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劍
摘要:數學屬于形式科學的一種,是學習和研究科學技術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因此,打好數學基礎非常重要.當前,學生的數學考試成績不理想,除了基礎知識掌握不扎實外,還會因審題不清而導致丟分嚴重.本文簡單闡述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如何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關鍵詞:初中數學教學 審題能力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審題能力.很多時候,初中數學題目并不難,只是由于學生的粗心導致了答題錯誤.而審題能力的提高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長時間的訓練.
一、杜絕海量作業
為了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教師經常布置大量作業,讓學生練習.這樣的高強度練習,使學生為了快速完成作業而忽略審題過程,導致解題錯誤.大量的作業,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教師要幫助學生掌握知識,培養學生好的學習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一般情況下,教師布置的作業題目類型千篇一律,并不都是有難度的思考題.在這樣的情況下,學生對于審題往往一目十行,大致瀏覽過后就開始答題.這樣的習慣一旦養成,就很難糾正.因此,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注意審題過程.例如,(1)有一個百位數,百位上數字為3,若把3放在最后一位上,而另外兩個數字順序不變,則所得的新數比原數大253,求原數.(2)一個三位數,百位數比十位數大3,個位數比十位數大6,將三位數順序倒過來,所得新數與原數之和為2345,求這個三位數.(3)一個三位數,三個數字相加得15,十位數字減去百位數字為5,若顛倒數字順序,所得新數是原數3倍少39,求原數.教師不能要求學生每天做這些題目類型相似的練習.這樣的練習強度,雖然對做題有幫助,但確實不利于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也不利于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還會使學生在反復枯燥的練習中失去學習的興趣和熱情.
二、放慢審題速度
審題能力的養成最重要的還是學生要注意平時習慣.在對自己成績反思時,學生如果意識到自己的數學成績提不上去,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審題不仔細造成的,就應該有意識地改正.初中生在答題時會出現急躁的表現,而審題能力的提高需要時間慢慢培養才能有所成效.教師要引導學生放慢審題速度,細化審題過程,用心、細心、專心審題.在前期,學生把題目讀出聲來,很多藏在題干里的內容就顯而易見,一遍讀不懂就讀兩遍.這對學生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很有幫助.例如,一個打印店有甲、乙兩臺打印機,乙的工作效率為甲的3倍,若乙機器打完全部工作的3/4,甲再開始工作,所需時間比兩臺機器同時開工要慢5個小時,問:若分別用甲、乙兩臺機器完成工作,各需多少時間?這樣類型的應用題目,學生要放慢審題速度,認真讀題,杜絕因為審題不清將甲、乙顛倒而導致解題出錯.
三、注重解題過程
在初中階段,學生的性子急躁,還不能沉穩地靜下心來關注提高審題能力的問題.因此,教師在講題時應發揮引導作用,為學生講解一些審題的小技巧,培養學生良好的審題習慣.在前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題目中的顯性條件列在一旁,在答題過程中一目了然地找到需要用到的條件.在后期,教師可以讓學生把題目中所蘊涵的隱性條件都列出來.這是培養審題習慣的過程,也是提高審題能力的過程.例如,甲、乙、丙三人出行春游,只有一輛電動車,以15km/h的速度勻速前進,于是甲先載著乙前往,丙在其后步行前往,甲載著乙行走過全程的2/3后,將乙放下,返程去接丙,乙接著步行前往目的地,最后三人同時到達終點,問:全程共多長?類似于這樣的包含很多人數和數字的問題,教師要引領學生認真審題,細化每個數據,培養學生的審題意識.
四、提高審題能力
審題不清而造成的丟分,會讓學生對審題有所重視.在考試后,教師要引導學生分析考試失誤的原因,并在旁邊標注出來.長此以往,學生就會發現有很大一部分的丟分都是因為審題不清導致的,從而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學生的審題習慣,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例如,施工大隊在修建一條高速公路,全程1000km,6天修了180km,請問:再修30天能否修完?很多學生遇到這樣的題目,自認為很簡單,立刻動筆答題,180÷6=30.30×30=900.900<1000.所以不能修完.在這里,學生忽略了一個“再”字.應用1000-180=820;900>820.所以能修完.因此,教師要使學生認識到審題的重要性,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
總之,初中階段處于一個知識貯備的時期.在掌握知識點的基礎上,養成良好的審題習慣對學生的中考乃至高考都很有幫助.因此,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提高學生的審題能力是十分必要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