鄢小珊
摘 要:陶笛是隨身的音樂精靈,音色優美,造型精巧,表現力豐富,是當前最適合學校音樂教學的新式樂器。以游戲化模式實施陶笛教學活動有助于更好地引導幼兒對陶笛的熱愛,激發其對音樂學習的熱情。本文對幼兒園中班陶笛游戲化教學方法和策略進行深入分析,以便于為廣大同仁提供部分策略化意見。
關鍵詞:幼兒園;陶笛;游戲化教學
一、 相關概念的界定
(一) 陶笛
陶笛,英文名ocarina,陶笛源自中國,已經有3000多年的歷史,通常用陶土燒制的吹管樂器。陶笛是隨身的音樂精靈,音色優美,造型精巧,表現力豐富,是當前最適合學校音樂教學的新式樂器。形狀上,陶笛多姿多彩,有詼諧可笑的卡通娃娃陶笛,有惟妙惟肖的小動物造型陶笛,有形色逼真的水果蔬菜造型陶笛;音色上,陶笛豐富細膩,不同的陶笛具有不同音色變化,具有寬廣的表現力,無論是歡快跳躍的還是風趣幽默的,無論是哀婉憂傷的還是恬靜悠揚的樂曲,陶笛都能以動人的樂音表現出來;技巧上,陶笛入門簡易,只需一到兩節課的時間就掌握陶笛演奏的基本技巧。讓人很快地會對音樂產生興趣,因而十分有成就感。
(二) 游戲化教學
以游戲為教學的組織形式,把達成教學目標的教學內容貫穿于游戲過程之中的教學方法,筆者以為這便是游戲化教學。游戲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是所有游戲化教學的出發點,游戲化教學旨在于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興趣、需要,使其更好地掌握基本知識。游戲化的本質不是將教育活動異化為一般的“游戲”,其兼具游戲性和教育性,我們要防止游戲化教學成為兒童隨心所欲的“游戲教學”,游戲化教學不是一味地追求趣味、娛樂,畢竟教與學才是他應有的內在要求,凡是教學都是有目標的,講效率的。無數的實踐證明,以游戲為基本活動的教學實踐模式是可行的,需要不斷加以深入研討。
二、 中班陶笛游戲化教學的意義
(一) 陶笛游戲化教學拓展和延伸了幼兒藝術領域范疇
與小班比,中班幼兒有益于行為進一步發展,動作更完善,活動能力更強,思維逐漸以具體形象為主。他們漸漸能通過語言、動作、表情表現自己、表達思想與發現創造,如喜歡唱歌,會拍打較容易的節奏等等。豐富多樣的陶笛游戲化教學利于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掌握音樂知識,發展幼兒的音樂能力,提高音樂素養,無形中拓展和延伸了幼兒園藝術領域教學的范疇。
(二) 陶笛游戲化教學促進了中班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把游戲這種自由、自發的自然活動引入陶笛教學,活動本身立足于兒童主體性,幼兒在自由、自主環境中開展陶笛學習活動,充分展示他們的個性,這是培養和塑造幼兒智商和情商的無價良方,也是促進幼兒人格健全、心理健康和個性發展的有效途徑。此外,演奏陶笛也是在潛移默化的過程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藝術,培養少年兒童民族自豪感,這本身便是一種特殊的愛國主義教育。
三、 幼兒中班陶笛游戲化教學實施策略探索
(一) 陶笛教學內容設計要趣味化
4~5歲兒童的學習熱情往往受學習形式與方法的左右。因此,在陶笛學習課前我們遴選了一系列音樂游戲活動,將音樂知識和陶笛吹奏技巧巧妙地融入游戲,如做做手指操發展幼兒的小肌肉群、鍛煉手指的獨立性,“我的朋友在哪里?幫助音符找家”等游戲活動。如此一來,音樂知識學習不再是教師純粹的講解,而是以幼兒體態律動等諸多游戲方式來完成。此外,在幼兒園音樂課程中,許多內容本身的游戲特征也十分明顯。如:《龜兔賽跑》《手指游戲歌》《我的好媽媽》《猜謎歌》《跳皮筋歌》等等,這些都是陶笛游戲化教學的最佳教材。以《龜兔賽跑》音樂欣賞課為例,教師可以組織幼兒欣賞陶笛樂曲的同時讓他們自發地投入到角色游戲中,有的扮演小兔、有的扮演烏龜,在自由愉快的游戲中展現自己,在自由愉快的游戲中提高音樂的感受能力、表現能力和創造能力,在自由愉快的游戲中獲得參與游戲的興趣與樂趣,在游戲活動中感受陶笛無限的魅力。
綜上所述,在中班幼兒陶笛游戲化教學中應重視內容設計的趣味性、情節化,以達到音樂課程內容的游戲性。
(二) 陶笛教學形式設計要多樣化
在關注課程內容設計游戲性的同時,也應注重教學組織形式的多樣性,尋找契合幼兒身心發展特點的方式、方法,讓幼兒在形式多樣的游戲化活動中感知陶笛的魅力,體驗成功的愉悅,讓孩子愿意更加自覺地參與陶笛學習活動。例如,可以借助故事配樂、角色表演、舞蹈表演等多方面藝術手段進行教育教學活動。游戲化的陶笛教學應包括充滿詩情畫意的語言,故事配樂,聲情并茂的樂曲欣賞,形體優美的韻律活動,有趣多變的造型活動以及在音樂伴奏下各種創造活動,使幼兒在游戲化的活動中真正享受魅力陶笛帶來的歡樂,從而培養幼兒對音樂的愛好和興趣,發展其審美能力。
幼兒園中班陶笛游戲化教學的形式不勝枚舉,下面羅列幾種常用方式供參考。筆者以為,無論采用何種類型的游戲化教學形式,既然是游戲化學習,最后都得落到身體動作來實現,即幼兒身體動作和陶笛吹奏的一體化。
1. 角色扮演實現陶笛游戲化教學
圖譜是音樂教學活動中經常運用的輔助教學工具,它可以把音樂材料簡單化、形象化、直觀化。在中班陶笛課里,教師應充分運用圖譜特性,善于發現課程內在的游戲性,活用各類教學形式。例如《我愛我的小動物》中每段之間都有小動物的名稱和叫聲,此時教學活動就可以采用角色扮演來實現教學任務。
在樂曲的伴奏下,教師逐一出示4種動物圖片。(每一樂句的第一拍時出示,順序依次為:小羊、小貓、小雞、小鴨。第5樂句帶領幼兒拍手,同時出示手的圖片)。教師出示“×—︱×—︱××︱×—‖”節奏卡,讓5位小朋友分別扮演不同小動物,按出場的順序創編相應的叫聲。小羊“咩—︱咩—︱咩咩︱咩—‖”;小貓“喵—︱喵—︱喵喵︱喵—‖”小雞“唧—︱唧—︱唧唧︱唧—‖”;小鴨“呷—︱呷—︱呷呷︱呷—‖”。教師挑選4名幼兒與小動物扮演者一一對應,負責陶笛演奏。小結:第一句:小羊,第二句:小貓,第三句:小雞,第四句:小鴨,第五句:4人合奏。最后全班再進行演奏2~3遍。endprint
2. 民間游戲來加強陶笛教學游戲性
捉迷藏是一種喜聞樂見的民間傳統游戲,亦稱摸瞎子。《小胖鴨子捉迷藏》樂曲包含許多豐富游戲故事情節,以民間游戲的形式加以呈現更加彰顯其游戲性。
教學建議:陶笛樂曲一:第一段,全體小鴨子邊彈奏邊按歌詞內容做動作。陶笛樂曲二:小鴨子游水,鴨媽媽邊游邊捉小鴨子。當小鴨子快被媽媽捉住時,就蹲下或頭低下屁股翹起,鴨媽媽就捉不到了,另捉別的小鴨子。陶笛樂曲一:第二段,鴨媽媽提著小籃子,邊唱邊表演。唱完后,鴨媽媽說:“小胖鴨子快來呀!”小鴨子們一邊“呷呷呷呷”地叫,一邊游向鴨媽媽,吃鴨媽媽從籃子里叼出的小魚、小蝦。等唱到最后一句“我可愛的寶寶,跟我回家吧”時,小胖鴨子才能走回家。
3. 在“日常生活游戲”中開展陶笛教學
“日常生活游戲”指幼兒在日常生活中玩的活動,由幼兒自己獨立能玩的。通過教師適宜的、有針對性地指導,將陶笛學習任務貫穿于“日常生活游戲”過程中,往往能收獲許多驚奇的教學效果。以《化蝶》為例,讓幼兒呈散點式站立,在每一個樂句的第一拍開始扮演蝴蝶走小碎步去找其他的蝴蝶朋友,到這一樂句的最后一拍時必須找到朋友,并且和朋友做一個交流的身體動作。到下一句開始,重復以上過程,可變換交流的身體動作。幼兒游戲3次。提醒幼兒注意傾聽陶笛,走小碎步去找朋友,在找朋友的過程中不與同伴互相碰撞;鼓勵幼兒創編不同的交流動作,相互學習。要求游戲時,能較準確地分辨樂句,并能在樂句末找到朋友。游戲時,不與別人發生碰撞。教師要鼓勵幼兒創想,鼓勵幼兒以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現樂曲。
4. 舞蹈配陶笛演奏游戲化教學
例:歌曲《大中國》A段
舞蹈設計:
準備:每位幼兒兩條彩帶。第1小節二拍揮一次,左右手各揮一次彩帶,從右手開始。第2小節在身體右側,按右左右的順序抖動彩帶三次。第3、4小節同第1、2小節。第5、6小節同第1、2小節。第7、8小節同第1、2小節。教學建議:采用陶笛吹奏配彩帶揮動的節奏型。各小節與第1、2小節基本相同,可以另行創新。
陶笛游戲化教學活動具有音樂性和游戲性兩個特點,游戲化的音樂教學更有助于全面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促進幼兒和諧發展。運用游戲化的策略進行幼兒園陶笛教學,將豐富的教育要求以有趣的形式表現,一抷平凡的黃土,亦能夠演繹出精彩的樂章。
參考文獻:
[1]宋丹.幼兒園音樂活動中的游戲化教學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4.
[2]姚琛.幼兒園音樂游戲化教學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4.
[3]孟建軍,王瑋.發聲的泥土 醉人的陶笛[J].樂器,2014,(09):6-9.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