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燕勤
摘要: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弊端,讓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互動,給學生主動探究的機會,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關鍵詞:導學互動 初中數學教學
導學互動簡單來說就是教師引導學生學習,讓學生主動探究的一種新型教學模式.這一教學模式,將教師的“教”轉化為“導”,將學生的“聽”轉化為“學”,幫助學生養成積極動腦、學思結合、主動合作的良好學習習慣.在利用這一教學模式設計數學課堂時,教師要從“導學結合”和“主動探究”兩方面入手,培養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
一、問題導入,自主學習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一個好的導入方式,能激發學生的聽課欲望和主動學習的興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教師要利用一些問題導入課堂新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探究,使學生高效掌握課堂的學習內容.
例如,在講“等邊三角形”時,筆者提出問題:同學們,聽說過埃及金字塔嗎?學生積極回答:聽說過.這個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聽課欲望,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筆者繼續提出問題:埃及金字塔的一面是什么平面圖形呢?學生異口同聲回答:三角形.筆者追問:這個三角形有什么特殊的嗎?屬于哪一種三角形呢?學生低頭私語.一個學生回答:三角形的三條邊可能相等.這時筆者緊接著學生的回答引出“等邊三角形”的概念,開始課堂內容的講解.在這個過程中,筆者準備幾個問題,以提出問題的方式,導入課堂的主要內容,不僅能使學生盡快融入課堂教學,而且提高了學生主動思考回答問題的能力.另外,值得注意的是,課堂上提出的問題,一定要有邏輯性,還要有一定的吸引力,有一定的層次感,逐步將學生帶入到課堂的教學內容中.
二、多元互動,碰撞思維
“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主要是說給人魚不如教給人捕魚的方法.初中數學教學亦是如此.要培養學生對數學問題的剖析能力,教師就要設計有邏輯性的互動課堂,幫助學生層層深入,理解問題的本質.導學互動的教學模式,能改變傳統教學模式的一些弊端.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和學生進行多元的教學互動,引導學生主動思考,使學生學會運用數學思維解決數學問題,幫助學生解決數學中的抽象或者復雜的難題,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在課堂互動過程中,教師的正確引導,有利于建立高效的數學課堂,使學生在深入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學會總結歸納和分析整理.
例如,在講“單項式乘多項式法則”時,筆者設計如下問題:一塊長為am,寬為bm的長方形籃球場,現在需要擴建,長邊擴建mm,短邊擴建nm.請問:擴建后籃球場的面積是多少?先讓學生動腦思考擴建后籃球場的面積.學生思考后回答:a(b+n)+m(b+n),還有學生回答:b(a+m)+n(a+m).然后講解單項式乘多項式的內容,學生都認真聽單項式乘多項式的法則.
三、梳理脈絡,內化認知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梳理數學知識的脈絡,幫助學生在互動中掌握數學知識的脈絡,發現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使學生樂于學數學、樂于用數學,并積極內化認知,從而提高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講“二次函數和一元二次方程”時,筆者結合前節內容設計例題:已知二次函數y=x2+6x-8.(1)求上述方程的兩個根;(2)求不等式-x2+6x-8>0的解集.讓學生動腦動手解答問題.學生大都是將方程進行變形,得到y=-(x-3)2+2,之后讓 -(x-3)2+1=0,解得x的值是方程的兩個根.筆者對學生的求法給予肯定,并引導學生畫出函數圖象,并觀察圖象,將二次函數與一元方程結合起來考慮問題.學生觀察上述二次函數,若令y=0,就變成一元二次方程.因此,兩個方程的根就是圖象中與x軸交點的橫坐標.第一個問題給了學生新的思路,所以在回答第二個問題時,學生不再是一上來就去解不等式-(x-3)2+1>0,而是與二次函數結合思考,并發現不等數的解其實就是拋物線中在x軸上方的部分對應的橫坐標值,又根據圖象輕而易舉得出答案為2 總之,導學互動教學模式,加強了師生的課堂交流,突出了學生的主體作用.這種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更多地進行自主思考和自主學習,有利于學生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從而提高初中數學教學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