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智幗
受到傳統教育觀念的影響,數學課堂上教師占據著主體地位,“教”成為課堂的主要環節,學生只是配合老師完成教學任務.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不能激發學生對數學的學習興趣,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以學生為本,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的主動權交給學生,以“學”為課堂的主要環節,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一、讓學生自主實現教學目標
教是為了不教,要讓學生學會學習.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應當在學生的能力基礎之上發揮學生的個性,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學習數學知識,形成善學、樂學的學習觀念.讓學生主動對數學知識進行探究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主要方式之一,實現目標教學是探究教學的核心內容.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引導學生根據教學內容以及學情制定學習目標,增強學習的趣味性和實踐性,使學生自主實現教學目標,并有獨特的學習感受,領會初中數學知識的來龍去脈,提高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這樣的教學方式,教師不再直接控制教學,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從而使學生的個性得到發展.例如,在講“絕對值”時,我讓學生自主完成學習設計.學生首先分析教材內容,這節課的主要內容為理解相反數、絕對值兩個概念及它們之間的聯系.然后分析學情,在前面一節課中,已經理解了有理數的意義,并能用數軸上的點表示有理數,能比較有理數的大小.根據這些分析,學生設計出了本節課的學習目標:(1)借助數軸,理解絕對值和相反數的概念.(2)知道︱a︱的含義(這里a表示有理數)以及互為相反數的兩個數在數軸上的位置關系.(3)能求一個數的絕對值和相反數,會利用絕對值比較兩個負數的大小.
二、開展自主學習活動
學習是一種過程,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是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前提.教師作為課堂的引導者、參與者和組織者,應當優化教學形式.只有讓學生直接參與探索知識的過程,才能使學生領悟初中數學知識的奧秘,享受探索的過程,提高學生的學習水平.無論是哪個學科的教學,只有讓學生參與學習活動,才能提高學習成果.為了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應當為學生創設自主學習的條件,開展自主學習活動,引導學生主動探究,發現、提出、分析和解決問題,從而突破學習難點.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給學生提供更多參與的機會,發揮學生各個感官的作用,引導學生動口、動手、動腦,使學生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實驗等方式獲得更多的數學知識.例如,某同學從家里騎自行車到學校.若每小時行15km,可比預定時間早到15min;若每小時行9km,可比預定時間晚到15min.求家里到學校的路程.針對這道題,我讓學生自主探究,按照列方程解應用題的一般步驟解決問題.首先,引導學生找出題中的等量關系:(1)速度15km/h的總路程=速度9km/h的總路程;(2)速度15km/h的時間+15min=速度9km/h的時間-15min.其次,提示學生速度已知時,設時間列路程等式的方程,設路程列時間等式的方程.有的學生設預定時間為x h,則列出方程:15(x-0.25)=9(x+0.25).
三、創設教學情境
適當的教學情境,有利于學生主動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創設問題情境,使學生產生質疑,促使學生應用所學數學知識主動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此外,科學合理的教學情境,能活躍課堂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的魅力.在學習過程中,有些學生被一些表面現象所迷惑,找不到數學問題的關鍵所在.根據這種狀況,教師應當設置適合學生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學起于思,思源于疑”.這是創設問題情境的價值所在.例如,在講“二元一次方程組”時,我創設這樣的問題情境:學校附近有一個儲蓄所.在開學時,李英存了200元,王建存了140元,以后李英每月存20元,王建每月存35元,經過幾個月,李英、王建的存款數相等?這時兩人的存款數都是多少?對于這個問題,要求的是兩個未知量:經過幾個月,李英、王建的存款數相等;到時兩人的存款數都是多少.有兩個相等關系:(1)幾個月后李英的存款數=20×月數+200;(2)幾個月后王建的存款數=35×月數+140.學生根據分析,設經過x個月,李英、王建的存款數相等,這時兩人的存款數都是y元,列出方程組20x-y=-200 ①,35x-y=-140 ②,求出x=4,y=280.答:經過4個月后兩人的存款相等.這時兩人的存款都是280元.
總之,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需要師生共同配合.相信只要有科學合理的教學方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就會得到培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