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敏
摘 要:閱讀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閱讀能夠有效幫助學生獲取知識,開闊視野,在書中體驗大千世界的魅力,而學生的閱讀能力則是學生進行高質量閱讀的有效保障,語文課堂中的閱讀教學是培養(yǎng)學生閱讀能力的重要途徑,所以在初中語文教學中,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提升語文閱讀教學的質量,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是廣大教師所需要共同研究的課題,就如何讓學生主動閱讀、樂于閱讀,能夠在閱讀中提升自我,本文圍繞“淺談如何提升初中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展開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閱讀小學;有效性探討
閱讀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都需要一定量的閱讀,而學生在課下的閱讀也能夠幫助他們延伸課堂,獲得更多的知識來促進自我的發(fā)展,閱讀環(huán)節(jié)是高中語文的重要部分,閱讀能力也是評判一個學生學習水平的重要標準,而在課程改革中,重視學生自身能力的發(fā)展,讓學生主動學習,以學生自身在學習中的活躍達到提高課堂效率的目的,所以教師在進行閱讀教學時,就要更加注重用提升學生的積極性的方式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改變以往的教學方式,讓學生真正喜歡上閱讀,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水平,同時也達到教學創(chuàng)新的目標,本文針對這些問題作了以下闡述。
一、 轉變教育觀念,豐富教學手段
在素質教育中,強調將學生放在主動地位,尊重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的學習熱情更加高漲,這符合學生的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初中生處于青春期,在生理和心理上都處在一個變化階段,對于一些問題開始產生質疑,如果不加以良好的引導,學生則會變得叛逆,導致學習質量下降,傳統(tǒng)的教育觀念以管為主,壓制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把學生圈禁在條條框框之中,不可否認的是,沒有規(guī)矩不成方圓,學生自控能力較差,確實是需要一些條例來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習慣,然而在課堂上如果還是一味地照搬這種打壓式的教學方式,那么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則會大大地降低,這也就導致學生不愿意學習,不喜歡學習的情況出現(xiàn),所以要提升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首先要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觀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而不是被動地接收教師所傳遞的信息,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中允許學生們有一定的發(fā)揮空間,把控課堂節(jié)奏而不是徹底把課堂變?yōu)榻處熞粋€人的演說室。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傳統(tǒng)的語文課堂枯燥乏味,學生在面對大量的文字時,往往覺得無法靜下心來閱讀,反而越來越煩躁,甚至厭學,所以讓學生自覺自愿地進行閱讀就必須激發(fā)出學生的閱讀興趣,引發(fā)他們的求知欲,這就需要教師豐富教學手段,把閱讀教學變得生動有趣。比如教師可以采用情境創(chuàng)設的方式,讓學生們將自身的感受代入到閱讀之中,加強閱讀情感,如在學習《再塑生命的人》這篇課文時,老師往往將作者的生平介紹一遍,然后讓學生自行閱讀文章,這樣的閱讀完全不能夠讓學生對文章本身產生興趣,在閱讀的過程中也并不能夠產生豐富的情感和思考,所以教師可以在教學前,讓學生親身體驗“失明”的感覺,可以讓全班的同學把眼睛閉起來,讓他們摸到同桌的鼻子,然后讓前后桌的學生握手,這些都是在閉上雙眼的前提下完成的,可以短暫地讓學生們體驗到“失明”是一種怎樣的狀態(tài),還可以選一位同學站到教室門口,先讓他像往常一樣走回自己的座位,然后再把眼睛閉起來走一遍,詢問該同學在看不見的狀態(tài)下走路的感受,再向全班同學傳達這樣一種感受,接著在同學們對于“失明”有了一定的了解之后,再引入課文的閱讀,讓學生們到文章中看看失明的作者是如何度過失明的時光的,這樣學生們在讀到關于作者內心的一些感受時,也能夠產生自己的思考,這樣就能夠推動學生的閱讀質量。還可以用改編表演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傳統(tǒng)的角色扮演往往是在學生們學完整篇課文之后,老師要求學生結合自己對于文章的理解然后進行角色扮演,這能夠讓學生更加深刻的理解課文,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但是如果將這一信息提前告訴學生們,還會產生更好的效果,比如在學習《智取生辰綱》時,在學生們進行閱讀之前,就告訴學生們,今天學習的這一篇課文,需要學生們在閱讀之后進行改編表演,所以在閱讀時,學生們就思考自己喜歡哪個人物,為什么,如果讓自己扮演這個人物應該要注意什么,這樣學生在閱讀時,以角色扮演為目的,既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同時他們也會更加仔細地閱讀文章,也加深了對于文章的理解。
二、 豐富閱讀模式,培養(yǎng)閱讀習慣
閱讀的方式有許多種,教師如果只讓學生們用一種方式進行閱讀,久而久之,也不免覺得乏味無聊,所以綜合多種閱讀方式,讓學生在不同的閱讀方式中感受到不同的樂趣,也能夠有效提高語文閱讀的教學效率。
比如故意將某個情節(jié)邏輯鮮明的故事打亂,在多媒體上放映,讓學生們閱讀亂序的段落,學生的閱讀思維不能夠像往常一樣一讀到底,而是需要記憶和跳躍,對于這樣的一種新鮮的閱讀感覺,學生們自然會非常有興趣,在把每一個段落閱讀完之后,再讓學生們把剛剛閱讀過的內容進行整合,連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在班級之中交流討論選出最后的順序,再由教師公布答案,解答學生的疑惑,還可以選一些可以調換位置以產生不同的故事情節(jié)的文章,讓學生們進行亂序閱讀,學生們則會給出不同的答案,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讓學生們體驗到文字的變化和魅力。還可以讓學生們在閱讀中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比如在某一篇文章的閱讀中,教師把其中關鍵性的過渡語句或者對話給空出來,放在多媒體上,讓學生們通過發(fā)揮自己的想法,讓文章銜接得流暢自然,這樣學生們就會通過閱讀上下文找尋蛛絲馬跡來思考如何填補空白能夠讓文章更加生動自然,在全班進行交流討論之后,教師公布原文的答案,但其實學生們的想法可能有的比原文要更加精彩,這也是幫助學生們培養(yǎng)批判精神,同時讓他們相信自己的能力。上述閱讀方式都是能夠讓同學們在閱讀中進行積極的思考,并且能夠結合自身的想法來進行發(fā)揮,這也是幫助學生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習慣,在閱讀中,思考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在閱讀中僅僅是看,那么所產生的效果則會大大降低,而在閱讀的過程中能夠進行積極的思考,那么這樣的閱讀則會幫助學生更好地提升自我。endprint
在良好的閱讀習慣中,堅持閱讀和隨時動筆也是不可缺少的。要求學生們每天都要進行閱讀,不僅僅是在語文課堂中,在課下也要進行積極的閱讀并且適當?shù)剡M行硬性的要求,讓學生養(yǎng)成堅持閱讀的習慣,在閱讀時,隨時記錄下自己的看法也是很重要的,有的想法一閃而過,如果不加以記錄,也很難再想起,所以不動筆墨不讀書,讓學生們在閱讀時養(yǎng)成隨時動筆的習慣也是非常重要的。這些良好閱讀習慣的養(yǎng)成能夠提升學生們的閱讀質量,也能夠成為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保障。
三、 營造閱讀氛圍,鼓勵學生探索
一個好的閱讀氛圍能夠讓閱讀變得更加有效率有質量。那么,何為好的閱讀氛圍?一個好的閱讀氛圍是能夠讓學生感覺到輕松,能夠散發(fā)自己的思維的,在很多時候,語文教師要求學生們去讀書,也把自己的閱讀感受強加給學生,對于學生的不一樣的想法并不給予回應,這就讓學生越來越不能夠在閱讀中產生自己的思考,是非常不正確的,并且一味地讓學生進行名著閱讀,對于一些當下流行的青春文學給以全部否定的態(tài)度,這也會讓學生對課堂閱讀產生反感,所以要營造一個好的閱讀氛圍,必然要去了解學生的想法,尊重學生的思考,對于學生的一些不成熟的意見,可以進行引導,幫助學生去完善和改正,鼓勵學生進行自我探索,促進他們的個性發(fā)展,而對于書籍的選擇,在一定要求的范圍內,可以適當?shù)貫閷W生們選取一些內容積極向上的青春文學,迎合學生們的閱讀選擇,漸漸提高他們的閱讀水準,讓他們自覺地摒棄低俗的書籍,而不是進行強硬的禁止,這反而會讓學生產生叛逆心理,越不可做越去做。
讓學生們在閱讀中感到輕松,感到有趣,這樣的閱讀氛圍的創(chuàng)造能夠讓學生們的閱讀變得更為簡單,讓他們能夠自由表達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新精神。
小結:總而言之,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在閱讀中所獲得的知識與能力,與教師的教學效率是分不開的,所以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效率是非常重要的。通過轉變教師自身的教育理念,讓學生成為學習的主人,不再是被動接收的角色,讓學生感受到學習的自主性,豐富教學手段和閱讀模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讓他們在閱讀中保持熱情,興趣盎然,同時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閱讀習慣,堅持閱讀,積極思考,隨時記錄,讓閱讀變得更有層次和內涵,真正成為他們提升自我的有效途徑,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讓學生們能夠更好的去思考,去表達,去探究。
參考文獻:
[1]孫建泉.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探討[J].現(xiàn)代語文(教學研究版),2010(06).
[2]金林.新課程下語文探究式閱讀教學的誤區(qū)與對策[J].語文月刊(學術綜合版),2010(0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