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瑩
《紅樓夢》通篇由海量的詩詞貫穿于故事情節的進展中,關于猜燈謎的情景描寫在其中占了不少的篇幅,在第十回、第二十二回、第三十七回、第五十回、第五十一回、第六十四回、第七十六回中都有謎語出現。這些謎語可分為明謎和暗謎兩類。明謎即作者點明其為謎語之謎,暗謎即作者未點明其為謎語之謎。其中明謎又分兩種,一種為作者給出謎底之謎,一種為作者未給出謎底之謎。其中不少謎語暗藏著書中人物的命運和故事結局,寓意非常深奧難測,非學前兒童能夠理解體會者略過,只選取了以下四則與現代兒童生活經驗相符合的燈謎進行教學設計。
一、 活動設計的意義
在幼兒園的日常生活中,大班的孩子由于知識經驗有了一定的累積,他們對猜謎語是非常喜愛和樂于參與的,這一項活動能夠極大地滿足孩子們的好奇心和探究世界的欲望,猜對了謎底的成就感和成功的喜悅是別的游戲和活動所不能比擬的?!都t樓夢》燈謎詩欣賞活動通過帶領大班幼兒欣賞書中幾則淺顯的燈謎詩,使幼兒領會文學經典的優美,體會猜燈謎的成功及快樂,進而激發閱讀的興趣,幫助幼兒建立初步的國學文化素養,既符合國家現階段積極提倡的傳承祖國優秀文化傳統的大趨勢,也有助于促進幼兒五大領域的綜合能力發展,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
二、活動前的知識儲備和鋪墊
在中國古代,尚文之風極盛,仕宦之家歡宴時,文人雅士喜吟詩作賦,舞文弄墨,常制作小巧精致的圍屏燈、宮燈、象形燈,寫作五言、七言等謎語詩,用工楷寫了粘在燈屏上讓眾人猜,猜對者獎勵各色玩物,為猜著之賀,另每逢上元佳節、中秋、七夕之期等節日盛事,民間都會舉行大型的觀燈會,燈上必題謎語求解,故古代謎語亦俗稱“燈謎”,教師在組織欣賞《紅樓夢》燈謎詩的活動前可以先向大班幼兒稍作民俗文化的科普,比較有利于活動的順利開展。
三、《紅樓夢》燈謎詩教學素材
1. 能使妖魔膽盡摧,身如束帛氣如雷。
一聲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
——打一節日游戲
作者:賈元春 謎底:放鞭炮
字解:摧:折斷,傷害,毀壞;束帛:捆為一束的五匹布,形容捆為一起的五個鞭炮??郑后@嚇,害怕。
教師解謎:放鞭炮的由來
放鞭炮這個習俗在我國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了。古書記載,正月初一,雞叫頭一遍時,大家就紛紛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來逐退瘟神惡鬼。 當時沒有火藥,沒有紙張,人們便用火燒竹子,使之爆裂發聲,以驅逐瘟神。這當然是迷信,但卻反映了古代勞動人民渴求安泰的美好愿望。 因為最初的爆仗是燒竹子,故稱“爆竹”,一直沿用至今。唐朝把它稱為“爆竿”,后來也稱為“炮仗”。后來,煉丹家經過不斷的化學試驗,發現硝石、硫黃和木炭合在一起能引起燃燒和爆炸,于是發明了火藥。有人將火藥裝在竹筒里燃放,聲音更大,使得火燒竹子這一古老習俗發生了根本變化。北宋時,民間已經出現了用卷紙裹著火藥的燃放物,還有單響和雙響的區別,改名“爆仗”,后又改為“鞭炮”。人們除了在新年到來時放鞭炮希望邪去福來,祈求保佑一年平安如意,還用來慶賀婚禮、開業以及重大的慶?;顒印,F代城市出于安全的考慮,已經禁止燃放煙花鞭炮了,城里的孩子想要體驗放鞭炮的樂趣,在喜慶的節日可以到各地鄉村去就能看到了。
本活動的流程:首先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書名,師生猜謎語,欣賞本則燈謎詩配畫,觀看放鞭炮的視頻,理解內容,跟讀吟誦,欣賞詩文之美,接著師生用彩紙或紅包制作小鞭炮手工作品裝飾教室環境,投放燈謎詩的圖文到語言區和科學區供幼兒進行延伸學習。
2. 猴子身輕站樹梢
——打一水果名
作者:賈母 謎底:荔枝
教師解謎:“荔枝”就是“立枝”的諧音,形容樹梢上掛的荔枝果實,像輕盈靈活的猴子立在枝頭上。荔枝原產于中國南部,是亞熱帶果樹,常綠喬木,高約10米。果皮有鱗斑狀突起,鮮紅,紫紅。果肉產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味香美,但不耐儲藏。荔枝與香蕉、菠蘿、龍眼一同號稱“嶺南四大佳果”。荔枝因楊貴妃喜食而聞名,使得杜牧寫下“一騎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的千古名句。荔枝性熱,多食易上火,并可引起“荔枝病”。荔枝木堅實,深紅褐色,紋理雅致、耐腐,歷來為上等的木材。荔枝美味,但小朋友們可不能多吃哦。
本活動的流程:首先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書名,師生猜謎語,欣賞本則燈謎詩配畫,觀看介紹荔枝的視頻,了解這一嶺南佳果的特點,接著師生用水墨作畫,繪畫荔枝的美術作品裝飾教室環境,投放燈謎詩的圖文到語言區和科學區供幼兒進行延伸學習;亦可在荔枝盛產的季節舉行荔枝品嘗會,體會荔枝的美味。
3. 身自端方,體自堅硬。雖不能言,有言必應。
——打一書法用具
作者:賈政 謎底:墨硯臺
字解:端方:端正,方的形狀;言:講話;應:滿足要求。
教師解謎:硯臺與筆、墨、紙是中國傳統的文房四寶,是中國書法的必備用具。硯臺不僅是文房用具,由于其性質堅固,可以流傳百世,又被歷代文化人作為珍奇玩物收藏。硯臺的材料豐富多樣,是伴隨著筆和墨的發展而發展起來的。經過很長時間的歷史,硯臺早已不再是單純的文具,早已成為了集雕刻,繪畫于一身的精美工藝品,好的硯臺作品具有獨特的收藏價值?,F代人多用鋼筆、簽字筆和圓珠筆寫字,硯臺主要是在寫書法作品時磨墨之用。
本活動的流程:首先教師向幼兒簡單介紹我國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的書名,師生猜謎語,欣賞本則燈謎詩配畫,觀看介紹硯臺的視頻,了解硯臺的特點,接著師生嘗試用硯臺磨墨,學習在宣紙上書寫簡單的文字如“人”、“大”“等”,完成的書法作品可以裝飾在教室內,投放燈謎詩的圖文到語言區和科學區供幼兒進行延伸學習。
四、教學要點提示
1. 本教學系列活動要求教師對《紅樓夢》一書有較深入的了解及興趣,教師在進行活動時,可以按照本班幼兒的學習特點及接受度適當取舍教學內容,為便于幼兒充分理解詩文內容,宜分四個課時分別進行。
2. 四個課時的活動進行完畢后,教師還可以結合元宵節、中秋節等民間傳統節日發起燈謎會活動,師生穿上漢服,制作各色燈籠,貼上謎語,猜對獎勵小玩物,使整個活動達至最高潮,至此《紅樓夢》燈謎詩雅賞系列活動方得圓滿。
3. 延伸閱讀。教師待全班幼兒的興趣都調動起來后,還可以進一步選取《紅樓夢》里的小故事講述給孩子們聽,如“寶黛初會”、“黛玉葬花”、“寶釵撲蝶”等經典文學意境,讓幼兒進一步感受《紅樓夢》之美。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