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i:10.3969/j.issn.10017836.2017.11.012
收稿日期:20170522
作者簡介:趙忠良(1964—),男(滿族),黑龍江佳木斯人,中學高級教師,研究生,從事小學教育全面管理研究。
摘要:小學教師的專業水平決定著教師的師德提高、教育教學技能的發展以及工作業績。創新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對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增強他們的心理素質和師德素養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于培養教師的敬業精神。因此,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應該如何開展,要怎樣構建出適合小學教學發展的教師培訓模式,成為了當前學校管理者急需考慮的問題。基于此,主要從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的重要性入手,針對當前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改進所采取的具體對策進行了詳細的分析,以期推動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順利進行。
關鍵詞:培訓模式;小學教師;教學;繼續教育
中圖分類號:G625.1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17836(2017)11003403
一、概述
小學教師培訓模式,是指在基礎教育領域內,以提高在職教師的業務素質、師德水平、教育教學能力和自主發展水平為目標的培訓機制、內容、方式和方法。所以,在理論創新的基礎上構建符合當前教育發展的新的教師培訓模式是十分重要的。在教師培訓過程中,應運用參與的方式調動起教師的學習熱情,發掘他們的潛力,使教師能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在國家基礎教育新課程改革通識培訓中,可以采用教師參與式的方法,推動小學教育教學改革,從而使整體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二、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創新的重要性
課程是由教師來實施的,教師作為實施者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推動學校的長遠發展,并且是關鍵力量,但是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還需要一個艱難的轉變過程。因此,就要扒開培訓的表層土,下一番功夫去打破根深蒂固的東西,通過新的理念來轉變教師的教學行為,這也需要教師的積極參與。傳統的培訓是以課堂為中心的,與實際的通識理論講授出現嚴重偏離,也沒能針對學校實際、教師工作實際來進行,所以教師之間、師生之間都缺少交流,這不利于成人間的相互學習。上述的這些問題不利于提高教師培訓的積極性,同時實效性也不強。所以,必須要提高教師培訓的有效性,對培訓模式進行必要的創新。講座輔導是小學教師培訓采取的傳統培訓形式,從理論到理論都是培訓所涵蓋的內容,但是如何將理論落實到實踐中才是教師最渴望的。從當前小學教育培訓發展的基本形式來看,“互動式”培訓、“自下而上”培訓、“參與式”培訓、“體驗式”培訓才是最受教師歡迎的,教師培訓的主旋律是“自主、合作、探究”。這樣的培訓模式,就是沒有將他們分成傳統意義上的“教師”“學員”,所有人都是平等的參與者,教師也不是被動的受訓者,而是積極參加研討的參與者。此外,應該為這些參加培訓的教師構建一個全新的培訓模式,改變講座學習的實質性,此時案例分析就是重點,僅憑講理論是不夠的,教師還會在一些案例中潛移默化地接受理論。這種培訓方式是全新的,采用此方式不僅能將新的學校文化構建出來,也為教師搭建了一個平等交流的平臺,進而會改變他們的一些教育觀念,其他方面也發生了一系列變化。還有的教師選擇合作式、互動式的學習場所,管理者們為教師營造出了一個良好寬松的學習氛圍,讓他們感受到參與培訓的意義[1]。
三、改進小學教師培訓模式的對策
(一)堅持專業理念,為教師專業化發展奠定基礎
1結合師德現狀,做好教師的職業道德培訓
目前,我國部分小學教師缺少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價值觀滑坡、創新意識差,這些問題都反映出了教師存在師德師風問題。為此,就要多組織教師參加培訓,定期舉辦專題講座,讓教師能切身感受到職業的魅力,在付出中感受到快樂。可以開展教師職業道德演講比賽,讓教師關心學生、愛護學生,力求為學生們創造一個充滿關愛的環境。同時,還要通過案例評析活動來幫助教師掌握學生的學習和發展規律,從多個方面滿足學生的實際需求。
2融合理論指導,做好專業知識培訓
要為教師提供專業培訓,為他們提供進修的機會,使教師們能夠受到廣泛的、同等的教育,多給教師提供一些適宜發展的機會,提高專業修養。鼓勵教師要多積累各方面經驗,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和興趣,對教師間的能力方面所表現的差異要給予尊重,為他們創造必要條件獲得成功。此外,通過對教師進行專業知識的培訓,使他們能及時地更新教育觀念,改善自身的教育行為,從而掌握更有效的教育策略及方法。
3以學科分班制為單位進行探索
用分學科小班制的形式不僅能確保有計劃地實施全部策略,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表面上看熱鬧非凡,但其實質的背后是不和諧的局面。班級的成員分別來自于不同的學校,因此他們的學科背景、學校文化背景也都有所不同,但是他們必須要承受住挑戰,分享相互間的經驗。不僅如此,教師們在培訓班中會結識許多新朋友,進而一個友好的學習共同體就形成了。通過長期的教學積累,一部分教師已經有了豐富的經驗,所以在教學方面有了自己的特色,因此,在小組活動及專題討論、課堂展示中,自身的才華和智慧就得到了充分的施展。設置的課程內容具有針對性,從而更便于管理班級組織和教學事物[2]。
(二)采用新型小學教師培訓組織運行管理模式
1“兩線四級”的組織運行管理模式
目前,小學為了能順利地開展繼續教育工作,建立了教育行政部門和業務主管部門的“兩線四級”組織運行管理體系。對小學教師應實行統一的繼續教育管理,分級負責。省、市、縣、鄉有專門的管理機構和培訓基地,有組織地開展教師繼續教育工作,保證培訓工作能順利運行。省教育行政部門還要制定出小學教師繼續教育的規劃;組織編審教材;為各類教師安排好繼續教育的課程計劃,指導他們的繼續教育工作。根據省統一要求,市(州)教育行政部門主要是負責制定本地區的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實施規劃和措施;負責審批本地區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的辦學資格;考核、評估并指導本地區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工作;籌措和管理教師繼續教育經費。endprint
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負責建設本縣(市)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基地;規劃并組織實施小學教師繼續教育培訓;繼續教育經費的籌措和管理;建立完善的教師繼續教育管理制度和考核機制。鄉鎮教育管理部門有計劃地組織教師參加繼續教育,同時要籌集教師培訓所需的相應經費。此外,小學校長要擔負起組織在校教師接受繼續教育的重任,將教師繼續教育納入到學校工作的重要議程中去,各種形式的教師培訓活動應多舉辦,這對于提高教師個綜合能力有重要意義[3]。
2“三位一體”的組織運行管理模式
為了實現以教師培訓促城鄉教育均衡發展的目的,就有必要實施“農村教師素質提高工程”(以下簡稱“工程”),該項工程采取的管理模式是三位一體運行模式。實現教育資源優化配置是提高農村教師整體素質的根本途徑,也有利于促進城鄉教育均衡發展。“工程”以政府招標購買培訓的方式來開展,并且給予受訓者提供免費培訓服務,嚴格考核參訓教師的培訓情況,并根據績效給予表現優異的教師物質獎勵。在實施培訓工作的過程中,省教育廳、培訓院校、地方教育行政部門要建立起“三位一體”的管理模式,從而對培訓工作加強管理和質量監控。制定、實施和管理教師的培訓方案,以及資源建設、選配師資等環節都由教育廳負責。選送、組織與協調參訓學員工作則由市、州教育行政部門負責。縣、市(區)教育行政部門應組織好學員報到,同時為他們提供一些交通便利,保證每一名學員在培訓期間的人身安全,同時也要敦促學員完成集中培訓后的在崗研修任務。領導們也要按職責分工,協調完成培訓任務[4]。
(三)完善評價體系,為教師專業化發展提供保障機制
1師德師風的評價
對于培訓效果的考核應從多角度、多方面入手,可以從學生評議、家長評議、教師互評和領導評議入手,利用問卷、民主測評等方式對培訓效果進行仔細考核,同時將考核結果記入到教師師德檔案中去,并堅持一票否決。
2師能的評價
對教師進行積極評價,主要采取教師自評、單位抽測、區級競賽等方式。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待教師,對教師在工作中遇到的共性問題要深入研究、探討,為他們提供幫助,讓培訓活動變得更加有效。
3專業發展能力的評價
提高小學教師的專業素養與實踐能力是小學教師培訓的根本目的,只有為教師提供更優質的學習資源,才能幫助教師在教育實踐中思考和反思,在學習和實踐中迅速地成長起來。
(四)舉行研討式、論壇式和對話式的互動活動
以往我們所選用的培訓模式是將所有教師集中起來,安排一個班級進行統一授課,教師成為“學生”來接受培訓,但是所有參加培訓的學員都缺少和教師面對面交流的機會,這樣就使彼此間缺失知識與知識的互融、智慧與智慧的交流,培訓效果不佳。所以對教師的培訓應該采用“說課”“示范課”“研討課”等方式。教師要共同研討教學中的難點、重點、疑點、弱點等,通過說課、觀摩、評課等方式,教師就該課的特色、設計理念及教學思路等發表自己的看法。例如:
我們通過舉辦學科高峰論壇活動,活動上所有的參訓教師用個人提供的教學案例上示范課,活動上大家可以對該課的優缺點進行總結,踴躍發言,這樣有利于解決教師教學的疑難問題,也提高了參訓教師的課堂教學能力。不僅如此,參訓教師利用這次活動還能面對面地與專家進行交流,從而產生思想碰撞,在寬松和諧的氛圍中進行對話,更好地合作。在與專家交流的過程中,學員可以在課堂上將自己對教學的理解和困惑提出來,之后學科專家對這些具體問題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培訓,并提出有效的改進建議,使學員能解除疑惑。
(五)提高教育技術能力
課程改革的根本目的是要培養小學生的創新精神,讓學生活潑、生動的全面發展。針對這一情況,要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就必須要對教師的教學方式及學生的學習方式進行改進。應用教育技術的提高剛好是一個有效途徑,可以改變教與學方式,同時也是成功實施新課改的必要條件。所以,實施教育技術能力培訓項目能夠在短期內迅速提高小學教師的應用教育技術能力,這也是新時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形勢下所面臨的一個需要迫切解決的問題。從當前形勢看,通過培訓必須要提高小學教師的教育技術應用能力水平, 使他們能向專業化程度發展,加大對小學教師教育技術能力培訓的力度。一般來說,培訓應該由網絡培訓與現場培訓兩部分組成,缺一不可。由教師共同參與,一起研討培訓內容,得到共同提高。還可以在培訓當中選派一批骨干教師去參與,培訓過程中可涉獵多個學科,其中包括英語、語文、信息技術、物理、化學等。堅持以構建社會所需的專業化教師隊伍為未來的教師培訓項目的根本出發點,著重對素質教育和基礎教育進行深化改革,力求打造一支具有較強教育技術能力的新型教師隊伍,推動我國教育事業不斷向前發展。
(六)開展參與式教師培訓
目前,參與式教師培訓很好地解決了當前傳統教師培訓缺少針對性和時效性的難題。參與式教師培訓既來自于學校,也服務于學校,使得教師在教學工作中長期積壓的實際問題得到徹底解決,理論層次明顯提高了,視野也開闊了,促使教師間的合作與交流逐漸增多。通過參與式的培訓方式,促使小學教師的內在動力被激發出來,這對于教師培訓成功與否起關鍵作用。另外,教師經過了參與式教師培訓后,有很多平時無法克服的困難都可以克服了,也能以積極、主動的心態去完成教學任務。在參與的過程中,教師不僅提高了自己的教學水平和綜合能力,還拓展了學識,增強了科研意識,從而教育理論水平得以提高,能很好地運用教育理論去解決一些實際問題,自己的觀念能夠及時轉變。與此同時,通過參與式培訓,很多小學教師都有了危機感,意識到如果自己不學習、不努力,那么就會被淘汰,從而自覺地開始學習,對一些課題進行深入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總之,通過對小學教師大規模的基礎教育培訓,促使教師提高了新課程實施的能力,也樹立了正確的教育觀、人才觀。
四、結束語endprint
綜上所述,小學教師培訓采取新的模式是一次新的嘗試,教師可以和研究者、專家們一起探討培訓對教學方法改進的作用。通過培訓不僅能提高教師的能力,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改進自己的教學實踐,進行合作學習,有利于培養專業化的教師隊伍,這對教育改革來說有重要意義。
參考文獻:
[1]劉超.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分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5.
[2]齊穎,張海.中小學教師網絡培訓模式研究[J].中國教育信息化,2016(8).
[3]馮群,陳延東.論以需求為導向的小學教師培訓[J].通化師范學院學報,2015(12).
[4]陳洪英.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模式分析[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上旬),2014(10).
Analysis of the Related Problems in the Training Model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ZHAO Zhongliang
(Jiamusi Fifteenth Primary School, Jiamusi 154000, China)
Abstract: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determines the improvement of their professional ethics, the development of education and teaching skills and the work performance. I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improve the training mode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teaching level of teachers, promote their mental health and morality, and train their professionalism. Therefore, how to carry out the training work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and build a teacher training model that adapts to the development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has become an issue that the current school administrators need to consider. This article starts from the importance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mode innovation, and analyzes specific measures of improving the current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model so as to promote the smooth progress of primary school teacher training.
Key words:training mod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eaching; continuing education
(責任編輯:朱嵐)2017年11月第36卷第11期黑龍江教育學院學報Journal of Heilongjiang College of EducationNov.2017Vol.36 No.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