龔慶齡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發展,教師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更需要注意培養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興趣,以及能在課堂上與教師相互合作共同完成教學任務的能力。其中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要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善于用對話的形式與學生建立密切聯系,從而有利于課堂教學的進行,提升學生學習效果,進而讓學生理解學習方法,保證學生能在課堂上提起精神,主動進行數學知識探究,提高課堂效率。接下來,筆者將從三個方面簡單介紹如何培養促進學生想學、會學。
一、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在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們要注重培養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在進行數學教學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學習興趣的引導,讓學生對數學學習產生興趣,從而在課堂上與老師多溝通、多交流。教師可以利用學生對于新鮮事物的好奇心理,讓學生在玩樂中就自然而然地走入課堂,成為數學課堂的主人,保持課堂的活躍性,讓學生和老師產生親近感,并能踴躍發言。而且教師還可以利用豐富的互聯網資源,針對內容,在課堂上給學生們播放相關課堂視頻,提升他們對于數學的興趣。
比如,在教學有關射線的知識的時候,學生可能對射線從一個點出發向一個方向無限延展的概念有一定的困惑,教師就可以利用互聯網資源,給學生們播放有關射線形成過程的動畫,從而激發學生的想象能力,保證了學生對于“無限延伸”概念的深刻理解。通過這種容易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來讓學生能參與到課堂中來,發揮學生課堂主體作用,在課堂上能進行自主學習,通過與教師的交流互動,發現課堂的趣味性,在輕松活躍的數學課堂上自由發揮本身學習能力,進行數學知識的自主探討。
二、注重數學引導環節
教師要致力讓數學課堂變成合作的課堂,在學習過程中拉近教師與學生的關系,通過老師的引導,讓學生體會到自主學習的樂趣,加強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辯思能力的提升,培養學生主動研究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不僅只是在課上進行知識點導入,在課下也可以通過給學生布置一些自主探究任務,讓學生能在課下進行,養成勤于思考的習慣,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對于學生以后的學習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比如,在教學平行四邊形的時候,教師在講解課堂知識之前可以給學生們一些啟發性的提問,“如果將平行四邊形分成兩部分可以組成什么圖形?”讓學生在聽課之前有所疑惑,帶著疑問聽講。教師還需要大力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讓他們談一談對于問題的看法,從而在課堂上與教師達成積極互動,在思考中如果學生們能有所成果,在進行正式的課堂知識點講解時就能保證他們有更深刻的印象。通過教師在課堂上的引導,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會對學習的步驟有大概的了解,在以后的學習中也會養成類似學習步驟的習慣,這對于學生在數學方面的探究能力培養也有著巨大的好處。
三、引導學生主動探究
教師在進行教學的時候要努力避免給學生太多的束縛,要開發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給學生自主探究的空間,保證學生能在數學課堂上活躍起來,在老師解析問題的時候也開動腦筋積極思考,試著從其他角度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開拓思維。教師可以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向學生們滲透自主探究的思想,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影響,培養多角度思考問題的習慣。教師在教會學生知識點的同時還應啟發學生,讓學生對數學解決問題思想有所認識,能自發地思考在解題過程中的思維方式,通過對解題思維方式的理解,在以后的解題過程中才能做到舉一反三,優化學習方式。
在學習《認識人民幣》這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將學生分成探究小組,在組隊探究中進行這一課學習知識點的模擬應用,想象一下在生活中都有哪些典型的換算人民幣的例子,從而很自然地理解在我們的生活中人民幣的應用。例如,教師可以讓學生分別扮演超市中的顧客和收銀員,并給學生設置一些條件,如毛巾每條10元、面包每個2元,還有每一個筆記本5元等,讓學生自由選擇一些物品進行結算,通過在小組探究活動中模仿超市找錢的場景,提高學生們人民幣的換算能力。這樣的小組自主探究還可以讓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有找錢意識。并且,學生在做習題的過程中也能很自然地想到教師在課堂上給他們創設的“超市找錢”情境,從而激發學生的理解能力,讓學生在生活中也能感受到數學的存在。
四、結語
在小學數學課堂上,教師需要在給學生講解數學知識的同時,引導學生對數學課堂產生興趣,從而自發地進行有關數學的探究鉆研,保證在數學課堂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真正學會如何在數學課堂上與教師互動,發揮學生在課上的主體地位,消化理解所學知識,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城縣徐家鎮中心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