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海宏
摘 要:小班階段是掌握語言、學說普通話的最佳時期。雖然此階段的幼兒具備了一些口語交際的基本能力,但其語言表達能力仍需繼續培養。兒歌以其獨特的韻律和韻腳,學習起來朗朗上口,深受幼兒的喜愛。為了更好地提高幼兒語言的表現力,作者從五個方面入手培養小班幼兒的朗讀興趣,提高幼兒的朗讀能力。
關鍵詞:小班幼兒;兒歌;朗讀能力
一、創設朗讀情境,激發幼兒的朗讀興趣
小班幼兒以直觀經驗為主,因此對課件、Flash等多媒體特別感興趣,我們為了激發幼兒的朗讀興趣,利用多媒體手段,創設游戲情境,選擇與兒歌意境差不多的音樂,使幼兒的情感逐漸融入兒歌意境之中。例如,在朗讀兒歌《新年到》之前,教師先用多媒體課件播放放鞭炮、敲小鼓、撞鐘等聲音,再配上樂曲《喜洋洋》的音樂,充分調動了幼兒的多種感官,使幼兒獲得具體、直觀的視覺和聽覺感受。教師引導幼兒朗讀兒歌時,還可以運用背景音樂烘托兒歌內容。如在朗讀《蟲蟲飛》時,那天空、花園、草地中的靜態之美,蟲兒飛的動態之美,本身就是很好的朗讀素材,在朗讀活動中再配上一段優美《螢火蟲小夜曲》,幼兒們很快就會投入兒歌的誦讀中去了,幼兒的朗讀興趣也提高了,朗誦的質量也得到了提高。經過我們的實踐,配樂朗讀、視頻等多媒體朗讀都能喚起幼兒的想象,在多媒體特有的旋律和節奏下幼兒特別容易進入情境,自然而然地朗讀出“味道”來。
二、幫助體驗作品,在朗讀中學習語言藝術
小班幼兒在老師的引導下,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簡短的兒歌幼兒能夠初步的朗讀了,但幼兒年齡小,缺少對作品的理解,朗讀時語氣平淡,甚至會出現“拖調”的現象。因此,教師在組織幼兒朗誦兒歌時要注重幫助他們了解各種人物,使幼兒知道不同的情境在朗讀時要用不同的語氣和語調。例如,在學習《藏貓貓》兒歌中,我一開始以游戲“藏貓貓”導入,讓幼兒了解藏貓貓的時候要輕輕的,不能發出聲音。在朗誦的時候,一開始“小月亮,飄呀飄”的時候,聲音要大一點;讀到“藏著頭,露著腳”,聲音要輕一點;讀到“逗得星星眨眼笑”,聲音要大一點、輕快一點。這樣聲音的高低區分,使幼兒很好地表現了小月亮藏貓貓的有趣事情。不僅如此,我們還通過男女分組朗讀、幼兒分角色朗讀等多種形式,使幼兒了解聲音對朗讀的影響。通過練習,我們班的幼兒朗讀時的效果有了明顯的提高,孩子們朗讀的興趣也日益高漲。
三、遵循從易到難,循序漸進提升朗讀能力
小班的幼兒語言能力還是比較弱的,教師在選擇兒歌的時候,要從最簡單、最貼近幼兒生活的兒歌開始,要有很耐心,慢慢指導。例如,小班教學的第一首兒歌就是《大拇哥》。教師先用自己的手指和幼兒一起做游戲,讓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了解手指的名字:大拇哥、二拇弟、中三娘、四小弟、小妞妞。在幼兒熟悉手指名稱的基礎上,再把兒歌的內容自然滲透游戲中。學完之后孩子們都非常喜歡這個游戲,一有時間就自己擺弄著手指頭,一板一眼地邊念邊做動作。到小班下學期,兒歌的字數越來越多,內容也是越來越復雜。
四、多種方式朗讀,提高幼兒朗讀能力
小班幼兒以無意注意為主,如果一首兒歌幼兒反復多次的朗讀,幼兒很快就會感到乏味,教師一味地讀也收不到想要的效果。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朗讀的形式,調動幼兒的朗讀積極性。例如,教師請男生、女生進行比賽朗讀,請一個小朋友當小老師來領讀等方法結合在一起,讓每個幼兒都參與進來。
五、教師適當評價,使幼兒獲得成功的體驗
幼兒都喜歡得到教師和同伴的認可和表揚,幼兒朗讀后,教師一定要給予幼兒適當的評價。教師要注意對幼兒進行雙向的評價,即對幼兒進行表揚的同時,也要提出一些建議,使幼兒知道自己的一些不足。同時針對不同性格的幼兒,教師要提出不同的評價和要求。如有的幼兒平時比較內向,從來不敢舉手當眾朗讀兒歌,在他第一次給大家朗讀兒歌的時候,教師要給予表揚,并提出要求:“下次朗讀的時候聲音可以再大一些。”在小班下學期,教師可以在朗讀兒歌時讓幼兒加上一些自編的動作,還可以鼓勵其他小朋友對其進行評價:“請大家說一說朗讀得怎么樣?什么地方好?什么地方不好?”甚至還可以請朗讀的幼兒說一說自己讀得怎么樣。教師可以從聲音、表情、動作等各方面引導幼兒進行評價,相信通過這樣的引導,幼兒的朗讀水平一定會上一個臺階。
總之,幼兒階段是掌握語音、學說普通話的最佳時期,兒歌朗讀是語言教學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訓練,對于小班幼兒來說更是如此。因此,在小班幼兒教學過程中,教師應通過一系列的訓練和引導,規范兒歌教學,切實培養幼兒的朗讀能力和表達能力。
參考文獻:
[1]周 兢,余珍有.幼兒園語言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劉曉東.兒童教育新論[M].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鹿苑中心幼兒園)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