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錦麗
英語作業一方面為學生的繼續學習提供了參考和引導,實現所學知識的練習和鞏固;另一方面也能夠為教師提供必要的教學反饋,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存在問題。
一、初中英語作業設計存在的問題
1. 作業只重數量不重質量
許多英語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忽視了學生的知識消化能力,一味的增加作業的數量,采用“題海戰術”,認為通過大量的訓練可以幫助學生加深對所學知識的記憶。事實上,初中生學習壓力本來就較大,如果教師不注重提高作業質量,很有可能使學生失去學習興趣,反而不利于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2. 作業設計缺乏針對性
理論上來說,作業內容應當切合當前課堂教學知識實際,以幫助學生鞏固、理解和加深記憶為目標,這樣才能發揮作業的實際價值。但是許多教師將布置作業當成了一項教學任務,存在敷衍了事的觀念。在布置作業之前,既沒有充分考慮課堂教學內容,也沒有控制好作業的數量。在這種情況下,英語作業沒有目標性和針對性,學生即便是花費大量時間完成作業,也很難起到提高學習質量的效果。
3. 作業設計的可操作性不強
英語作業應當兼具教學意義和趣味性,以達到“寓教于樂”的效果,激發學生對英語的探究興趣,提高作業完成效率。如果教師缺乏科學設計,或是沒有充分考慮學生的實際情況,就容易導致許多作業無法高效率的完成,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學習完七年級下冊 Unit1《Can you play the guitar?》后,教師布置的作業是要求學生學會用樂器演奏一段歌曲。這項作業看起來具有趣味性,但是實際操作難度較大。例如其他學科作業較多,學生沒有充分準備時間;家庭條件不允許,缺乏相應的樂器等。
二、初中英語作業設計的基本原則
1. 因材施教
初中生因為學習興趣、家庭教育等方面的差異,導致英語學習成績各不相同。教師必須要堅持因材施教的原則,將班級內學生劃分為多個層次,并根據不同層次的具體情況,布置相應難度、不同內容的作業。
2. 循序漸進
教師必須遵循學生學習的客觀規律,正確認識作業在輔助學習和鞏固知識中發揮的作用。以布置作業為手段,以培養習慣為目標,使學生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提高對所學英語知識的理解和英語能力。教師在布置作業時堅持這一原則,既可以鞏固所學知識,又可以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實現個人英語綜合水平的穩步提升。
三、初中英語作業優化設計的具體策略
1. 提高作業質量,把握難易程度
所謂的度指的是難度、量度以及進度。初中英語教師應當在作業設計上具有一定難度并且具有一定層次的習題。將英語作業的難度控制在一般水平之上,通過循環漸進的方式提高學生完成作業的能力。所謂的量度指的是學生在單位時間內完成英語作業的數量。如果難度大那么學生完成的時間也就越長,反之則越短。因此,英語教師對英語作業進行控制與學生的作業完成時間有著最為直接的聯系,所以量度非常重要。所謂的進度指的是英語教學的進度。初中英語作業應當在設計過程之中與教師在課堂的教學內容互相關聯,同時也要符合不同階層學生的不同需求。從教學原則角度來說,英語作業應當與教學內容與教學進度相符,但是同樣切忌生搬硬套。
2. 英語作業的分層設計
分層設計的優勢在于可以照顧到班級中不同成績的學生,從而使所有學生都能夠參與到作業的探討和學習中來。在完成各個層次的英語作業后,可以幫助學生在原有的基礎上實現英語能力的提升。一般來說,可以將英語作業按照難易程度的不同,劃分為A、B、C三個層次。其中A層作業難度較大,主要是針對班級內英語水平較好的學生;B層難度次之,C層難度最低。
例如,在準備學習七年級下冊Unit10《Id like some noodles》這部分內容前,教師可以通過布置預習作業的形式,將學生分成A、B、C三組,并布置不同的作業任務。其中A組學生從課文中隨便抽選兩段,進行英漢翻譯;B組學生要熟讀課文內容,對課文主旨大意有一個基本了解;C組學生要掌握課文中的單詞,利用詞典查閱陌生單詞,并在課本上標注出來,盡量能夠理解課文大意。通過布置分層作業,使學生都能夠通過個人努力完成作業任務,既收獲了成功的喜悅,又提高了學習質量。
初中英語教師要結合實際教學內容和學生水平差異,不斷優化作業設計技巧,提高作業的趣味性和探究性,讓學生在完成作業過程中達到“溫故而知新”的效果,推動英語教學高質量的開展。
責任編輯 龍建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