅掌握了抽象的物理知識,也切實提升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率,為今后的學習奠定了扎實的基礎。
三、 讓學生明確物理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產生有效學習的動力
初中物理知識在當今的社會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在進行物理教學時,應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物理在社會中的重要作用,并時刻關注物理的發展方向,掌握物理的相關知識。比如,在九年級物理《探究電路》的第五節《家庭用電》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應的圖片,并配上一定的文字:①三孔插座中的地線,可以把漏電電流及時地導入大地,避免了因用電器漏電造成的人身觸電事故。洗衣機、空調和其他大功率用電器的電源線都是三線插頭,就是為了和地線配套使用;②電線的選擇,2.5平方毫米的銅導線允許通過的最大電流是23A,既與電能表相匹配,又滿足了大功率用電器對導線的安全要求。待學生閱讀之后,可以讓學生分析上述兩段文字都體現了怎樣的物理知識,還可以通過小組討論的形式來激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活躍學生的大腦,學會利用物理知識解決現實生活中的問題,從而提高初中物理的有效性學習。
綜上所述,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充分運用實驗教學法以及分析物理在生活中的應用等方面入手,可以提高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有效學習,徹底轉變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在提高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實現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提升學生的有效學習。
參考文獻:
[1]王樂清.初中物理教學中促進學生有效學習初探[J].亞太教育,2015,(0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