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蘭珠
摘 要:語文是小學教學的關鍵內容,而課堂朗讀又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課堂朗讀也是課堂教學的重要開場,是小學語文關鍵教學任務之一。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來看,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存在較多問題,也是這些教學問題降低了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對此,語文教師不僅要解決朗讀教學中現存的問題,還需要提高朗讀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
朗讀教學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十分重要的,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朗讀教學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情操,還可以提高小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把所學知識和實際生活結合在一起,發揮出朗讀教學在小學生成長中的作用。對此,語文教師必須提高朗讀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實現有效教學。
一、 有效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要性
學生語言水平的提高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是一個漫長的過程,需要時間的積累。語文教師的教學形式對于學生的學習質量有很大影響。通過課堂朗讀教學可以提高學生的以下能力:一是記憶力,二是創造力,三是想象力,也可以增強學生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記憶。從古至今,朗讀都是語文教學課堂中不可或缺的環節,語文教學的根本目的是能夠讓學生應用語文,說出語文,語文不能僅僅停留在筆上和紙上,學生必須能夠從口中表達出來。
二、 影響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因素
(一) 課堂朗讀教學定位不合理
語文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關注度較低,傳統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完全不符合素質教育的要求,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甚至會阻礙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很多教師認為課堂朗讀教學無法直接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對課堂朗讀教學的重視度較低,導致課堂朗讀教學過于形式化,教師往往會草草了事,然后直接進入下一個教學環節。除此之外,單一的課堂朗讀教學形式導致課堂氣氛沉悶,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語文課堂教學質量和效率有很大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對課堂朗讀教學的認識和理解不夠深入。
(二) 語文教師定位不合理
在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語文教師無法自行開展課堂朗讀,導致學生被動地開展課堂朗讀,學生的學習熱情比較低,甚至不愿意參與到課堂朗讀中。很多語文教師認為朗讀課堂教學實際上就是教師領讀,學生跟著讀,然后再讓學生反復閱讀幾遍就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實現教學目標。但是,事實上并非如此,語文教師對自己的定位不合理,沒有發揮出學生學習的主體性,教師把控著整個朗讀課堂,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無法凸顯出來。
(三) 課堂朗讀教學模式單一
課堂朗讀是學生語言實踐的關鍵工具和手段,可以把文字和學生連接在一起,學生可以感受到文字的美好和魅力。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課堂朗讀教學形式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課堂朗讀教學目標,學生沒有得到獨立思考的機會和空間,對他們的成長十分不利。
(四) 語文教師的專業性較低
語文教師一直都是教育的實施者和引導者,教師在朗讀課堂上的地位無法替代。雖然語文教師在朗讀課堂上起到引導的作用,但是語文教師的專業性依舊對朗讀課堂教學成效有較大影響。但是,很多語文教師缺乏朗讀教學實踐經驗,專業性相對較低,無法實現朗讀課堂教學目標,也無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教學目標相差較遠。在新課程背景下,語文教師必須不斷提升自身的專業素養,多讀書,通過多種途徑來豐富自身的教學經驗,滿足新課程教學需求。
三、 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對策
(一) 因材施教
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采用分層教學的形式,循序漸進。語文教師必須明確課堂朗讀教學的目標,把握課堂朗讀教學的宗旨,提高學生朗讀的準確性。興趣是一個人最好的老師,要從學生的興趣點入手開展朗讀教學,教師要有豐富的教學形式,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在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真正融入到課堂朗讀教學中,并把朗讀的技巧傳授給學生。事實上,在新課程背景下,因材施教包含的內容比較多,因材施教首先是指語文教師需要結合學生的興趣點和實際情況合理制定課堂教學方案,有計劃地開展朗讀教學,實現因材施教。其次,語文教師在開展朗讀教學之前必須充分解讀朗讀材料,并從中標記出朗讀教學的重點和難點,有針對性地展開朗讀教學。最后,語文教師還需要結合新課標教學要求展開朗讀教學,符合新課標教學要求,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
(二) 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素質教育要求語文課堂朗讀教學中必須突出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對此,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要引導學生合理地提出問題,在吸引學生注意力的同時能夠讓學生帶著問題去展開課堂朗讀,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也可以合理地預設問題,但是需要注意的問題是課堂問題必須具有趣味性,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符合小學生的認知規律,也可以采用小組合作的教學方式,對于教師提出的問題學生可以分組進行討論,教師要讓學生扮演朗讀文本中的角色,讓學生真正能夠融入到課堂朗讀教學中,為學生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提高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小學生的好奇心比較重,在課堂朗讀教學中,語文教師必須尊重學生的個性和特點,并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和觀點,小學生在發言的過程中才能提高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在新課標下,課堂朗讀教學的主體必須是學生,否則就失去了教學體制改革的意義。
(三) 創新課堂朗讀教學模式
事實上,要想領悟朗讀文本的內容和情感就必須反復朗讀文本,而文本的初讀對于理解文本主旨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初讀朗讀文本時,教師必須引導學生標記朗讀文本中的重點詞句,幫助學生來理解詞匯的含義。如果朗讀文本的篇幅較短,教師應該建議學生朗讀5-6遍,如果朗讀文本的篇幅較長,可以建議學生朗讀3-4遍。在講解《賣火柴的小女孩》時,教師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設備為學生播放與朗讀內容相關的圖片,并合理地提出問題:“文本講述的是什么內容?在什么樣的情況下發生了這件事情?”這樣學生就可以帶著問題并結合圖片進行朗讀,能夠更好地領悟文本的情感。endprint
在初讀后,學生的頭腦中會產生很多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問題,不要第一時間給出答案,而是要學生先獨立思考這些問題。再次朗讀文本時,學生要分析每一段落在朗讀文本中的作用,并領悟文本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和情感,要鼓勵學生大膽地說出自己的想法和感悟,并對學生的回答進行總結,最終給出正確的答案。最后,學生需要仔細地拼讀朗讀材料,并能夠和朗讀材料產生共鳴,陶冶學生的情操。創新是一個國家和民族進步的靈魂,自然也是小學課堂朗讀教學中必不可少的。對此,語文教師必須增強創新意識,認識到創新課堂朗讀教學模式和方法的重要性。小學課堂朗讀教學的創新可以體現在很多方面,比如創新課堂朗讀教學方法,單一的課堂朗讀教學方法已經無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創新課堂朗讀教學方法才能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語文教師還需要創新課堂朗讀教學模式,語文教師可以采用分組合作朗讀學習的模式,明確小組成員的責任,并在小組中設置一位小組長,幫助小組成員解決朗讀中遇到的問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可以增強班級的凝聚力,也可以提高學生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總之,小學生正處于成長和發展的關鍵時期,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學生之間存在的差異性,合理創新,才能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促進學生的成長和發展,實現新課程教學目標。
四、 結語
在新課標下,語文教師要注重教學中的細節,創新教學模式,如果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出現問題,語文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及時糾正。但是,從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現狀可以看出,課堂朗讀教學形式單一,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無法實現課堂朗讀教學目標。要想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對自身的角色進行重新定位,提高學生朗讀的熱情和積極性。在小學課堂朗讀教學中,教師不僅要發揮出引導的作用,還要把朗讀的技巧和方法傳授給學生,幫助學生提高課堂朗讀的質量和效率,讓學生感受到朗讀的樂趣。雖然部分學生認為朗讀教學的難度比較大,但是事實上朗讀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交際能力和學習能力,是語文教學中至關重要的環節。
參考文獻:
[1]崔興偉.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策略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6,(31):72-73.
[2]張云靜.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思考[J].學周刊,2016,(26):42-43.
[3]李輝.關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朗讀教學有效性的思考[J].西部素質教育,2016,(11):179.
[4]王延彪.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學周刊,2016,(08):15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