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義權
初中數學學習階段,數學知識的系統性與邏輯性越來越強,僅僅依靠教師的引導已經不能適應學生學習知識的需求,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顯得十分重要.自主探究能力的培養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需要教師在教學中不斷滲透,從而使學生具備時代需要的能力.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巧妙設計導學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尋探究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一、巧妙設計導學案,鼓勵學生自主探究
長久以來,數學教學是以“以綱為綱”,教學體系相對單一,并處于固化狀態.這樣的教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教學效果,教師的講授無趣加單調,而學生的學習是“苦不堪言”.在備課過程中,教師要巧妙設計導學案,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機會,使學生通過動手完成新舊知識的預習與鞏固.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自主探究,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體驗到“征服”數學的成就感.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對于“軸對稱”這個概念,不一定非要等到講完所有的問題再讓學生觀察總結,教師可以在課前將這個概念呈現給學生,“如果把一個圖形沿著某條直線折疊后,能夠與另一個圖形重合,那么這兩個圖形關于這條直線成軸對稱”,讓學生在預習階段依據概念尋找生活中的軸對稱圖形.對此,學生只有認真觀察,才能獲得一定的結果.在課堂上反饋預習結果時,由于這是自己親身觀察出來的結果,大部分學生能積極發表自己的意見.有的學生提出了大家都沒想到的現象:大自然的風景倒映在水中,形成了軸對稱圖形.這種觀察對于學生來說,不僅能理解軸對稱圖形,還能提高對于數學的學習信心.
二、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開發學生的自主探究潛力
在21世紀,一個社會人必須學會與他人合作.這種合作,不僅能使人們在思想的對抗與碰撞中啟發自己,更能讓人們享受團隊成功的結果.對于初中生來說,在學習中會遇到一些問題,應該學會與他人進行探討,并在探討的過程中加深對于所學知識的印象.此外,在合作探討中,還能讓學生學習一些做人以及處理人際關系的方式與方法.比如,要尊重他人的發言,即便有什么不同意見,也要等待對方發言完畢之后,再表達自己的不同見解.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設置相應的團隊探究問題.例如,在講“軸對稱圖形”時,教師可以向學生分派一個“為學校設計校徽”的任務.這個校徽要求是“軸對稱圖形”.教師依照不同學生的特色將其分為若干組,每組成員中都有擅長繪畫、頭腦靈活、較有創意等的學生.當然,每組必須有細心的學生,還要有領導力的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針對這一選題都發表自己的意見,在大家意見的碰撞中,大家公平投票選出最恰當的創意,對于沒有選中的創意,大家也要尊重,不能毫無情面地全面否定,否則會打消學生的積極性.團隊最終呈現出一個具有每個小組成員的心血的作品.在這個過程中,開發了學生的自主探究潛力.
三、引導學生在生活中找尋探究問題
事實上,所有的學科都與生活有密切的聯系,都是從生活中抽象而來的知識,同時能幫助學生解決一些生活實際問題.數學也是這樣的學科.雖然教材知識點略顯抽象,但這些都是從生活中抽象而來的.只有認清了這一點,化抽象為具體,學生才能理解與掌握數學知識.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解決數學問題.例如,在講“平面圖形的認識”時,對于線段、射線、直線、角、余角、補角、對頂角、平行、垂直這些概念,基本都能在生活中找到相對應的實物,教師可以給學生自主思考的機會,讓其在生活中搜索這些相關的概念所定義的東西,加深學生對教材中抽象知識點的理解,如,依據射線的定義,學生可以找到生活中經常見到的“陽光”,其符合“只有一個端點,另一邊可以無限延長”的定義,從而對射線有一個全面且透徹的理解;“角”在生活中更是無處不在,“墻角”“書本角”“三角板”“車子轉彎的角度”等都涉及“角”.只要是“有公共端點的兩條射線組成的圖形都叫作角”.在引導學生自主尋找生活中的角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理解書面化的定義.
綜上所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式,為學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機會.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扮演的角色只是主導者,并非主體,學生才是學習的“主體”.只有這樣,才能使學生在自主思考與小組合作學習中體會探究所收獲的成果、自豪感和自信心.此外,教師要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理解知識,掌握知識.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