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冬艷
跨境電商,是指分屬不同關境的交易主體,通過電子商務平臺達成交易、進行支付結算,并通過跨境物流送達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種國際商業活動。[1]金融危機之后,全球經濟復蘇緩慢、外需萎縮,對我國商品出口造成不利影響,傳統外貿企業受到極大沖擊。在國際市場中開發大客戶日益困難,外貿訂單碎片化成為一種趨勢。跨境電商能夠減少中間環節、降低物流成本、拉近國外消費者距離,為外貿企業開拓新興市場,提高經濟效益創造良好的平臺。在“互聯網+”的推動下,跨境電商業務快速成長,交易規模逐年遞增。跨境電商被稱為外貿領域的新藍海,一方面,大量傳統外貿企業紛紛加入跨境電商領域,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另一方面,大量中小型制造企業借助跨境電商發展的良好契機,大力開拓海外市場。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對跨境電商人才形成了龐大的需求。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傳統的教學內容主要服務于傳統外貿企業,對跨境電商領域的內容涉及較少,難以滿足目前外貿發展模式轉型的需要。縱觀目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在課程體系、師資力量和教學條件等方面都難以滿足社會的需求,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呈現出一定的企業驅動特征。
(一)課程體系需要完善
目前國內很多高校的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按照傳統國際貿易業務的需求開設相關專業課程,如國際貿易原理、國際貿易實務、外貿函電等,但是涉及跨境電商業務的課程較少。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迫切需要懂業務、善溝通、會運營的應用型人才以滿足其自身發展壯大的內在需求。因此,有必要在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現有課程體系的基礎上進一步優化課程設置,根據跨境電商業務對從業人員能力的具體需求,開設跨境電商實務、網站與網頁設計等相關課程,確保人才培養方案與時俱進,滿足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
(二)師資力量有待加強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現有師資多數接受的是傳統國際貿易業務領域的教育,跨境電商作為一個新生事物,很多專業教師在自身的學習和教學經歷中都沒有涉及過跨境電商的相關內容。這就導致在開設跨境電商課程的時候,師資力量難以滿足教學需求,教師對于跨境電商的理解大多基于理論層面,缺少豐富的實踐經驗作為支撐,在指導跨境電商平臺操作、產品詳情頁策劃與制作、店鋪櫥窗優化等具體業務時存在一定的困難。因此,有必要尋找合適的途徑,創造條件讓教師深入跨境電商的業務一線,學習跨境電商運營管理、平臺操作等方面的具體知識,更新完善教師自身的知識體系,提高教師指導實踐教學的能力。
(三)教學條件有待優化
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具有較強的實務性和操作性,因此很多學校除了傳統的理論教學之外,也逐步建立起專業實驗室,通過購買實訓軟件等方式,開展仿真教學,提高學生對國際貿易業務流程的認知水平和單證制作的熟練程度。但是對于跨境電商的實踐教學如果還停留于仿真教學的層次,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將滯后于社會需求,無法順利實現“實踐-就業”的無縫對接。所以,有必要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現有的教學條件進行完善,為學生創造接觸跨境電商一線業務的機會,讓學生深入跨境電商企業中,直接操作真實的跨境電商平臺,全面提高學生操作跨境電商業務的能力。
大衛·庫伯在總結約翰·杜威、庫爾特·勒溫和皮亞杰經驗學習模式的基礎上提出經驗學習圈理論。庫伯的經驗學習圈包含四個階段,即具體經驗、反思性觀察、抽象概念化和主動實踐。這四個階段首尾相連、連續反復形成一個學習圈。具體經驗要求學習者投入一種直接、具體的體驗;反思性觀察是學習者對已經歷的體驗加以反思;抽象概念化是學習者在對所反思內容理解的基礎上,提煉成合乎邏輯的概念;主動實踐是學習者積極驗證這些概念,并將它們運用到解決新的問題中去。[2]庫伯的經驗學習圈理論自誕生以來,先后應用于MBA教學中、企業培訓中以及部分高校的實踐教學環節中。
庫伯經驗學習圈理論認為學習是對經驗進行改造并產生知識的過程,認為經驗在學習過程中發揮著核心作用。將庫伯經驗學習圈理論應用于指導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提高經驗學習在跨境電商人才培養中的比重,將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的科學性、系統性,通過實踐教學有效提高人才培養成效。
庫伯的經驗學習圈從具體經驗經歷反思性觀察和抽象概念化到主動實踐,具體經驗和主動實踐的落實取決于客觀的外在條件,而反思性觀察和抽象概念化取決于學習者的主觀思考。四個階段中,具體經驗為第一要素,只有為學生提供足夠的具體經驗,學生的學習過程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學習圈。因此,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需要以提升實踐能力為基本導向,在課程體系、師資力量、教學條件、學生能力提升途徑等方面滿足庫伯經驗學習圈的要求,為學生積累具體經驗和參與主動實踐創造條件。具體包括:
(一)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課程體系的優化
跨境電商的人才培養需要立足校內課程,銜接校外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的具體經驗。合理的課程體系是保障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基本條件。在深入走訪跨境電商企業,了解企業對跨境電商人才知識結構的要求,同時借鑒國內院校先進經驗的基礎上,對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方案進行優化,使課程體系能夠滿足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需求。人才培養方案的優化主要體現在:第一,針對跨境電商業務操作中對于旺鋪裝修、詳情頁制作等方面的能力需求,開設《網站與網頁設計》課程;第二,針對跨境電商運營中產品發布、產品推廣、數據分析等工作的能力需求,開設48學時《跨境電商實務》課程;第三,將《電子商務概論》課程與《跨境電商實務》課程有效銜接,以更好滿足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需要;第四,引入跨境電商創客空間,為學生深入學習跨境電商業務、提高跨境電商業務操作能力創造條件,并為學生實習和就業搭建橋梁,實現“實訓—實習—就業”的良好銜接。
(二)跨境電商人才培養師資力量的保障
師資力量是保障人才培養質量的關鍵因素,教師的能力結構應該有助于學生形成庫伯經驗學習圈。通過與相關跨境電商企業開展深度合作,開展跨境電商師資培訓項目,對專業教師的知識結構進行更新與完善,創造條件使專業教師深入參與跨境電商實際業務,進一步提高雙師型教師在師資隊伍中的比重,從而推進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師資力量建設,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提供充分的師資保障。
(三)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教學條件的完善
完善的教學條件是幫助學生形成庫伯經驗學習圈,提高跨境電商人才培養質量的物質保障。一方面,在日常教學中,充分利用現有實踐平臺,使學生在專業知識和圖片處理等方面具有扎實的基本功。另一方,嘗試建立跨境電商創客空間,充分利用了合作企業的技術資源、客戶資源和產品資源,使學生能夠接觸一線的跨境電商業務,了解跨境電商領域發展的最新動向,積累豐富的業務操作經驗,從而進一步完善應用型人才培養條件,提高人才培養成效。
(四)跨境電商人才能力提升途徑的開拓
主動實踐是庫伯經驗學習圈的最后一環,也是下一個經驗學習圈的開始。庫伯經驗學習圈的主動實踐階段體現了培養對象能力的提升,而能力培養正是跨境電商人才培養的落腳點,能力提升要求實現學生從“學會”到“會做”的飛躍。為了實現跨境電商人才能力提升,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充分利用各類資源,為學生創造主動實踐的機會,組織學生參加跨境電商創新創業大賽,引導學生基于創客空間開展跨境電商創新創業活動,從而為學生創造更多的運用知識的機會,加強能力訓練,使學生在完整的經驗學習圈的基礎上,不斷提升自我能力,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跨境電商是“互聯網+”背景下對外貿易的新模式。跨境電商的蓬勃發展在為廣大外貿企業創造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新的挑戰。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的人才培養必須與時俱進,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的變化,不斷完善人才培養體系。作為一個具有較強實踐性和操作性的領域,跨境電商人才的培養必須緊密圍繞企業的實際業務展開。以庫伯經驗學習圈理論為指導,構建跨境電商人才培養體系,有助于提高人才培養成效,向社會輸送滿足跨境電商企業業務一線需求的人才。
[1] 來有為,王開前.中國跨境電子商務發展形態、障礙性因素及其下一步[J].改革,2014(5):68-74.
[2] 吳軍飛.基于庫伯經驗學習圈理論的“應用文寫作”課程課堂教學設計[J].職教通訊,2011(12):12-14.
[3] 肖 靜,李冬梅.基于庫伯經驗學習圈理論的商務英語實訓教學探索——以POCIB平臺為例[J].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10):241-243.
[4] 孫 鷺.論庫伯“學習圈理論”的價值內涵及對成人教育的啟示[J].中國成人教育,2017(11):19-21.
[5]嚴奕峰,謝利民.體驗教學如何進行——基于體驗學習圈的視角[J].課程·教材·教法,2012(6):21-25.
[6]張麗芳.“教學做”耦合:高職跨境電商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商業經濟研究,2017(14):80-82.
[7]周艷玲.“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培養改革探討[J].商業經濟,2017(7):172-173.
[8] 魏格坤.地方性院校“互聯網+外貿”創新應用型人才培養難點剖析[J].高教學刊,2016(10):205-206.
[9]曾明珠.跨境電商背景下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人才的培養[J].中國管理信息化,2017(7):231-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