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華



小學低年級是一個人接受正規學習的開始,在此期間若學會了自主學習,就能為其人生發展開拓一片天空。孩子幾乎天生都熱愛畫畫,繪畫是他們與這個世界溝通、表達自我的另外一種方式,也是他們的語言。如果教師能夠把這一天性運用到學生的學習中,對教學將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兒童思維導圖正是運用了這一天性,是一個直觀、簡單、有效的思維工具。合理運用思維導圖,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學習效率。孩子學會了思維導圖,在學習中能更好地進行知識的記憶,擺脫枯燥乏味的教學體系,在學習中找到樂趣。
一、刪繁化簡“畫”音形
小學階段的識字量是很大的,大約要學會常用漢字2500個。要求能讀準字音,認清字形,了解字義,并能正確地書寫運用。如《春天在哪里》一課中要求會寫的生字有7個“灑、換、探、暖、枝、野、原”,以“枝”字為例,我是這樣通過運用文字和圖片思維導圖幫助學生學會生字的音、形、義(見圖1)。
能夠在輔助漢字學習時化靜為動、化繁為簡,把靜止、繁瑣的漢字形象化、簡單化,使學生在學習中獲得新鮮感受,理解字義的同時,還可以通過觀察圖片直觀感受到漢字發展的脈絡,極大地激發了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
二、任意馳騁“畫”詞語
傳統的詞語教學只是讓學生圍繞著單個生字進行組詞,不夠形象直觀,很難讓學生保持興趣,而思維導圖強調學生思想發展過程的多向性、綜合性和跳躍性。在繪制思維導圖組詞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展開想象的翅膀,讓思緒任意馳騁,一邊思考一邊“涂鴉”,其樂無窮,不僅豐富了學習方式,充分刺激大腦,更提高了學生學習詞語的興趣。
三、圖文并茂“畫”生活
造句是能根據一定的目的和任務,對原有知識經驗進行重新加工組合的技能。要使學生將多種信息和所學目標有機聯系,創造出新的思維成果——句子,需要教師精心設計好關鍵詞,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開展創造性的思維活動。
“春天”一詞,與學生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息息相關,便于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基于“春天”的不同意義,造出精彩的句子(見圖2)。
四、合作研讀“畫”點睛
教師利用思維導圖講授課文,能夠引發學生對學習篇章的興趣,行成對文章的整體感知,建立系統完整的知識框架體系,加強對所學內容的整體把握。
筆者在進行《春天在哪里》一課的教學時,指導學生以四人小組為單位,共同合作繪制思維導圖,學生在理順課文脈絡的同時,充分整合研讀了與課文相關的資源,教師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指導,升華了文章的主題。形成了以下生動的理順課文篇章的思維導圖(見圖3)。
讓學生在把握篇章主線的同時,還有效鍛煉了其快速閱讀和信息整理的能力,進一步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并將所學內容加以內化。
而在指導學生整理思路開啟靈感的同時,教師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對學習的課程進行有效的資源整合,才能夠使整個教學過程更加地流暢、科學、有效。
責任編輯 王思靜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