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平
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也是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主要途徑。在教學中,想要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應該從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入手,只有真正把學生的興趣激發起來了,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一、整合教學資源,激活興趣源泉
教材只是一種閱讀文本,而語文閱讀資源應該是豐富多彩的。作為教師,應該樹立大語文觀,將各種有利于語文閱讀教學的資源都充分整合開發利用進來,打破教材資源的局限性,將課內外閱讀資源有機地整合起來。
1.整合書籍資源
一方面,要充分挖掘教材文本閱讀資源的興趣點,將教材內容中能夠吸引學生的地方予以充分發掘與展示,增強教材本身的魅力。另一方面,要與課外書籍相結合,通過課內外閱讀資源整合,極大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其閱讀興趣。如在教學《草船借箭》時,可以讓學生根據課文內容,結合平時課外閱讀的經驗積累,用自己的話來簡要講一講故事梗概,或是用自己的話來評價文中有關人物形象。
2.應用影視資源
小學生都喜歡看動畫片、電影、電視節目,教師應善于合理利用和把握這一點,在閱讀教學中為了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可在課余時間播放影視片段。如在教學《狼牙山五壯士》時,可以將經典電影《狼牙山五壯士》的片段播放出來。影片中那五壯士將敵人引上狼牙山主峰棋盤陀絕路,五壯士用石頭砸向日本鬼子,最后英勇跳崖的鏡頭,一下子就給學生帶來了強烈的震撼。在此基礎上,首先讓學生帶著濃厚的興趣閱讀文本,然后談談自己的感受,這就能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調動起來,然后,教師再順勢導入教學。將學生在課余時間看影視劇積累的知識經驗應用到課內閱讀中來。
二、把握學生心理,打開興趣閥門
1.把握學生愛表現自我的心理
在閱讀教學中,教師應該把握學生喜歡表現自己、希望獲得肯定性評價的心理,盡可能地滿足他們。如在教學《邯鄲學步》一課時,教師可以根據小學生都愛模仿、愛表現的特點,用表演課本劇的方式激發其閱讀興趣。學生為了表演課本劇,就會全身心地投入到閱讀學習中,進行精心準備。在表演過程中,那笨拙、滑稽的動作,不僅能夠給學生帶來快樂,而且會從哄堂大笑中認識到學步人所犯的可笑錯誤。
2.把握學生愛玩好動的特性
小學生正處于天真爛漫、無憂無慮、愛好玩耍的年齡階段。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摸清學生的這一共性特點,并在閱讀教學中加以利用,就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如在學習《三打白骨精》課文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開展課堂游戲,請學生課前將白骨精三次變化的形象做成頭飾,游戲時根據隨機抽簽,把抽到的形象戴在頭上,然后小組其他成員就與其按照課文相關內容進行現場對話,說出大致內容者為勝。
三、懸念質疑激趣,引入競爭元素
1.懸念質疑激發興趣
懸念能夠讓人產生一定的好奇心,教師在開展閱讀教學時設置懸念情景,可以讓學生懷著強烈的好奇心進行閱讀。例如,在教學《題西林壁》時,首先將最后兩句詩引用出來,讓大家想一想為什么“不識廬山真面目”,我們生活中有沒有類似的例子。通過這樣設置懸念,就能夠一下子抓住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帶著濃厚的興趣進行閱讀。又如教學《黃果樹瀑布》時,先用多媒體將黃果樹瀑布的風光片播放出來,讓學生猜一猜,這個瀑布叫什么名字,在我國的哪個地方,有什么特點?;蚴窃陂喿x過程中質疑。如《賣火柴的小女孩》中,讓學生對小女孩的幻想到底會不會出現產生疑問通過這些懸念問題的設置,或是引導學生于無疑處質疑,可以利用學生好奇心激發其閱讀興趣。
2.開展各種閱讀活動
課堂內,可以開展3~5分鐘的“我是小書蟲”閱讀分享演說,每天的語文閱讀課開展一次,全班學生輪流進行。每個學生將自己最感興趣的一本書或一篇文章推薦給大家,介紹其主要內容,談談自己的感受評價等。可以開展小組閱讀比賽,通過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一篇文章的閱讀,并解答一定數量的閱讀題目。每個小組為了獲得好的成績,就會分工合作,進行認真閱讀和解答,這樣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還能夠提高學生閱讀能力。教師還可以在教學中開展讀書接力比賽,在規定時間內看誰完成的閱讀效果最好,最后由大家進行投票,選出一個最優秀的讀書小組,授予其“我是最佳小書迷”的稱號。此外,還可以開展閱讀故事會比賽,要求學生將閱讀內容通過講故事形式表述出來。這樣做一方面能夠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另一方面還能夠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記憶及應用能力,最終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綜合素養的根本目的。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語文教師,應該從培養學生閱讀興趣入手,充分發掘語文閱讀文本中的閃光點、興趣點,整合課內外各種語文閱讀資源,不可局限于教材與課堂,讓學生翱翔在廣闊的閱讀天地中。教師應轉變教學觀念,把握學生的心理特點,有針對性地采取一些激發學生閱讀興趣的措施,改進方式方法,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閱讀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作者單位:江西省興國縣杰村鄉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