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小惠
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計算機的普及,利用網絡為平臺引導學生進行研究性學習已經悄然起步,一種新的課型——網絡課逐漸興起.網絡課是指,以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為基礎,引導學生構建認知的課型.很多教師積極將網絡課與現有的物理課程進行整合,與此相關的優課評選活動和各類課題研究可謂是層出不窮.當然,網絡課的優勢顯露出來.比如,有助于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課堂容量相比于傳統課型有大幅增加,能有效整合各類教育資源.同時,網絡課在與常態化教學整合的過程中暴露出一些問題.
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談談構建初中物理網絡課堂的誤區.
一、選題的誤區
隨著網絡課逐漸盛行,筆者發現并非所有的教學內容都適合采用網絡課進行教學.將網絡課應用于初中物理教學,教師要注意選題.合適的選題,有助于發揮網絡課的優勢;不合適的選題,反而會降低教學效率.例如,有一節物理網絡課的內容是“焦耳定律”的習題課,教師讓學生通過網絡來彼此交流電路的分析方法和計算過程,由于學生在公式錄入方面速度極慢,因此在實際教學時都是學生將解題過程預先錄入,課堂過程只是一種答案展示和交流,使學生即便有新的思路也不便及時在網絡上進行展示.這樣的課堂只是形式上的網絡課,既沒有發揮網絡課的優勢,甚至還沒有傳統課型的效率高.須知,本節課強調學生對電路的分析過程,以及對物理規律的理解和應用,強調學生思維過程在課堂上的展現,而這些根本無需在網絡上進行交流,應該讓學生之間通過面對面的交流和溝通來促進思考,從而實現能力的提高.以網絡課來組織教學,教師要選擇合適的題材.比如,一些以拓展學生視野、豐富學生認知的內容,如“能源的利用和環境保護”“磁懸浮列車”等,可以通過網絡課,讓學生自主學習.因此,教師匹配課題來選擇課型和教學方法非常重要.
二、教學容量的誤區
課堂容量大是網絡課的一大優點,但是教師在教學中如果濫用這一優點反而會造成學生貪多嚼不爛的困境.現在網絡上的一條關鍵詞動輒有成百上千的檢索鏈接,每一個鏈接又可能對應大量的文本、圖片和視頻,將這些容量壓縮到四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就顯得無比臃腫.例如,筆者曾經上過一節網絡課“磁懸浮列車”,讓學生借助互聯網搜集信息,自主探究磁懸浮列車的懸浮原理、驅動原理以及優勢等內容.由于筆者預先沒有對相關內容進行整合,因此學生對海量的信息無所適從,特別是很多內容已經超過了初中生所能理解的范疇,使學生在信息選擇方面消耗了大量時間,導致四十五分鐘很快過去,還有很多學生未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學會搜集信息、篩選信息是以網絡課組織初中物理教學的主要目的之一.但是,在學生的相關能力尚未養成之際,就需要教師適當引導,即合理地掌控信息范圍,從而把握學生的學習節奏,對學生的搜集和篩選能力進行引導性培養.因此,教師要對相關信息進行粗選,并將相關鏈接匯總在一個界面上,構建成一個小小的網頁.這里面當然要混雜一些次要或無用鏈接,使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培養搜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
三、學生交流的誤區
使用網絡課有一種觀點,就是不采用交互平臺就不算網絡教學.這句話在一定程度上是正確的,網絡課的優勢本來就在于信息共享的便利性.當學生面臨某個學習難題時,可以將自己的問題呈現在互動平臺上,由同學進行大范圍的廣泛討論.但是,學生的交流也存在誤區,即過分依賴文字交流.受微信、QQ等聊天工具影響,學生的網絡交流水平很高,打字速度也很快.但是,物理學習強調情境化,僅用枯燥的文字,很多內容可能無法說清楚.例如,利用網絡互動平臺,讓學生交流“受力分析”.我們都知道,受力分析的關鍵是畫出各個力的示意圖.對此,如果學生只是通過文字進行對話和交流,就顯得蒼白無力.這時教師要指導學生采用拍照功能將自己的受力圖展示出來,將自己的問題以更加直觀的形式表達出來.此外,交流中的另一個誤區就是廣泛交流容易導致有效信息被掩埋.如何避免這一困境呢?網絡課畢竟還是在一個教室中進行,學生依托網絡平臺向其他同學傳遞自己的問題,通過圖片功能形象化說明自己的問題,這些都是網絡平臺的優勢.如果涉及討論,還是可以讓學生站起來表明自己的觀點.換言之,課堂交流要重視效果,而并非形式.
綜上所述,網絡課確實在某些方面存在優勢.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避免某些誤區,不要孤立地采用網絡課進行初中物理教學,應該將其和傳統課堂的優勢整合起來,發揮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效率.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