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飛
在信息高速發展的時代,有機遇,也存在著挑戰.要想抓住機遇,迎接挑戰,學生就要敢于面對問題,并解決問題.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要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幫助學生掌握所學知識和解題技能,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
一、注重審題
在解決問題時,審題是最關鍵的.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解讀題目,尋找隱藏在題目中的條件,發現關鍵詞語,必要時指導學生根據題目畫出示意圖,幫助學生形成解題思維.
例如,在講“追擊相遇問題”時,教師可以給出一個習題:一輛自行車正以4m/s的速度勻速前行,一輛汽車在同一車道上以6m/s勻速行駛,司機發現自行車后就以4m/s的加速度開始減速,如果汽車恰好沒有撞上自行車,那么兩者相距多遠?帶領學生讀題,讓學生在題設中尋找關鍵詞語、隱含條件.根據已知條件,學生從題中找到了本題的關鍵詞語“恰好沒有撞上”,從而有了隱含條件,即自行車和汽車在到達同一位置時兩者的速度正好相等.然后提示學生畫出汽車和自行車運動的草圖,并在草圖中標出各個已知物理量和所求量.通過草圖,學生發現汽車和自行車只有同時到達同一位置,即兩者的位移滿足:汽車的位移等于自行車運動的位移與兩者相距的距離之和.再讓學生根據前面學習的有關勻變速直線運動的運動學公式,求出兩者的距離.
教師要指導學生審題,使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前提是審明題意,尋找關鍵詞語以及隱含條件,再利用圖示的方式,尋找物理量之間的數學關系,從而找到解題的方法.
二、探尋解題思路
在解決問題時,總有多種解題方法.采用什么樣的方法解決問題,是由學生的解題思路和方法決定的,體現了學生的思維能力.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不可避免地遇到非常規的題目,學生由于沒有經驗或是思路達不到這個高度,就會感到束手無策.這時,教師要有意地引導學生采用恰當的方法解決問題.
例如,在講“電容器的電容”后,教師可以出示一道非常規的題目:有一平行板電容器,上極板帶8c的正電荷,下極板帶4c的負電荷,此時兩極板間的電勢差為10V,求此電容器的電容.學生在前面看到的是兩個極板帶的電量都是相同的,可是這道題目給出的極板帶電量卻是不同的,看來常規方法不能解決這個題目.然后提示學生如果給電容器的極板增加相同的電量,根據電容的定義式可知,電容是不會改變的.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并讓學生討論、交流,課堂立刻活躍起來.有的學生提出:既然在兩極板上加上相同的電量,電容器的電容保持不變, 那么可以在電容器的上下兩個極板上增加2c的負電荷,使上極板帶6c的正電荷,下極板帶6c的負電荷.電容器的上下極板帶了相同數量的電荷,可以利用電容器的定義式C=QU,求得電容器的電容C=0.6F.這道題運用了思維轉換的方法,許多學生很難想到.看到這個方法可以解決這個問題,學生恍然大悟.這樣,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變換能力,開闊了學生的眼界.
三、反思解題過程
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解決一個題目后,教師要帶領學生回頭再分析一遍這個問題是怎么解決的,解決問題的思路又是什么,這個問題是否遇到過,又發生了哪些變化,在以后如果遇到類似的問題如何思考,從而幫助學生理清解題思路.
例如,在講“動能和動能定理”時,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學習動能的定義,也就是動能是因為物體運動才有的能,那么動能就一定與物體的速度有關系.前面學習功時提到功是能量轉化的量度,所以要想求得動能的公式,就要求得某個過程中動能轉化了多少,那么就做了多少功.因此,應當把它放到一個過程中求力做的功.為了簡單起見,采用把一個恒力作用在物體上,力的方向上發生一段位移,這表明重點問題是力做功,那么關鍵就要尋找力的大小、力方向上的位移、物體運動的速度.然后根據牛頓運動定律列方程,求得動能變化和力做功的關系,得到動能定理.再帶領學生回過頭分析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使學生明確重點問題和解決關鍵,并且明確得出定理的思路,并引導學生回想學過的哪些公式的推導過程與動能定理的推導過程相似,其中存在哪些區別,在今后遇到類似的題目應當從能量轉化的角度去思考.
幫助學生整理解決問題的思路,能使學生明確解題時要學會及時反思,并清楚遇到類似的題目時該如何應對,從而培養學生的反思習慣.
總之,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審題,探尋解題思路,反思解題過程,從而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