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敏賢
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也是其社會性良好發展的重要途徑兒童親社會行為的發展,對于兒童良好品質的形成和發展具有極大作用,對人生觀和世界觀處于形成階段的兒童來說,有利于他們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增強幼兒的理解、分享、關愛他人,與人友好合作、互相關心、幫助,有利于兒童良好人際關系的形成。
《廣東省幼兒園一日活動指引(試行)》(以下簡稱《指引》)指出:幼兒在日常生活中自發、主動表現出來的一切有利于他人和集體的,符合社會期待的積極行為,如:友善、分享、合作、幫助、誠信、同情、安慰、謙讓、尊重等。通過主題探究活動、繪本閱讀活動、區域體育活動、角色游戲、家園社區共育等途徑進行幼兒親社會行為培養。
一、主題活動,自主探究,積累生活經驗
《指南》提出:在進園、離園、盥洗、飲食、睡眠等生活活動中,幼兒能從其中得到禮儀、規則、環保、安全等親社會行為的培養和鞏固,從而發展其生活自理、與人交往、自我保護等能力,逐步養成健康的生活規則和習慣。我園主題教育活動內容以幼兒的直接經驗為主,結合幼兒年齡特點及身心發展規律,通過集體活動,區域活動、小組活動,以幼兒自主體驗、探究和交往方式為主,集體活動的授課方式為輔。
主題內容的設置和選取必須體現生活性、真實性和生成性的特點,將幼兒對知識的習得承載在生活經驗的養成之上,才能更有效地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以大班主題活動“保護自然大世界”為例,老師通以增強幼兒的環保意識,引導幼兒節約資源為目的,開展此主題活動,并通過資料的收集、家園活動的開展是環保意識與行為延伸至家庭中,使環保意識的影響更為深遠。
通過五大領域的滲透,進行系統的知識引導活動。達到主題教育活動內容設置中“領域”與“主題”、“直接經驗”與“間接經驗”這兩對關系的有機整合,使幼兒的社會情感、社會行為和社會知識在整合的主題教育活動中實現,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
二、繪本閱讀,分享快樂,密切親子交流
《指南》中在閱讀方面的建議提出要為幼兒提供良好的閱讀環境和條件,提供一定數量、符合幼兒年齡特點、富有童趣的圖畫書。作為兒童早期閱讀材料的新生力量——繪本,以其出色的創意、聯想、幽默的表現手法和豐富的人文精神,深受孩子的喜愛?!袄L本”又稱為“圖畫書”。是繪本作家、畫家專為幼兒創作的圖畫書。其中,在幼兒繪本中有謙讓、分享、合作、互助、寬容、感恩、關愛、規則、集體等幼兒喜歡的親社會主題。我園結合已有繪本教研相關經驗,深入研究繪本活動中幼兒親社會行為的培養,以親社會目標及內容對繪本進行了分類,并分析了繪本的內涵和難易程度,充分挖掘繪本中促進幼兒親社會行為發展的元素,研究幼兒學習的方法。
另外,我園還邀請家長朋友一起參與到以親社會行為為主題的 “親子繪本故事創編”活動中,進行家園繪本成果交流,領悟親社會行為培養的重要性。
三、區域體育,自由探索,促進社交能力
幼兒園區域體育活動,既是幼兒戶外體育活動的一種組織形式,又是區域活動的延展,它是二者的融合。因此,幼兒園區域體育活動具備幼兒戶外體育活動和區域活動雙重屬性。區域體育活動是一種以能體現幼兒自主性為主的體育活動組織形式,區別于其他體育活動關鍵在于區域體育活動具備自選內容、自由結伴、自由活動等特點。幼兒的社會性是在與成人和同伴的交往過程,逐漸發展起來的,而體育區域活動以其多樣性、自由性、趣味性、操作性等特點,給幼兒創設了寬松、自然的活動環境和氛圍,幼兒在這個相對寬松、自由的環境,有了更多的自由交往機會和自我表現的機會。因此,體育區域活動對幼兒社會性的發展更為有利。
根據我園設置的親社會行為目標體系,區域體育活動區域劃分為:環保游戲區、幫助區、合作游戲區以及規則游戲區,并結合一定故事情節開設區域體育活動,以期通過區域的劃分和活動內容背景的設置引導幼兒積極與活動環境中的人和物發生交互作用,促進幼兒個性與社會性的發展。
另外,考慮到幼兒與材料之間的互動性以及與他人之間的合作機會,區域體育活動的材料并非單一按照教師的預設進行擺放,而是通過增加自由擺放材料的機會,促進幼兒與他人互動的能力。幼兒在參與游戲過程中,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按自己的意愿進行材料擺放,也可以和同伴一起協商合作完成。如小班的《小螞蟻搬花生》和大班《海上艦隊》,通過投放大型或零散的材料,在搭建和搬運過程中紅,為幼兒創造合作和尋找同伴的機會,從而發展和促進他們的合作意識。
四、角色游戲,互動合作,培育文明誠信
我園深入挖掘西關本土文化,突破傳統角色游戲的內容與組織形式,從“美‘食佳肴”、“醫‘著打扮”、“交通出‘行”三個方面入手,開展“童戲西關”混齡角色游戲,共開設“荔灣艇仔粥”、“西關國醫館”、“有間涼茶鋪”、“大同理發店”、“西關童聲銅器”、“小畫舫齋”等獨具地域特色的20個游戲區域,每星期五上午在全園開展混齡角色游戲,幼兒可以獨立出行,也可以結伴而行,自主進入各區域“打工”、“消費”,充分激發幼兒自主參與的游戲欲望。游戲中幼兒通過親身體驗與學習,獲得親社會行為的情感體驗,有效促進幼兒的社會性發展。
五、家園社區,攜手育兒,踐行互助友愛
家庭是每個人生命的起點,是人出生后接受教育的第一所學校。家庭教育以其奠基性、親情性、全面性、滲透性、持續性、繼承性的特點廣泛而又深遠地影響著每一個人。家庭教育在幼兒社會領域的教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吨改稀分兄赋觥凹彝?、幼兒園和社會應共同努力,為幼兒創設溫暖、關愛、平等的家庭和集體生活氛圍,建立良好的親子關系、師生關系和同伴關系”,由此可見,家庭教育在幼兒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中的基礎性和重要性。在幼兒親社會行為的發展過程中,其社會情感和行為等均來源于真實生活的體驗,也必定通過社會領域知識的習得呈現于其真實生活中。而每個家庭、每個學校都生活中不同社區,社區在體現一定的社會時代特征的同時,其豐富的資源,也為幼兒園的社會實踐拓寬了途徑。
責任編輯 邱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