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懿斌
一、系統性思維概述
系統性思維是一種整體性思維模式.它不再孤零零地看待某一單個的物體,而是將認知對象置于其所處的具體環境之中,不僅要關注認知對象本身以及認知對象各要素的組成結構,而且要探討認知對象與環境是怎樣相互影響和相互作用的.這樣的思維模式,最早是由L·V·貝塔朗菲于1945年通過對生物系統的研究總結提煉出來的,此后逐漸被其他學科接受并推崇,由此而來發展成為系統論.
二、高中化學教學需要系統性思維
1.現代社會需要系統性思維.如今,整個社會的運轉就是一個大的社會“生態系統”.因此,社會的治理需要的便是系統性思維,從整體的角度看待每一個社會問題,方能實現有效的解決.過去的工業1.0時代,人類對大自然始終采取一種“凌駕于萬物之上”的態度,對大自然總是予取予求、毫無節制與愛惜,對整個地球的生態與生存環境造成了一些不可逆改變.在強調可持續發展的今天,我們必須采用系統性思維站在人類生存與發展的角度上重新思索人與自然、人與宇宙、人與社會的關系,從而實現全社會良性循環發展.
2.高中化學教學中系統性思維的缺失.化學學科起源于人類在探索世界的過程中而所做的一次次科學實驗,其對于動手實踐以及系統思考有著較高的要求.如今,在高考指揮棒之下,高中化學教學已經走上了一條“崎嶇”之路,教師不再注重從化學實驗的有趣而引導學生接觸、了解,甚至是愛好化學知識,只是一味地解讀高考化學大綱,著重于各重點題型與知識的單方面傳授.研究發現,如今的化學與其本源相去甚遠,整體上處于一種缺乏系統性思維的狀態,教師對學生的要求就是掌握重點知識,習得解題思路與方法,最終在考試中獲得高分.化學的本源是要求學生從系統性思考事物之間聯系的角度出發,做出一個個的實驗去驗證事物之間的聯系,或者是讓現有事物彼此發生聯系,從而產生新事物,這其中蘊涵的就是整體性的系統性思維模式.在應試教育的高壓之下,通過化學所傳遞的系統性思維正在逐漸消散.
三、系統性思維在高中化學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化學教學要想重新回歸本源,將系統性思維模式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給學生,就要理清化學系統各要素即教師、學生、文本、化學實驗、教學環境和教學理論之間的關系,從整體性的角度思索要素之間、要素與系統之間、要素與環境之間的辯證關系,用系統性思維來看待問題以及指導教學.
1.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系統化設計.在確定每一堂課的教學目標以及為此而設計教學內容時,教師不應該是盲目和隨意的,或者只是簡單地依據高考化學考試大綱進行相關知識點的傳授,通過碎片化知識的重點講授,讓學生得以考取高分,這顯然與教學初衷相違背.而是應該從整個高中化學教學目的出發,進而進行系統化的細分,確定每一個學年、每個學期直至每一堂課的教學任務與目標,從而通過每一堂課教學目標的達成,最終推動學生對化學知識有整體性的了解與把握.因此,在設計教學時,教師應該采用系統論與系統性思維,從整體性的角度出發,在深刻把握高中化學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逐步的引導,促使學生構建系統的化學認知.
2.高中化學教學內容的系統化研究.整個高中化學教學從六個方面展開,分別是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論、元素化合物、有機化學、物質結構、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這六方面的內容,雖然都自成系統,但是從整個化學教學的角度出發,這六個方面又形成了一個有機統一的整體,它們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一同建構高中學生對于化學的整體認知.因此,在設計高中化學教學內容方面,教師既要從人類文化背景的角度出發,引領學生從宏觀上認知六大教學板塊的內在聯系,讓學生對自己所學或者是即將習得的知識有一個系統性認知,又要將每個教學板塊視作一個個小系統,細致研究與教授其中各知識點的聯系.這樣,學生就會在對化學教學內容建構一個整體框架的基礎上逐步填充各部分的知識,并快速高效地找到相關知識點.
3.高中化學課程體系中化學基本觀念的系統化研究.遺忘對于人類來說是一件無法避免的事情,但遺忘并不是徹底的歸零,人們遺忘的往往都是具體性的事實,而留下的卻是一種在學習具體事實的過程中習得的思維模式.在高中化學教學中也是如此.當學生從高中畢業再不接觸以往化學知識的時候,具體性的化學知識就會快速遺忘,而留下的就是根植于學生頭腦中用化學的思維模式去認知與處理問題的思維模式.因此,高中化學教學的終極目標并不是知識點的傳授,而是通過知識點的教授讓學生習得化學獨有的思維模式,進而對其認知整個世界產生巨大影響.endprint