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文亮
摘要:隨著社會發展,城市化進程的加快,城鎮需要越來越多的農村勞動力,所以農民工一詞最近火了起來。然而由于戶籍制度、經濟因素、城鄉差異等諸多因素限制,絕大多數農民工孩子不能隨城就讀,只能留在農村,由于家里沒有人照應,有的孩子家離學校很遠,所以這些孩子自然而然地成了學校的住宿生。相對于學校周圍的孩子來講,這一部分學生也算是一種弱勢群體,他們需要眾多的關懷。加強農村初中寄宿生的教育也因此變得更加重要。
摘要:寄宿生;留守兒童;心理
因為農民工工作性質的緣故,不能天天回到孩子身邊。這些寄宿生長期與父母分離,感受不到家庭的溫馨,生活上缺少父母的關愛,還時常受到周圍孩子的歧視、排擠和欺凌等,不少初中寄宿生情緒低落,極度自卑,感覺孤獨,有的甚至心理壓力過大,表現出情感麻木,性格脆弱,行為孤僻,交流被動,有的還帶有一定的暴力傾向,這給學校的管理帶來了許多麻煩。
如何解決這一特殊群體的問題,迫在眉睫。我校結合省級心理課題研究,對校內寄宿生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發現目前農村寄宿生普遍存在著很多心理問題,并初步分析了問題產生的根源:
一、 留守兒童,情感缺失。
我校的寄宿生,絕大多數是留守兒童。因為父母長久不在身邊,初中的學生,有獨立的要求,但又不能完全獨立,有心里話不能傾吐,有委屈無處訴說,在學校里感到孤獨、寂寞。久而久之,就會變得沉默寡言、不愿與人交往、情緒低沉、常常以自我為中心。由于缺少父母的疼愛與鼓勵,部分留守學生變得十分脆弱,一遇到事情就不知向誰傾訴,一說到家和親人就淚流滿面,遇到麻煩往往不敢跟老師講。
這些寄宿生大都由年邁的爺爺奶奶照應,他們文化程度低,缺少與時俱進的教育方法,難以從體力上和智力上擔負起監管的重任,隨著年齡的增長,更顯得力不從心。在長久的感情缺失和心理失衡的影響下,此類寄宿生因“情感饑餓”而產生畸形心態,祖輩的溺愛,過多的補償,使孩子養成了專橫跋扈的性格。
二、 集體生活,關系緊張。
經濟上的落后,使他們生活上也比不上其他同學。這傷害了住宿生較強的自尊心,過分的自尊導致他們異常敏感。老師或周圍學生一句不經意的話語往往能觸動他們敏感的神經。同時條件艱苦的貧困寄宿生,總會發現本身的能力和地位不如他人,從而產生一種不滿的情緒。他們因不服氣、羨慕、或者不滿而嫉妒。別人在小店里買東西毫不猶豫,出手大方。想想自己為了買價錢貴一點的學習文具,甚至要積攢幾個星期的零花錢,簡直是羨慕嫉妒恨。這些問題憋屈在心里,會越積越深,逐漸演化為抑郁,最后甚至會做出小偷小摸一類的事情來。
此外,在人際關系交往過程中,所需要的開銷也令他們望而卻步。于是,他們有意無意地和同學疏遠,盡量少參加班級活動,比如春游等活動,從來都不積極報名,也不愿意和同學有過多的交往。其實他們的內心是很希望和別人交往的。但是理智和現實卻容不得他們,他們總覺得和別人高攀不上,長此以往,他們自我封閉、孤僻、逐漸遠離班集體,成為別人眼中的另類。
三、 學習困難,厭學嚴重。
住宿生的父母常年在外務工,文化程度比較低。干的是體力活,賺的是辛苦錢。他們時常懊悔自己當時沒有認真學習,所有特別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出人頭地,跳出農門,對孩子的期望值過高,加上教育方法簡單粗暴,即使短暫的相處跟孩子也只是談成績,導致孩子對成績產生恐懼和害怕的心理,從而直接導致厭學。
學校教師的急功近利、分數為王、輕習慣養成教育的培養,以及對寄宿生教育問題的忽視,直接導致了寄宿生的厭學。我們老師不能夠做到一視同仁,把更多的精力傾注到那些學習成績好,聽話的、家庭條件優越的學生身上,而對那些學習基礎差,又經常違紀的學生,更是不聞不問甚至是不理不管,而這一部分學生中,大多數是寄宿生,長此下去,惡性循環,難管的學生越來越難管。
四、 花季少年,行為叛逆。
由于現在網絡媒體的發達,一些不良信息充斥網絡,加上現在學生生理、心理的普遍早熟,尤其是寄宿生,男生女生在校園內相處時間較長,很容易產生早戀現象。
老師和家長一旦發現苗頭,態度粗暴,方法簡單。大肆渲染、公開評價,動不動就通知家長。非但沒有起到效果,反而弄巧成拙,寄宿生變得更難管教。有些寄宿生專鉆牛角尖,你教我做的我偏不做,你不肯我做的我偏偏去做。
五、 依托傳統節日,開展專項活動。
幸福的校園生活是充滿生機的。我校特別注重傳統文化節日與宿舍管理相結合:圣誕大聯歡,元宵猜字謎,端午包粽子,中秋節發月餅,這些都已經成為學校常規性的活動。此外,學校還結合五星學生評比和學校一日常規管理,臨時增設疊被子、掛蚊帳、拖地等生活自理類的小型比賽。在這些眾多的活動中,學生既整理了內務,又參與了競爭,看著自己的勞動成果,心里別提多高興了。活動,激發孩子的靈性;活動,煥發孩子的活力;活動,讓寄宿生的校園生活充滿了生機。
六、 借助親情專線,密切家校聯系。
古語云:“感人心者,莫乎情也。”首先,加強親情交流,鼓勵寄宿生與家庭成員之間多聯系,俗話說:“解鈴還須系鈴人”,我們要創造條件,讓家長了解孩子,支持孩子,從而減少他們的孤獨感,提升他們的信心。學校家長會,我們要求家長無特殊情況,都要參加,家長會上,絕大多數給予學生鼓勵,讓他們樹立信心,讓家長看到自己孩子的進步。當然我們還可以通過其他親戚的幫助,減輕他們的經濟負擔,一些家長不能及時處理的問題,交由寄宿生認可的親戚來處理。
七、 聯合相關部門,實施全民關愛。
鼓勵友誼交往。友誼交往不是指同學間的物質或經濟上的幫助,而是指同學間相互傾訴,相互幫助。這可以減少住宿生心中對交流的畏懼,通過對其他同學的認識,改變他們自卑、嫉妒的心理,以及封閉性的傾向,老師也可以詢問周圍同學,了解寄宿生們真實的內心,方便對癥下藥,解決根本的心理癥結。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