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亮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社會進入了知識經濟和信息時代。高中信息技術教育是與信息時代緊密相連的基礎課程,旨在培養學生運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在快速更迭的知識經濟時代,設計思維作為一種高層次思維形式,能夠使學生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為解決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通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幫助。
關鍵詞:信息技術教學;自主探索;設計思維;信息素養
一、 設計思維概述
1. 設計思維內涵與特點
設計活動是當前信息社會科學技術與思維科學的結晶,是時代文明的體現。許多學者對設計活動進行過了各自的闡述,并認為設計活動是當前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內動力。設計思維是理性和非理性的整合,是以情感為動力,以抽象思維和創新思維為指導,以審美意象為目的,以形象思維作為外在表現形式的高級思維模式,具有一定的創造性。設計思維具有趨同性、趨變性、交叉性、躍遷性、獨創性、創造性、創新性等特點。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不僅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創造性和創新性,而且還能夠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足夠的積極性。
2. 設計思維心理操作過程模型
教育心理學研究領域對學生設計思維的形成過程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提出相關設計思維過程模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一般思維路徑模型、設計知識運作模型和“生成-探索”模型。無論是哪種模型,其表達的設計思維運作過程是一致的,設計制品形成過程大體可分為探索階段、概念設計階段和形式決定階段。在不同的階段,設計思維表現出不同的思維內容和形式,比如探索需求并找準問題,通過探索分析找到問題解決的方案并將思想“拿出來”,進而形成固定的表達形式。
二、 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設計思維的培養方法
1. 表象積極訓練
表象積累是學生設計思維形成的開始,表象積累是學生通過感知而獲得的直觀的客觀事物的具體形象,設計思維是在具體表象的基礎上展開聯想和想象的。因此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需加強學生表象訓練,鼓勵學生在日常生活與學習中積極搜集素材,積累豐富的表象材料,為設計聯想與想象的開展打下基礎。比如教師可采用直觀教學法,借助實物、標本或模型,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感知具體實物的特征;采用情境教學法則可借助圖像、視頻等多媒體素材創設與學習內容相關的情境,借助情境喚起學生回憶,回憶以往相同或相似的生活或學習經驗,并與之融合。
2. 思維發散訓練
思維發散是設計思維能力培養的關鍵環節,思維發散是建立在實際需求基礎上,對表象素材從不同角度和層面進行信息發掘的心理過程。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可以從以下三點開展學生思維發散的培養和訓練:
激發興趣活躍思維。教學中創設情境應與學生感興趣的實物關注的熱點話題相關。在這樣的情境中學生如同面臨真實生活,頭腦中已有大量現成的經驗及問題,在分析、處理問題時會興趣倍增,表現出思維活躍、暢通無阻,很大程度上克服了思維阻滯,同時思考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會得到很大程度上提高。
合理評價引導思維發展。在學生分析、思考、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應該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思考與交流討論的時間,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放飛聯想,醞釀對事物新的看法。當學生頭腦中形成了初步分析、解決問題策略方案時教師不要立即對學生的回答予以評價,更加不要輕易地做出否定的判斷,這樣做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對發散性思維的培養十分不利。教師應針對學生的想法合理分析指導,鼓勵引導學生深入分析思考并勇于表達想法,這樣學生會感到無拘無束,因而能夠暢所欲言,展開積極的思維活動,從而受到他人啟發而迸發出思維的靈感。因此合理的評價指導并留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去發現能很好地進行思維發散訓練。
賞識贊美激勵思維迸發。通過觀察學生學習活動中的表現,教師要學會欣賞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并及時贊揚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激勵學生學習內在驅動力。對表現不佳的學生進行批評,也要在肯定的基礎上再批評,這樣學生容易接納批評,不會對教師的批評有抵觸情緒。學生個性差異比較明顯,不同學生興趣愛好不同,思維方式不同,教師不能用統一標準來衡量學生表現。教師應該用寬容、發展的眼光看待學生的思維發展,應該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觀察學生的思維發展,善于發現賞識學生思維的閃光點,及時贊美激勵學生思維火花的迸發,促使學生個性與潛能得到充分的發揮。
3. 聯想和想象訓練
聯想和想象是設計思維培養的突破環節,開展聯想與想象訓練能夠使學生的思維更加豐富和開闊,學生在自主意愿下進行目標性探索,能夠發揮這個年齡段學生發散性、靈活性和跳躍性思維的優勢。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實際教學內容選擇“頭腦風暴法”來激發學生的多維度思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并發現問題解決的方案。此外,借助計算機信息技術課程的多媒體優勢,采用屬性列舉法、角色扮演法、創意十二訣法等教學方法,加強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訓練。
在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不僅需要對學生進行聯想和想象訓練,還要在學生實踐過程中將學生的想法從腦子里“拿出來”,鼓勵學生敢于表達、善于表達,敢于將自己的想法實踐到設計中來,并將自己新穎、獨特、創新的想法在設計中表現出來,成為設計的亮點。在設計實踐結束后,教師可將學生的設計作品收集起來,并進行點評,挖掘學生的閃光點,組織學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討論點評,并給出優化建議,激發學生的熱情和興趣。
三、 設計思維能力培養的教案改進
以“數字化圖像設計與加工”模塊為教學實踐案例進行分析,基于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培養對教案進行優化和改進,以實現學生理論到實踐的遷移應用。隨著多媒體技術和互聯網通信技術的飛速發展,形形色色的廣告和數字化藝術設計充滿人類眼球,在此背景下,以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數字化圖像設計與加工”為教學內容,引導學生設計“班徽”。教案題目為“班徽設計”,學習目標為:初步理解圖像及加工的含義,能合理有效的選擇圖像加工工具進行簡單的圖像加工設計,并通過簡單的加工設計體驗圖像加工設計的獨特魅力。endprint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注意情境的創設和問題的引入方式,比如可以展示一些大型活動徽標著名品牌LOGO等設計作品,指導學生欣賞作品的同時引入教學情境,并在情境中提出問題。作品所表達的含義(設計主題),作品使用什么軟件設計(設計工具),作品的組成及布局(素材及設計方法),作品最引人注目的部分(閃光點)。教學過程中要注意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對學生的回答作指導性評價,引導學生聯想和想象并要求學生思考將如何開展自己的設計,引導學生分析、思考問題的同時幫助學生形成初步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案。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進行分組教學,結合設定任務,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小組代表描述出向大家介紹詳細的設計方案(設計主題、選擇設計工具、需要哪些素材、怎么制作、創意),其中創意和如何體現創意最關鍵。組織同學們對展示的設計方案進行分析、思考、討論,提出不同意見,引導每個學生迸發思維的火花。教師結合實例向學生闡述不同的設計工具不同的功能和特點,引導學生結合實際需要選擇合適的設計工具,設計出優秀作品表達自己的設計意圖。學生在選擇素材、完成設計的過程中,教師敏銳地發現學生的思維閃光點,引導學生多角度深入思考激發學生創新思維。評價反饋時再讓學生結合自己的作品在全班學生面前展示講解自己的設計意圖和表現方式,通過自評和互評提出修改意見和完善方案。根據課堂時間要盡可能多地展示不同作品,讓學生在自評、互評過程中進行比較、借鑒并碰撞出思維火花。
在課堂教學完成之后,教師應對教學過程進行思考和總結,可適當布置作業,讓學生加深和鞏固知識。此外教師還應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課后思考并形成改進和創新方案,使其養成良好的反思和思考習慣。
通過高中信息技術教學培養學生設計思維能力,不僅能夠使學生突破常規思維的束縛,為解決問題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也有助于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而且對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的幫助。社會進入知識經濟、信息時代,培養高中學生設計思維能力對學生終身發展至關重要,其途徑與方法也很多。只要我們在教學中,立足于學生發散思維的培養,多動腦筋,積極探索,加強實踐,就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參考文獻:
[1]宋素燕.研究性學習在高中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應用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14.3.
[2]宋賀忠.運用現代信息技術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J].中國現代教育裝備.2012.8.
[3]王秋榮.信息技術課程中逆向思維式教學策略設計與應用[D].南京師范大學.2011.3.
[4]宋姣.設計思維教學與學生能力培養探析[J].江蘇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3.2.
[5]黃海宏.淺談初中信息技術課程中發散思維的培養[J].新課程(教研)201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