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永生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500)
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效果研究
金永生
(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江蘇 鹽城 224500)
目的:研究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抽選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間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接診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50例/組)。對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護理。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對比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評分)、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ADL評分)、住院的時間、住院的費用、對護理的滿意度及跌倒、壓瘡的發生情況。結果:1)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NIHSS評分更低,其ADL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跌倒、壓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費用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降低其跌倒、壓瘡的發生率,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少其住院的費用。
康復護理;腦梗死;神經功能缺損程度;日常生活活動能力
腦梗死的致死率、致殘率和復發率均較高。相關的研究報道指出,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理想,可有效地促進其康復[1]。為了進一步探討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筆者對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接診的100例腦梗死患者進行了以下研究。
病情符合中華醫學會第四次全國腦血管病學術會議中制定的腦梗死的診斷標準[2],且經頭顱CT檢查或MRI檢查被確診患有腦梗死。2)存在不同程度的語言功能、肢體功能障礙。3)知情并同意參與本研究。
有精神病史。2)合并有惡性腫瘤。3)合并有免疫缺陷病。4)合并有嚴重的溝通障礙。5)合并有嚴重的心肺疾病或感染性疾病。
抽選2014年8月至2016年7月期間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接診的100例腦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將其隨機分成對照組和觀察組(50例/組)。對照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4例,女性患者16例;其年齡為41~72歲,平均年齡(57.32±2.42)歲。觀察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3例;其年齡為42~73歲,平均年齡(57.35±2.39)歲。兩組研究對象的基本資料相比,P>0.05,具有可比性。
對兩組患者均實施常規護理,包括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在此基礎上,對觀察組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具體的護理方法如下:1)護理人員詳細地向患者介紹病區的環境和醫院的相關制度,對其進行安慰和鼓勵,耐心的向其講解腦梗死的發病原因、治療方法及預后。2)護理人員協助患者保持正確的臥床姿勢,將其床頭抬高,定時協助其翻身,以防止其發生壓瘡。3)護理人員對患者的患側肢體進行按摩,根據其病情指導其進行肩、手指、肘、腕、髖、踝、膝等部位的主動運動或被動運動。指導患者進行上述運動時,應遵循“從健側到患側、從大關節到小關節”“從小幅度到大幅度”等原則。告知患者每天進行3~5次上述運動,每次運動10~20 min。在患者進行運動時,對其肌肉進行拍打和按摩,以促進其肌力的恢復。待患者的肌力有所恢復后,指導其進行坐臥位轉換訓練、步行訓練及排便、穿衣、洗漱等自理能力訓練。4)護理人員注意觀察患者情緒的變化,耐心的傾聽其主訴,并盡量滿足其合理的需求。5)對患者進行語言功能訓練。先對患者進行簡單的音節訓練,逐漸從對其進行單詞、單句訓練過度到對其進行對話交流訓練。鼓勵患者多說、多寫、多練,指導其通過聽廣播、讀書或看電視等方式來增強語言表達能力。6)對于存在吞咽功能障礙的患者,護理人員應指導其進行空咀嚼、磕牙、鼓腮、張閉頜及吹氣訓練。上述動作反復做10次為1組,每天做3組。護理人員用冰凍棉棒刺激患者的咽后壁、軟腭以及舌根,指導其做空吞咽動作。囑咐患者定時清潔口腔,并指導其在刷牙時按摩牙齦。
觀察護理前后兩組患者的神經功能缺損程度評分(NIHSS評分)[3]、日常生活活動能力評分(ADL評分)[4]、住院的時間、住院的費用、對護理的滿意度及跌倒、壓瘡的發生情況。
本研究中的數據均用SPSS17.0統計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NIHSS評分、ADL評分、住院的費用、住院的時間用(±s)表示,采用t檢驗,對護理的滿意率、跌倒、壓瘡的發生率用%表示,采用x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護理前,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和ADL評分相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兩組患者的NIHSS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下降,其ADL評分均較治療前明顯升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NIHSS評分更低,其ADL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1。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ADL評分的對比(分,±s)

表1 護理前后兩組患者NIHSS評分和ADL評分的對比(分,±s)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指標 對照組 觀察組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NIHSS評分 19.44±2.65 11.21±1.39* 19.39±2.71 8.23±0.61*#ADL 評分 55.41±6.37 69.37±5.81* 55.38±6.42 76.43±8.81*#
在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跌倒、壓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期間跌倒、壓瘡發生率和對護理滿意率的對比[n(%)]
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費用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費用的對比(±s )

表3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費用的對比(±s )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住院的時間(d) 住院的費用(元)對照組(n=50) 37.21±4.91 9045.45±467.23觀察組(n=50) 22.12±1.32& 7221.13±123.44&
腦梗死是臨床上常見的一種腦血管疾病,具有發病急、病情發展迅速、致殘率及致死率均較高等特點。此病主要是由于冠狀動脈狹窄、阻塞引起的。腦梗死患者可出現不同程度的肢體功能障礙、神經功能受損和語言功能障礙。相關的文獻報道指出,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語言表達能力和肢體功能,提高其生存質量[5-6]。在本次研究中,江蘇省鹽城市濱海縣中醫院對50例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次研究的結果顯示:1)與對照組患者相比,觀察組患者接受治療后其NIHSS評分更低,其ADL評分更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2)在住院期間,觀察組患者跌倒、壓瘡的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3)觀察組患者住院的時間短于對照組患者,其住院的費用少于對照組患者,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腦梗死患者實施康復護理可有效地改善其神經功能缺損的程度,降低其跌倒、壓瘡的發生率,提高其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縮短其住院的時間,減少其住院的費用。
[1] 曾明梅,李瑞英,馬玲,等.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康復中應用研究[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4,13(16):83-85.
[2] 黃雪儀,葉雪梅,陳儉慰,等.腦梗塞患者康復期心理分析及早期目標性護理干預[J].國際護理學雜志,2014,22(9):2481-2482.
[3] 辛芳芳,鄭濤,王扣英,等.行為護理干預對恢復期腦梗塞患者康復效果的研究[J].中外醫療,2013,32(24):167-168.
[4] 龍梅香,鄭嫦燕,傅麗,等.腦梗塞恢復期患者應用臥式康復操行早期康復護理的臨床效果觀察[J].國際醫藥衛生導報,2015,21(12):1648-1651.
[5] 張震環,王宏.早期康復護理干預在改善外傷性腦梗塞患者肢體功能恢復與日常生活能力中的效果觀察[J].中國衛生標準管理,2015,21(17):233-234.
[6] 張紅娟,李曉芹.急性腦梗塞伴偏癱病人早期家庭治療及護理干預的效果觀察[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6,30(7):83-85.
R473
B
2095-7629-(2017)17-022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