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振玲??
摘要:在傳統文化中,道家學派比較推崇的是“無為”,無為是一種大智慧,是通過這樣的策略和智謀,而達到無不為。在班級管理中,不妨引進“無為”策略,班主任放下架子,端正態度,讓學生自主管理班級,讓他們真正成為班級管理的主人,以實現自我管理,自我監督,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本文就將從在班級管理中,如何實現無為而治展開具體論述。
關鍵詞:無為;無不為;尋找差異;利用差異;弱化差異;實現發展
我國道家學派代表人物老子曾說:“圣人處無為之事,行不言之教”,意思也就是說圣賢們處事為人都會順應事物的發展規律,不違反自然狀態。其實如果把這種思想引入到我們的班級管理中,也同樣適用。所謂無為,并不是什么都不為,而是適應事物的發展,為了達到無不為的境地。如果我們在班主任工作中,通過大智謀,領悟到無為的精髓,讓學生真正成為班級的管理者,做到自我約束,讓他們每一個人在班級中實現自己的價值,做到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豈不更好?
在我國《基礎教育發展綱要》里指出:要讓學生實現德、智、體、美各方面的均衡發展。如果我們可以在班級管理中,適時實現“差異性管理”,即發現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措施;合理利用這個差異,發展學生特長;同時在師生之間弱化師生之間的差異,達到師生和諧共處,那么實現班級無為而治,學生自主管理就是一件很容易的事。
一、 認識到學生的差異性,制定切實可行的措施
一個班級的發展,班主任起到很重要的作用,首先班主任應該認識到一個班級的健康和諧發展,需要具備什么樣的因素,按照科學、合理的方向,指引班級前進,就會順利實現工作目標。
在班級管理中,我選用了差異性管理這個概念,就是首先承認來自不同家庭的學生是有差異的,不能用一個固定的標準去衡量學生,接班之初,我就把學生的家庭情況、成長背景、發展狀態等一系列的因素都進行了全面的了解,去咨詢了學生的前任班主任和老師,通過學生之間的互相評價、學生自己的自我評價,再加上自己的細心觀察,制作了詳細的指導方案,把每一位學生的性格特點、素質特長以及心理特點都進行了認真的記錄,做到在教育學生方面,“不打沒準備之仗”。
在充分了解班級的學生情況之后,我根據學生的不同性格特點,通過學生的毛遂自薦方式,或者同學推薦,以及民主選舉,選出了一批責任心強、工作能力強的班干部,讓他們帶領全班同學把班級管理變成了學生自主管理和發展自我的平臺。我們把爭創“區級文明班級”作為長期的工作目標,圍繞著學校布置的常規管理教育有機結合起來,確立一個個小目標,然后針對不同崗位,設立了形式多樣的小干部,如“值日小班干”“板報管理員”“作業檢查員”“圖書管理員”“個人衛生檢查員”等不同的崗位,設置的崗位很多,再加上輪流值日班長的加入,基本每一個同學都有活干,有責任可擔。這樣班級里的事物都由學生自己負責,教師主抓大方向,這樣教師教得輕松,學生的團隊精神也得到培養。
這種無為的思路,讓學生真正做到自主管理,自主發展。
二、 合理利用學生的差異性,發展學生的個人優勢
小學階段是學生的起始階段,所謂萬丈高樓平地起,小學相當于在人生的起步階段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所以小學的每一位老師,應該讓學生在基礎教育學習過程中發現自己的前景,并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根據自己的特長,調整自己的發展目標,為將來的人生發展埋下伏筆。任課老師尤其是班主任,應積極引導學生發現自己的長處,并將這種長處堅定地發展成自己的獨特優勢。發現學生的優點,然后給學生創設適當機會和舞臺,讓學生真正發揮出來自己的真實水平。
因此我在班級組織的各種各樣的活動中,盡量讓每一個學生的特長都得到發揮,優點都得到展示。這種優點不僅限于學習方面,它涉及到學生的生活、學習、藝術等各個方向,例如我們這學期開展了形式多樣的競賽,有“我是小畫家”“小小書法賽”“故事大王爭霸賽”“手工巧手就是我”等等一系列的活動,每次有比賽方案,有評比規則,讓學生自己當評委,自己選優秀,這樣即使一個學生學習成績不好,但是也可以在這樣的活動中展示自己其他優秀的一面,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參與活動的熱情,同時也增加了班級凝聚力。
這種利用差異實現無為治班,將班主任從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工作能力,收效甚好。
三、 弱化師生之間的差異性,構建和諧共處的師生關系
所謂差異性教育,就是不僅承認學生之間有差異,在班級中還要注意到師生之間的差異性。教師要想管理好一個班級,首先就要擺正自己的姿態,不能以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出現在學生面前,這樣就會無形之中形成師生之間的隔閡,而應該和學生平等相處,構建和諧友好的新型師生關系。所以我在班級中,一直都是以學生的大朋友身份出現的,和學生展開平等的對話,當他們遇到困難時,愿意向我傾訴,當他們發生矛盾時,喜歡找我調解,當他們有什么困惑時,也愿意向我求助,我們之間就像互相幫助的朋友,知根知底,學生在這種良性的師生互動中,徹底放下防備,卸下偽裝,把心里話跟老師傾吐出來,不良情緒得到釋放,優秀品質得到發揚,在和諧民主的氣氛中,每一位學生都得到應有的尊重和理解。
當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構建成功,那么治理班級就不需要費心費力還勞而無功,而真正做到了以無為應對所有,讓學生在班級工作中,做到健康快樂的發展。
四、 結語
“無為而治”是一種策略,在班級的管理工作中,班主任應該有大智慧,充分認識到“無為”是最大的“為”,它最終的目的是通過合理利用學生的差異性,科學開展工作,讓學生提高自我管理的能力,最終來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鐘權書,《班級管理概論》,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5.
[2]曹昌登,《當代班級管理論述》,中國科技出版社,2008.7.
[3]郭艷俠,《班級管理的學問》,人民教育出版社,2010.4.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