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志堅+曾慶源
近年間,“志愿之城”“志愿服務”這些名詞席卷了大江南北各個城市,各地相繼開展了各式各樣的志愿服務活動,活動參與者涵蓋了絕大部分的年齡層次。
少先隊員是少年兒童的群眾組織,“參與實踐”是《中國少先隊隊章》的明確目標要求。習近平總書記也對全體少先隊員寄語“從小做起,接受幫助”,使得志愿活動成為少先隊員的成長過程中重要實踐項目之一。
一、社區志愿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 過去,我付出、我享受
自1963年毛澤東主席提出“向雷鋒同志學習”以來,社會各界都陸續掀起了“學雷鋒”活動的熱潮。尤其是在學校少先隊的教育中,“學雷鋒”活動作為培養青少年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的重要途徑,成了少先隊員進行實踐活動的主要內容。
在“學雷鋒”活動中,學校倡導少先隊員們學習和弘揚雷鋒精神,大多數以少先隊大隊組織為形式,服務學校或者服務社區周邊為主要工作內容,開展一系列“做好事”“獻愛心”的活動,讓少先隊員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體會奉獻的快樂。學雷鋒活動產生于我國計劃經濟時代,主要是對反映雷鋒先進事跡和行為的雷鋒精神的傳承和弘揚,由于時代的變遷,雷鋒的形象也在不斷地發生著變化,尤其是雷鋒精神中所體現的大公無私、毫不利己、專門利人的至善境界,在追求合理個體利益的市場經濟中,讓人覺得目標過大,調子過高,導致學雷鋒活動的群眾基礎有所減弱,在社會適應性也比較差,對于兒童時期的少先隊員來說更是遙不可及。
2. 現在,我奉獻、我收獲
興起于市場經濟時代的現代志愿服務,則把利他與自利有機結合,讓參與者在為社會提供志愿服務,奉獻愛心的過程中,尋找到自己的人生價值,滿足精神需求又能很好地鍛煉自身能力,促進自我發展,因而贏得了廣泛的群眾基礎;加上志愿服務本身形式多樣,靈活便捷,適應了社會結構、社會組織形式、社會利益格局發生深刻變革的新特點,能夠滿足不同層次人們關愛他人、服務社會、展示特長的愿望,這就使得它比學雷鋒活動具有了更大的現實適應能力。
二、志愿活動的三個階段
1. 學習體驗階段
在校園內以重大節日為契機,充分利用大隊活動這個統一的組織形式,開展志愿活動的內容宣講活動,甚至邀請優秀的志愿者(省市優秀志愿者、志愿者培訓導師、優秀家長志愿輔導員,已經畢業學生)到校,講述參加志愿活動的感受和分享經驗,讓隊員們從故事中感受志愿活動帶給參與者的快樂。以大隊活動作出指引,中隊積極配合組織參與活動,把優秀志愿團體請進中隊,與中隊開展長期有針對性的幫扶或者共建活動,和隊員們近距離面對面,尤其是校內高年級和低年級的手拉手活動,讓優秀的志愿文化在校園內傳承。隊陣地也是重要的環境氛圍媒介,充分利用大隊宣傳板報,中隊隊角、小隊園地等資源,讓每一面墻壁都說話,支持—鼓勵—表彰優秀的志愿活動和紅領巾志愿者。
從隊員們最身邊的環境、活動開始,讓隊員接觸、學習、感受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動,播種優秀的道德種子,讓“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愿精神在校園內蔚然成風。
2. 校內模擬階段
完善一系列的學習體驗之后,為了夯實服務意識,鍛煉服務能力,在校內改良一批隊員可以參與的志愿服務體驗崗,讓隊員們能把學到的東西運用起來,學以致用。
學校大隊每周招募一個中隊全體隊員協助校園日常事務,如紅領巾執勤崗、衛生崗,紅領巾廣播站、電視臺、圖書館,手拉手互助崗等等,讓隊員們利用隊會自愿選擇自己喜歡的志愿活動崗位,鍛煉服務能力。每周結束后,中隊長根據活動情況小結并記錄志愿活動時數。
除了常規崗位外,大隊還會作出特殊的志愿服務活動招募,把招募的志愿服務活動要求張貼在隊宣傳欄、微信公眾號或者大隊部網頁上,如大隊活動主持、大隊活動工作人員、紅領巾廣播站特備活動主持、幫扶低年級布置隊陣地等等,利用校園這個重要陣地,創設更多志愿服務崗位,讓隊員們在學校里就能體驗到幫助別人的快樂,更能給志愿服務活動提供優良的土壤,把看似“高大上”的活動帶回校園生根發芽,讓志愿精神根植在隊員心中,并生根開花。
3. 社區實踐階段
利用校外活動共建基地(如志愿驛站、博物館、紀念館、工療站、老人院等),把優秀的志愿者輔導員請進學校里成為活動分享者外,也讓優秀志愿者輔導員把中隊帶出去,手把手地讓隊員們感受校外力所能及的志愿活動體驗。在中隊組織下,經過“活動前培訓——輔導員活動中帶領——活動后集體分享”這種形式進行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實踐。
由于少先隊員都是未成年人,每次進行社區志愿服務活動必須由中隊輔導員帶隊,家長志愿輔導員或者校外輔導員協助的形式進行,確保每一次活動的安全性。從每一次活動中深化,配合志愿活動記錄,中隊活動宣傳、小結,大隊活動表彰,讓隊員們感受到參與志愿活動的快樂,逐漸培養隊員積極參與志愿活動的意識,從而養成良好的道德行為習慣。
三、活動展望
基于社區志愿服務活動的常態化,作為少先隊志愿服務活動,應該從輔導員帶領,家長輔導員協助的中隊活動形式,逐漸過渡成為家長輔導員自主帶領為主的小隊活動形式。輔導員在輔導隊員參與志愿活動時,更要掌控好活動內容的安全性,不適合這個年齡階段的活動,如醫療衛生、交通疏散、救援等活動,應當不建議少先隊員們走在活動的第一線。選擇正確的方式參與,是輔導員必修的第一課。
利用志愿服務活動的評價系統,記錄隊員參與活動的時數、感想,甚至能收集活動過程的照片、視頻、紀念品等,通過制作隊陣地展示、小隊活動剪報、微信公眾號宣傳、網站宣傳、朋友圈轉發等等,每年也可以通過特定的日子對優秀的紅領巾小志愿者、優秀中隊和優秀小隊進行表彰(如3月15日學雷鋒紀念日、12月5日國際志愿者日)。
隊員們在校園有學習的機會,有實踐的園地。在社區有活動的基地,有輔導員帶領,不斷鍛煉服務能力,培養服務意識,學會幫助別人的正確方法和途徑,感受志愿服務活動帶來的“助人自助”的快樂,在培養服務意識和奉獻精神的同時,使少先隊員的道德修養得以提升,為學生的健康成長奠定思想基礎和能力基礎。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